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如何“变”数据为资产?

财经早餐 2024-08-15 06:35:23

随着数据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战略资源,披露数据资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时尚”。在目前的年报季更是如此。

数据入表,各有各的理由

根据最新统计汇总,截至今年8月12日,已有8家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了“数据资源入表”相关情况,入表金额合计约14.79亿元。其中,惠同新材“数据资源入表”金额占总资产比例超五分之一,而且是表中披露中报最早。

8家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数据资源”成绩单(点击可查看大图)

数据来源:半年报

以上8家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情况的上市公司分布7个不同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基础化工、交通运输、传媒、通信、电力设备以及计算机,从区域分布性来看,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只有“惠同新材”一家。

“入表”上市公司规模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有两万亿市值规模“巨无霸”中国移动,同时也有市值规模小于10亿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10-100亿市值之间。

各位财友可能会有疑问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究竟是如何进入报表的。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

首先我们看一下,作为市值最低,数据资源占比却最高,而且是作为“存货”品类出现的公司,惠同新材到底是何方神圣。

相关资料表明,惠同新材始创于1983年,前身是长沙矿冶研究院金属纤维厂,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金属纤维及其制品制造,主要从事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半年报中首家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情况的上市公司,惠同新材将数据资源列示在存货,计入金额为0.8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22.12%,是占比最高的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公司半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公布了2023年全年的数据资源,方便进行比较。从2023年末到2024年中,数据资源的存货价值减少了330多万元,表明公司可能在此期间对数据资源进行了部分销售或使用,或者对存货进行了减值处理。至于具体业务上是怎么操作的,目前尚不得而知。

而作为A股“危化品物流上市第一股”,密尔克卫在半年报中将数据资源列示存货一栏,计入金额为5.27亿元,是截止目前为止“入表”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资料表明,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8年在沪主板上市,始终专注于化工供应链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营。为客户提供全球一站式的物流及交易的全供应链服务,包含国际物流一站式服务、国内物流一站式服务、特种物流一站式服务、化学品交易平台、化工供应链管理及社会安全服务。具备危化品运输相关资质,近年来收购扩张迅速。

在该公司资产负债表里,接近5.27亿元的数据资源全部被确认为“外购的数据资源存货”,鉴于大宗供应链服务高度集中的行业特点,特别是危化品业务更是严格的许可行业,数据在开展业务时作用无需多言,因而看作公司的资源也可以理解!

而另一家数据进入资产的上市公司,更是将数据资源作为立身之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宗商品数据巨头——卓创资讯!

相关资料显示,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公司作为立足中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主要产品或服务分为:资讯服务、数智服务、咨询服务和会展服务四个方面。

既然是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数据理所当然成为公司的核心资产!而且据笔者了解,由于商品的种类包罗万象,定价透明度也千差万别,卓创资讯很多数据都是亲自采集而来,其价值更是肉眼可见,难怪对数据如此重视!

其实早在今年一季度,卓创资讯就已经将数据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一季报数据资源入表金额为940.51万元,半年报“入表”金额达到1786.97万元,同比增长90%。据该公司公告,全年预计增加净利润约3000万左右。

卓创资讯于半年报中“入表”的数据资源完全属于自研开发的数据资源。在主营业务分析当中还表示“由于数据资源生产成本资本化的原因,使得营业成本减少,卓创资讯净利润得到大幅度提高”,并有数据为证:

图片来源:卓创资讯

最后我们看一下中国移动:作为国内头部通信运营商,在中国移动此次将数据资源科目分别列示在“无形资产”与“开发支出”中,“入表”金额合计只有区区0.7亿元,不到其市值的九牛一毛!在半年报中,中国移动对其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的预计使用寿命估算为2-5年。

半年报将数据资产入表的其它几家公司各有各的理由,在此不一一介绍了。实际上,“数据入表”的潮流,在今年的一季报披露时节已经开始了!

数据入表,助力企业价值重估?

据证券时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显示,有18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披露了数据资产,共涉及金额1.03亿元,分别计入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存货等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据“容量科技”总结,本来应该是25家,但其中7家由于填报错误等原因发布了更正报告,而这7家上市公司都曾将“数据资源”计入存货,且大多为制造型企业。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行业分布整体来看,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行业及制造业,且其入表金额居前。另外,企业规模方面,截至5月末,第一季度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市值500亿元以下的,占比达94%;超过一半的企业市值低于100亿元,仅有1家企业市值在50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入表的数据资产金额较小,占总资产的比例不大。数据显示,18家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仅恒信东方超过1%,卓创资讯、海天瑞声、每日互动超过0.5%,其余均不足0.5%,中国移动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数据不再只是一堆数字和代码的简单堆砌,其价值逐渐被认可。随着数据资产入表相关规定的落地,数据资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资产这一核心资源不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2020年4月9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定义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在顶层设计层面确认了数据的独特地位。而《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23〕17号)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23〕11号)的实施,标志着数据资产计量时代的来临。因而2024年,可以看成是中国市场的“数据元年”。

根据《暂行规定》,今年1月1日起,数据资产将被视为一种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备受关注的数据资产入表政策正式落地,也意味着数据将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而这半年里这么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数据”相关项,可以认为,不但表明其率先注重合规的态度,也为后来企业“打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到这里各位财友可能已经明白了:虽然数字资产目前无论绝对体量还是相对体量很小,但其意义不可低估,因为它代表的是企业的潜力!

以中国移动为例,据半年报,“大数据业务领域,依托梧桐大数据平台,沉淀数据资源超2,000PB,数据治理水平达到国内最高等级(DCMM五级),数据年调用量达千亿次,在数据治理、应急管理、智慧文旅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

并且在国内多个数据交易所,都能看到中国移动挂牌的身影!据融量科技统计,中国移动在上海、北京、贵阳三大数据交易所挂牌数据产品合计292个,其中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挂牌270个数据产品。可见比起实际意义,中国移动此举更多是树立标杆!

如果说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巨无霸”,数据入表还算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于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而言,数据入表往往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特别是手握数据资源,缺乏房地产、设备等传统抵押物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资产抵押获得融资。

据证券时报援引上海交大SAIF副院长李峰教授的观点,数据资产融资可以盘活存量资产,释放数据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帮助这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还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数据资产”融资并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而是已经成为现实: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国至少已有80例数据资产融资成功的案例,公开报道的融资总额近10亿元,单个案例融资金额则多集中在500万元~1000万元,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数据资产无质押增信贷款等。

以最近的新闻为例:据重庆日报,日前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联合华夏银行重庆分行,创设匹配“数据资产挂钩抵押贷款”,在5个工作日内为重庆两江智慧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30万元,实现全国首笔“数据资产挂钩抵押贷款”在渝落地。而随着企业数据资产价值提升,贷款利率可随之下降。

数据资产,任重而道远

虽然随着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资产,并可像传统资产一样进行交易、抵押等操作,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交易数据要想像交易房子汽车一样方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首先在“确权”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确定数据的权属问题,而这无疑是一切数据交易能够进行的基础。同时,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也是挑战。目前资产价值评估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基本方法,而这些方法如何运用于数据,目前尚待更多的探索。如果探索不成功就贸然用于融资,可能形成道德风险。此外,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是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随着数据资产的加快入表和数据交易的日益活跃,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将进一步被挖掘,为企业价值发现提供新思路。而“任何领域都不是法外之地”,企业需要的,是合法合规做好数据资产的披露和应用。

0 阅读:8

财经早餐

简介: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