格命草的诗|新春礼赞

迎蕾格命 2025-04-20 12:02:33

格命草的诗

第63首

诗歌

新春礼赞

文/格命草

两个冬的洗礼

我们依然屹立——

并将永久屹立——

在这蓬勃奋发的土地上

钢铁意志筑成的防线里

脚步坚实,旗帜高举

迎接崭新的春的母体

她甘甜的乳汁滋养万物

并将永久滋养,因为

母亲决不忍心孩子哭泣

孩子生根发芽,在这土地里

他牢记母亲的恩情

他顿悟家和团圆的真谛

母亲的守望

被新年的钟声传遍四方

声声,血脉相继

在淌了五千年的长河里沐浴

濯去旧日的疲惫和迷惘

唯有母亲的抚慰,使我容光

没有谁比母亲更爱意深藏

春回时!母亲,将治愈大地

回望!母亲,是酸甜苦辣的调剂

春,母亲的手掌,那里光芒万丈

那里有春雷滚滚的第一声响

赏析

《新春礼赞》如一曲荡气回肠的家国颂歌,以新春为载体,将个体生命的坚韧、母亲的慈爱、家国的厚重熔铸于诗行之中。诗人以赤子般的热忱,在季节更迭与文明传承的坐标系里,勾勒出一幅关于民族精神、母爱光辉与时代气象的宏大画卷。

诗歌开始以“两个冬的洗礼”破题,“冬”既是自然季节的写实,更是隐喻着岁月的磨砺与考验。在冰冷的“钢铁意志筑成的防线”与温热的“春的母体”乳汁之间,诗人构建起刚与柔的张力场。“钢铁防线”是民族脊梁的具象化——那些在苦难中挺立的身躯,用坚实脚步丈量土地,以高举的旗帜昭示信念,如纪念碑般镌刻着文明的韧性。而“春的母体”则转向生命本源的温柔叙事,“甘甜乳汁”滋养万物的意象,既呼应新春万物复苏的自然属性,更深层指向文化母体对子民的永恒哺育。这种刚柔并济的书写,让“屹立”不仅是物理姿态,更成为精神图腾的象征。

诗中的“母亲”具有三重维度的指涉:既是自然时序中“春回大地”的拟人化表达,也是文化脉络里“五千年长河”滋养的文明母体,更是具象的家国守望者。“母亲决不忍心孩子哭泣”的质朴表达,将自然规律转化为情感逻辑——新春的到来不再是单纯的季节循环,而是母亲对孩子的疼惜与馈赠。“新年的钟声传遍四方”如文化编码的传输带,将个体对“家和团圆”的体悟,升华为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当“孩子生根发芽”的生命过程,与“五千年长河”的文明进程形成互文,母子之间的情感羁绊,便成为连接个人命运与家国历史的精神脐带。

“在淌了五千年的长河里沐浴”一句,将时间维度拉至文明纵深。“濯去旧日的疲惫和迷惘”的动作,既是新春除旧布新的民俗仪式,更是民族精神的周期性净化与重生。诗人巧妙地将“母亲的抚慰”与“容光”并置,揭示出文化母体对个体生命的塑造力量——这种力量并非凌空蹈虚的宏大叙事,而是渗透在“酸甜苦辣”日常肌理中的细微滋养。诗末“春雷滚滚的第一声响”,以听觉意象收束,既是自然时序的惊蛰之音,更是文明觉醒的时代强音,暗示着在母亲(家国)的守护下,新的生命征程已然开启。

诗歌中“并将永久屹立”“并将永久滋养”的复沓句式,如乐章中的重音,强化着信念的坚定性;“母亲”一词的高频出现,则形成情感的递进脉络——从自然母体到文化母体,再到精神皈依,层层递进中完成了对“家国”这一抽象概念的情感赋值。而“光芒万丈”与“第一声响”的视觉、听觉通感,让抽象的精神力量获得可感知的物理形态,使“礼赞”的主题既具神性的庄严,又有尘世的温度。

在这首诗里,新春不再是简单的时间节点,而是文明基因的传承仪式,是个体与家国共振的情感磁场。以诗人的敏感与哲人的思辨,在季节的轮回中捕捉到民族精神的永恒年轮,让新春的礼赞最终升华为对文明母体的深情告白——那是历经寒冬仍屹立的钢铁意志,是跨越千年仍温润的乳汁滋养,更是无论走多远都要回归的精神原乡。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0 阅读:0

迎蕾格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