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上一篇文章和大家伙一起“读”了黄庭坚的一生,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擅长丹青,爱好书法,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他是人间谪仙,亦是江湖寂寞人。
黄庭坚的仕途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曲折坎坷,穷困潦倒,这其中和熙宁变法之后的党争有关,也有他亦师亦友的偶像苏轼有关,当然和黄庭坚这个人的性格也分不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梨白前一篇小文。

今天我们不说谪仙、江湖寂寞人这些略“沉重”的话题,而是通过黄庭坚的诗文来“窥探”宋朝仕人的风雅颂。
看过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小伙伴应该对于宋朝的四大雅事都不陌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宋人又是怎么评论这四件雅事的呢?“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两个字总结就是“费钱”。
可费钱归费钱,宋朝一个骨子里都流淌着风雅颂的王朝,仕人哪个不有点雅趣呢,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爱好,黄庭坚还喜欢品茗、擅长香道、尤爱赏花,也因此留下了很多诗词文章作为心得,下面咱们就和大家欣赏一二。
品茶品令·茶词
宋朝·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孤,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种植茶叶和品茶在我国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饮茶真正在民间流传普及还得是唐宋,特别是宋朝。

黄庭坚的这首茶词中所品的茶并不是一般的茶,而是产自福建北苑茶苑的龙凤团茶。所谓的团茶有点像我们今日的茶砖,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放到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具中制成。
龙凤团茶十分珍贵,皇帝会赏赐给宠爱的大臣少许,得到的人也都是非常得意,还有人拿着换钱,这都是题外话。
不光是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秦观都曾为龙凤团茶写过诗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梨白的小文《大寒节气,不如去宋朝诗“话”茶》。

言归正传,这篇诗词的上阙写的是撵茶、煮茶。
宋人喝茶有很多道工艺,现在被很多人追捧的日本茶道其实就是源于唐宋的茶道,所谓的日本抹茶也源于杭州径山一带的径山茶,这事儿没有争议,日本人也承认,咱们就不用谦虚了。
将茶饼撵成茶粉,然后用上好的水煎之,一时间水沸汤响如松风,这就成了!
黄庭坚还没有喝到此茶,就已经闻到了茶的清香,顿时觉得酒醒了两分,所以小伙伴们隔着屏幕可是闻到茶香了?

下阕黄庭坚以“味浓香永”开头,继续告诉我们这茶有多美,然后笔锋一转,用拟人的手法告诉世人喝了这茶之后就有人等下和故人对饮时的惬意,已经无法用言语说明,“心下快活自省”。
我们再来一首《双井茶送子瞻》给大家自己品。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水调歌头·游览
宋朝·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在宋朝,有很多仕人游览的诗词和文章,像是语文课本上的北宋天团,篇篇经典,首首流传千古。

这里头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他们动不动就被贬出京城,然后就开始爬山涉水,抒发感情。黄庭坚的这首《水调歌头·游览》梨白没有找到创作背景,但通读下来梨白猜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应该也是其在贬谪的时候。
瑶草是仙草,黄庭坚一上来就告诉了大家这次游览的季节,瑶草正绿,春天他来到了武陵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大家“背诵全文”的篇目之一,所以对于武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武陵溪上桃花无数,枝头上还有鸣叫的黄鹂。

黄庭坚想要穿过花丛找一找出路,却不曾想走到了白云的深处,然后就看到了挂在山巅的彩虹正展现浩然之气。诗人还想往花深处去,又怕红露沾染衣襟。
下半阙说得是黄庭坚已经入“仙境”了,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梨白查了一下,金徽是用金做点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说得应该是琴)。
黄庭坚入仙境后遍寻不到贬谪的仙人,更没有人陪他用白螺做成的酒杯喝酒。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灵芝仙草,不顾人间繁华,大声畅谈又怎样呢?醉酒后手舞足蹈的下山,唯有山间明月一直伴着我。

上面是这首词的大致意思,其实说到游览,提到陶渊明,就离不开隐世和出世的问题。
很多宋朝的文人和黄庭坚一样,都有一个隐士梦,但同样也有一个协助君主匡扶天下的梦想。被贬谪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仕人们的天平就会倾向隐士,但心中对于天下百姓的责任心又让他们不能一走了之,然后就诞生了诸多如《水调歌头·游览》一样的诗词。
黄庭坚的这首词亦是如此,他描绘了神游心中桃花源的场景,在隐世和出世之间矛盾又徘徊,心中放不下君民天下的理想,又不愿意与浊世同流合污,“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的一身浩然正气你感受到了吗?

