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混动解决方案上,增程式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技术路线。无论是原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在媒体上公开炮轰增程式技术炉后,还是长城旗下魏牌CEO李瑞峰连发五条微博,同样直指增程式技术是落后,都未能改变增程式在国内市场受众程度越来越高的局面。
近日,曾经高调进军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小米,也传出了即将进军增程式的消息,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这个细分市场的兴趣。
增程式车型的优势在哪里?
时至今日,围绕纯电动车型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补能方面所推出的换电和超充,过于依赖基础设施;而固态电池,虽然可以提升能量密度,但是在商业化量产方面也是屡屡跳票,成本始终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不少电动车旗舰车型都在追求1000公里续航里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在底盘上堆叠大量的电池,但这也会导致整车成本大幅提升。
因此理想汽车在中大型SUV上使用增程式,使得整车成本能够被很好地控制。尤其是在增程式初期还能够得到绿牌的政策照拂,这类车型在国内想不火都很难。
目前国内的增程式市场,也早已经不是理想汽车一家独大的局面了。华为问界、长安深蓝、哪吒、零跑等,都有相关的车型在市场上投放,整个增程式车型的阵营正在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在销量上已经等于了蔚来加小鹏的总和,甚至在国内新势力中率先实现了季度盈利,将其他新势力抛在了身后。哪怕和特斯拉相比,在最近一个季度的数据中,理想汽车的单车毛利率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增程式技术真的落后吗?
增程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套纯电动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增程器(发动机)。增程式车辆在整个出行过程中,都是由电能来驱动。增程器(发动机)在电池电能不足时,通过燃烧汽油来驱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补足续航里程。
和采用并联或者混联的插电式混动技术以及其他混动高技术相比,增程式的本质就是一套串联的混动系统,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整个系统较为简单,无需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进行分配。但不足之处便在于,高速路况下更高的油耗以及可能面临的动力不足的情况。
增程式车型由于搭载了一块比较大的电池,因此其纯电续航里程一般都在100公里以上。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这个续航里程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上下班的通勤需求。这种情况下,整车馈电油耗高和自己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理想的车型都是针对家庭用户,号称奶爸车。只要整车舒适性足够就可以,动力性和运动性根本就不是这些目标客户的诉求。因此,理想所推崇的彩电、冰箱和大沙发这些成为家庭用户对于理想汽车趋之若鹜的主要产品亮点。
增程式车型的下一站在哪里?
当前,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动系统。增程式过往没有里程焦虑和绿牌的优势,在当下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未来要和其他混动技术路线来竞争,成本成为其最大的考量点。
理想在集结起了L7/L8/L9三款增程式车型之后,还将在2024年推出理想L6车型,彼时理想汽车的增程式车型门槛还将进一步拉低。
在理想汽车之外,深蓝S7和零跑C11/C01的增程式版本,都已经将入门级车型价格压到了15万元以内。和燃油车做到同价,实现对燃油车车型的平替,将成为增程式车型能够存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除了做低成本外,增程式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优化。在油价日益高企的当下,尽可能增加纯电动续航里程,降低增程器介入工作的频率是能够帮助客户降低日常养车费用的关键。
以零跑C01为例,其增程式车型的CLTC工况的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316km,和同级别电动车相比都丝毫不逊色。
此外,在被不少传统车企诟病的馈电油耗的指标方面,以深蓝S7为例,其馈电状态4.95L/100km的油耗表现甚至不输给燃油车。
技术的先进与否,并不会成为左右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所在。能否真正直达消费者的痛点,帮助消费者解决用车过程中的难题,才是左右一款车型销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在这方面,理想汽车的确值得一众传统车企来学习。对于车企来说,销量是最有力的证明,可以用来回击各种质疑。对于广大车企来说,能否在增程式技术之外,找到新的能够直击用户软肋的新技术,并将其尽快部署,将比应对增程式的挑战更加重要。
鱼与熊掌可兼得是我们的消费特色[呲牙笑]
你自己也说了,增程的优势是不需要堆电池,减少成本。然后增程比纯电卖的还贵七八万!那买这车的是得多傻!
就一过渡车型 还搁这吹 如果有一天电动车技术真的成熟了 它会被淘汰 如果没有突破 什么电动车 增程 混插 都会被淘汰 道理很简单 零部件越多 意味着它的故障率也会越多
俗话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不看好增程
听着还不错,一般家用车一天100公里也够了,但是也代表天天晩上充电,虽然我不懂电池,但电池也有个充电循环次数吧?人家纯电几天充一次,这个天天充,电池会不会提前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