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玑说
26年的时间里,王晓峰从一名普通的实验室研究员奋斗成为印第安纳大学的终身教授,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科研经费高达2300万美元,甚至连五角大楼都对其技术列为机密。
然而,2024年3月28日,这位顶尖科学家却在家中被FBI突袭搜查,所有学术资料被带走,本人也音讯全无,王晓峰的妻子马念丽在4月14日的公开活动中,伤心哭诉丈夫在美国奉献了26年,结果却遭遇了让人痛心的结局,究竟发生了什么?
被FBI带走
寂静的清晨被刺耳的警笛声划破,社区瞬间陷入紧张氛围,十几辆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车辆迅速包围了王晓峰的两处住所,阵势惊人。
手持搜查令的执法人员冲进王晓峰的家中,开始了彻底的搜查,他们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晚上,不放过任何角落,孩子们的作业本、门外的垃圾桶都在搜查范围之内。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带走了王晓峰实验室的电脑和学术资料,这次突如其来的行动让整个家庭措手不及,也引发了周围邻居的议论。
王晓峰可是个大人物,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终身教授,还是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顶尖专家,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被人当着大家的面带走,之后就没了消息。
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原本平静的小区顿时炸开了锅,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王教授到底出了什么事。
要知道王晓峰在计算机安全领域非常厉害,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全球都数一数二,科研经费更是高达2300万美元。
他26岁到美国,从实验室的普通研究员奋斗成为终身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美国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晓峰开发的技术非常先进,甚至被美国五角大楼列为机密,让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顶尖科学家,竟然突然遭到FBI的突袭。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王晓峰被带走那天,印第安纳大学立刻抹掉了他在官网上的所有痕迹,甚至取消了他的办公室权限,卡尔·温伯格教授作为王晓峰的同事非常生气,认为学校这样做不合规矩,因为按照规定,要开除终身教授必须提前十天通知,还要给教授申辩的机会。
然而,面对温伯格教授的质疑,学校态度冷淡,只是说:“去问FBI吧。”学校的行为显得很反常,也更加让人对王晓峰的遭遇感到困惑。
正常情况下,解雇终身教授需要遵循特定程序,印第安纳大学却直接跳过了这些步骤,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学校自身的规定,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校处理此事的方式的质疑,也让人怀疑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的原因。
这几个字好像在说,学校早就知道这件事,可能还参与其中。
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问题:王晓峰到底做了什么,FBI要这么兴师动众?学校又为什么急着撇清关系?
莫名被解雇
时间倒流到2017年,王晓峰的科研小组获得了一笔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费,在学术圈,获得海外科研经费是很常见的现象,美国的高校每年都会收到数亿美元的海外研究资金。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笔早在2017年就发生的资助事件,在2024年3月初被人重新提起,竟然成了王晓峰被调查的起因。
学校方面声称要“审查拨款申请”,以此为理由,禁止王晓峰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措施严格到甚至不允许他触碰电脑键盘。
王晓峰私下向朋友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困惑,他认为学校的举动非常离谱,就好像觉得他只要碰一下电脑,就会立刻泄露机密信息一样,他曾向好友抱怨:“他们好像觉得我碰一下电脑就会泄密!”
这显示出学校对王晓峰极度不信任,或者担心他在拨款申请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才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
FBI的突然搜查,恰好发生在王晓峰递交新项目申请书后不久,仅仅间隔三周,另一位教授还表示,王晓峰在FBI行动之前,突然收到了学校的解雇通知,校方并未说明任何理由。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时间上非常接近,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这让人怀疑,美国政府是否因为王晓峰的华裔背景以及他与中国的合作,对他抱有怀疑,甚至认为他可能构成某种威胁。
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中国行动计划”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这项计划针对华裔科学家,指控他们犯有各种未经证实的罪行,并进行调查,人为地制造出一种恐慌和不信任的氛围。
许多华裔科学家被卷入其中,王晓峰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做法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因为它可能存在种族歧视,并且对美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了损害,
现在,特朗普可能又要当总统了,“中国行动计划”带来的那种让人害怕的感觉又回来了。
王晓峰的失联事件发生在这个敏感时期,让人不得不怀疑两者之间的关联,这是否预示着针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和指控会卷土重来,值得高度关注。
他的遭遇让人联想到之前“中国行动计划”下许多华裔科学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令人担忧历史重演。
王晓峰的事件在美国学术圈引发了巨大争议,卡尔·温伯格教授与其他教职员工一同向学校施压,希望校方解释事件,但并未得到回应。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联合签名抗议,表达对王晓峰的支持和对美国政府做法的强烈不满,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则举着“科学无国界”的标语游行,声援王晓峰。
《自然》杂志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华裔科学家在考虑离开美国,这个比例相当高。
这个数据说明,大量华裔科研人员对美国的学术环境感到不满,并认真考虑去其他地方发展,这对美国的科研实力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损失。
这无疑是对美国学术界自由氛围和科研环境的严重警告,可能会对美国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才争夺战中的不同策略
美国限制华裔科学家发展,中国却大力引进全球人才,上海张江实验室提供优厚待遇,百万年薪吸引外籍专家,深圳也推出优惠政策,海归博士有机会获得住房和落户资格。
中美对待人才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展现出开放和包容,而美国则显得保守和多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件事也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两国在人才引进、科研环境、以及职业发展路径上,都有各自的侧重和特点,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和选择。
王晓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接下来的路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他的妻子马念丽正在四处奔走,努力筹集资金,希望通过法律的帮助,为丈夫争取到应有的公正待遇。
这场官司可能会非常困难,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维权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这起事件也表明,美国一直宣扬的学术自由,在政治因素和偏见的影响下,显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无法真正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真正尊重人才、珍惜科学的国家,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美国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吃亏,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于科技和人才的态度,长远来看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毕竟谁也不想去一个对自己有偏见的地方发展。
参考:
观察者网--美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失联数周,妻子首度发声: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2025-04-16 10:47
观察者网--FBI突袭搜查知名华裔教授住宅,又一轮“中国行动计划”?2025-03-30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