我们再放上一首《清平乐·春归何处》给大家欣赏。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花宋朝的仕人有簪花的习惯,这一点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就有所演绎,什么季节簪什么花,皇帝还会赏花给大臣戴。

宋人喜欢插花,也爱赏花,记载南宋都城风物习俗的书籍《武林旧事》中就有《赏花》一篇,记载了宋廷中赏花的奢靡场景,“禁中赏花非一”,“梅、杏、桃、金林檎、海棠、琼花、紫笑。。。。。。”
梅兰竹菊因为其特性一直备受文人的喜爱,所以也诞生了很多赞美和咏颂他们的诗词,下面咱们就通过黄庭坚的诗词看看宋人对于美好花卉的描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朝·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这首以“咏梅”为中心的诗词是黄庭坚被贬宜州(位于今天广西省境内)时所作。现在无论地处祖国的哪一个省区,高铁和飞机去广西都是一天甚至不用一天的光景,但在宋朝时的关系与东京汴梁相隔“万里”,真的就是“天涯”了。
诗词一开头,黄庭坚就发现了宜州的梅花开放了,知道这是春天到来了。昨晚夜尽的时候并没有闻到梅花的香味,还以为梅花没有开放。

早上起来却发现向南的枝条上开满了梅花,这对于黄庭坚来说还真是个惊喜。
女郎在梳妆台前描眉化妆,引来了梅花的“嫉妒”,就飘落花瓣在她的眉心。黄庭坚觉得这要是之前看到这番景象怎么着也得酣畅淋漓地喝上几杯。
然后贬谪十年,离开汴梁城,早已经没有了曾经年少时的情怀、兴致和张狂了,所以说心境再豁达的人,对于十年贬谪、宦海沉沦之后还是会抱怨、愤懑的。

这首诗词之后,再放上一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给大家欣赏,毕竟这个季节刚好是水仙花开放的季节。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香道香道是宋朝仕人追捧的四大雅事之一,人“香”追求洁净品质又怎么会差呢?之前梨白写过关于香道的小文,和大家讨论过宋朝的几个“香痴”,黄庭坚便是其中之一。
熙宁变法之后,新党、旧党轮番上台执政,因为和苏轼等人关系密切,黄庭坚也被划为新党,元祐党籍上也有他的大名。
新党、旧党轮番上台就意味着黄庭坚不停地在京为官、被贬谪出京,被贬出京的时间又何止是十年,之后我们单独开一篇小文和大家分享。

黄庭坚有多爱香道你呢?即便是被贬于闹市,穷困潦倒他也要熏香,也要做个“香”君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崇宁三年十一月,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子城南。予所僦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

黄庭坚为“香”总结了十大品德,
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关于“香道”以及和香道有关的香方、工具,黄庭坚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因为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和黄庭坚有些渊源,还被称为“黄太史四香”,被收录记载在了宋代陈敬的《陈氏香谱》中。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首黄庭坚关于香道的诗词。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首
宋朝·黄庭坚
百炼香螺沈水,宝薰近出江南。
一稼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宋朝·黄庭坚
险心游万仞, 躁欲生五兵。 隐几香一炷, 露台湛空明。
昼食鸟窥台, 宴坐日过砌。 俗氛无因来, 烟霏作舆卫。
石蜜化螺甲, 榠樝煮水沈。 博山孤烟起, 对此作森森。
轮囷香事已, 郁郁著书画。 谁能入吾室, 脱汝世俗械。
贾侯怀六韬, 家有十二戟。 天资喜文事, 如我有香癖。
林花飞片片, 香归衔泥燕。 闭合和春风, 还寻蔚宗传。
公虚采苹宫, 行乐在小寝。 香光当发闻, 色败不可稔。
床帷夜气馥, 衣桁晚烟凝。 瓦沟鸣急雪, 睡鸭照华灯。
衣篝丽纨绮, 有待乃芬芳。 当念真富贵, 自薰知见香。
最后梨白说最近梨白对黄庭坚很着迷,觉得他是一个多才多艺且心怀豁达的人,所以忍不住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对这位黄太守了解一二。

之后的文章中,我们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黄庭坚和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友谊,其中也包括了他们之间诗词的唱和。
文章的最后,梨白除了厚颜无耻地问大家要点评、评论和转发外,也给我的小伙伴们拜个晚年,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