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不听话,这两种方式别再用了,教你三招,比发脾气更有效

大果小果妈妈 2019-09-29 18:47:06

文 | 果妈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周末逛商场时,看到一对母子。

妈妈:家里有了,别拿了。

孩子:妈妈,再买一个好不好?

妈妈:你就三分钟热度,买了玩一会又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家里都有个一样的,走了。

妈妈边说边去拉孩子,孩子甩开手后退了一步,接着立马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周围的人都因为哭声,往孩子这边看了看,见妈妈不理自己,孩子哭得更起劲了,还在地上打起滚来。

站在旁边的妈妈,一脸无奈地蹲下抱起手舞足蹈的孩子:地上这么脏,你看你的衣服成什么样子了,别哭了,起来就给你买。

然后,一大一小,拿着模型玩具离开了货架区。

旁边围观的人说:这孩子就是被惯坏了,抓起来打一顿,就乖了。

我想,说这个话的中年男人,就是如此对待他的孩子的吧。

他们俩的这种态度,恰恰是我们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大吵大闹时,最常用的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妥协回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尽快哄住孩子,躲避旁人的眼光。

二是压迫威胁,用打骂的高压手段,吓唬住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

显然,妥协和威胁,都能快速见效,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件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说:父母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的处事方式,都是父母处事方式的折射。

妥协回避,助长了孩子的得寸进尺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对母子,妈妈39岁,儿子9岁。

儿子只要想要的东西,妈妈不给,立马躺地上哭闹,妈妈无奈妥协。

后来,儿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妈妈很吃力,觉得不能再纵容孩子了,坚决反对,儿子呢依然躺地上哭闹打滚,见妈妈不怎么理他,爬起来就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只好妥协。

再后来,妈妈忍者痛躲避孩子的拳头,孩子够不着,于是在地上打滚撞头,妈妈吓得又选择了妥协。

之后,孩子耍赖就拿头撞门,撞墙……

面对镜头,这位妈妈红肿着双眼,除了深深的无奈之外,还有更深的担忧,害怕有一天妥协也不能满足孩子了。

希望节目组能帮帮她。

当时,看到这一幕时,真的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为什么就不能一开始就狠下心拒绝一次无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孩子也就不会再继续试探突破到底线之下。

因为,一旦孩子知道自己的哭闹可以制服父母,那么下次,下下次,孩子也会用这种方式来试探,并且根据父母的反应决定自己哭闹的程度,如果父母每次都妥协,孩子就会屡试不爽。

所以,当孩子的无理需求不被理睬时,孩子心里会有一个声音跟他说:这好办,只要往地上一躺,使劲哭就可以了,再不济,就伤害自己。

父母总是一味的照顾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满足他,必然造成他的贪心和得寸进尺;摸清了父母软肋的孩子,耍赖功底也越来越强,势必将父母牢牢地困在自己的网中,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正所谓:

孩子在父母面前会随时打不准备之战,但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压迫威胁,形成讨好型和叛逆型人格

“孩子不听话,打一下就乖了”,是真的变乖了吗?

心理学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知乎答主@梨花讲到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我爸经常骂我,甚至打我,所以我特别怕我老爸。

从小,我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吃饭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说这菜不好吃,更不敢在我爸面前大声说话。

然后吧,现在我都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

前不久带男朋友回家,看到老爸皱一下眉,都唯恐老爸是不是对他不满意。

演员陈乔恩曾录制一期节目,谈到妈妈,害怕而不自觉地回头看看,看是不是妈妈站在身后。

看到不在时,才放下心来。

她说,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的,随时会有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

录节目晚上跟妈妈住时,两人很陌生,待在一块,基本上没有交流,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两人的那种尴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有研究表明,打孩子是一个最愚蠢、最无能的行为。

孩子哭闹、不听话时,别再一味的打骂了,打骂只会疏远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甚至在孩子的性格中播下逃避、讨好、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孩子哭闹时,父母该如何做最好?

妥协了一次,孩子就会有第二次;打骂也不是个好办法,那么,面对一哭二闹三打滚的孩子,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

一、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哭闹

有着丰富育儿经验的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哭闹时,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可以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安静和人少的角落里,然后任他哭泣,你只需要静静的陪着他,保障他的安全就好。

千万不能心软,心软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后想再用这个方法就不行了,所以,要坚定。

等孩子哭完了哭累了,你再安抚他,并询问孩子为什么哭,了解孩子哭的目的。

可能孩子下次,还是会因为没如愿而哭泣,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就明白了,哭没有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解决问题。

之后,再碰到问题时,孩子就不会只知道哭了。

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二、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为父母,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我的能力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庭教师栀子花讲过一个孩子的故事。

这个孩子总是要妈妈送到教室,才会乖乖的待在学校,不然,就哭着喊着找妈妈。

有时候,她的妈妈比较赶时间,就让孩子自己进去,孩子就是不肯,哭着喊着拉着妈妈的手不让走。

妈妈察觉不对劲,晚上回家特意跟孩子聊上学的事。

终于,在孩子支支吾吾地话中得到了答案:别的小朋友跟她说,妈妈不要她了,把她丢在校门口就走了。

所以,每次上学,她都担心妈妈会偷偷地走,但是又不敢向妈妈求证,因为之前她不听话,

妈妈就说过不要她了。

听到这话的妈妈很吃惊,于是跟孩子聊了很久,也跟孩子保证,会一直爱着她。

之后,孩子就没有再因为妈妈没有送她进教室而哭闹了。

有些孩子不会或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理解。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温柔而坚定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三、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注意力的转移可以有效控制不良情绪的发酵。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看到过让他惊艳的教育方式:

女儿想要玩手机,被爸爸制止后哭闹。

爸爸离开座位,随后端了一杯水过来,递给孩子说:先喝口水,这样嗓子就不会干了,喝了再哭。

女儿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拿着水喝了一口,喝完后响亮的哭声变成了啜泣声。

有时候,转移注意力,就是有这种奇效。不过,要注意一点,转移孩子注意力不要用奖励或是替代品的方式,比如:

你不哭了,我就带你去游乐场;你不哭了,我就给你买XX东西。

这种迁就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以哭闹来换取想要的东西。

所以,转移注意力,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你有关注到他,但是并不会因此迁就他。

就好比,这位爸爸给女儿喝水,但并不阻止她继续哭,而她感受到了爸爸的关爱,注意力也就从手机上转移了。

总之,孩子哭闹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说起来,万变不离其宗:寻求父母的关注!

所以,面对哭闹的孩子,作为父母,你的态度才是最为关键的。

请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理解吧,说不定,孩子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0 阅读:10

大果小果妈妈

简介: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