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拉开了国共双方战略决战的序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辽沈战役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两党两军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中国历史的走向。
所以,辽沈战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共双方、确切地说,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处于弱势的共产党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当时从全国整体战争形势来看,人民解放军仍然弱于国民党军,只是在东北这块地盘上有局部的优势。

如果辽沈战役东野取胜,就会敌我双方彻底易势,加快全国解放的进程;如果辽沈战役东野战败,共产党则会丧失这一局部优势,给全国战场带来雪上加霜的恶果。
辽沈战役发起前,东北解放军总兵力103万,野战部队70万,东北国民党军55万。从双方兵力来看,解放军对比国民党军具有差不多两倍的优势。但实际上,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当时都不认同这种差距。
东野自两年前出关以来,搏奕的对手一直是曾经在滇缅作战的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之师,曾经被这些虎狼之师打得很狼狈。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差点丢掉哈尔滨退入朝鲜。
即使在1947年的夏、秋、冬三季攻势作战中,东野打得也并不轻松。相较于华野的鲁南、孟良崮等战役的伟大胜利,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典战役。

对于东北国共双方的易势,东北国军一直不服,始终认为是苏联对解放军暗中援助过大,而国民政府对东北的后续重视度不高造成的。对于东野在冬季攻势后的大练兵和大补充,国民党方面认为是花架子,认为临时补充的大量兵力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而东野自己当时恰恰也这么认为。作为野司三巨头的林、罗、刘,心里也没有底,也不知大练兵对部队的战斗力究竟提高了多少,对几十万新兵能不能快速进入战争角色也持怀疑态度。
所以当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率先发起辽沈战役并将辽沈战役的首战定在锦州时,野司乃至东北局高层都很紧张,认为部队千里南下攻打锦州,难度非常大。
这并不能怪野司首长缺乏足够的信心,除上面提到的因素外,对于善打运动战的东野来说,对于城市攻坚战本身就有很大的阴影,因为在1947年6月三打四平与1948年5月攻打长春的两次攻城战役中,东野均未取得胜利,这让东野首长对部队的城市攻坚能力产生了怀疑。

如果东野主力千里南下攻锦,一但进入持久的拉锯战,东野的后勤保障就会出现问题,主力将会陷入绝境,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一再督促下,东野首长最终下定决心南下作战。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正式打响,东野主力经北宁线南下,率先在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随后不断扩大战果,切断北宁线、孤立锦州。但当得知蒋介石组建东、西对进兵团后,东野首长再一次犹豫了,多次致电中央申请原路返回先打长春。
不过这一次毛主席态度十分坚决,一再严令必须先打锦州,在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解决东北55万国军。东野首长经过反复磋商后,最后才痛下决心继续执行攻锦计划。
既已下定决心,101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锦州攻坚战,制定了堪称完美的作战计划:

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1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1一声令下,东野万炮齐发,锦州攻城战正式打响。至10月15日18时,东野全歼锦州守军,活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东北的陆地大门就此关闭。
东野31小时拿下城池坚固、敌15万重兵防守的锦州,创下人民解放军以最短时间解放重镇的历史。这一仗,不仅把国民党打懵了,即使共产党自己也懵了。
战前极力主张先打锦州的毛主席,其实对于自己的决定也很忐忑,锦州总攻开始后,毛主席一夜未眠,非常担心锦州打成拉锯仗。

在收到东野攻克锦州的捷报后,毛主席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口里不断念叨:这么快?真的这么快吗?
蒋介石在收到锦州城破的电报后,曾气急败坏地直呼道:不可能!不可能!是不是情报搞错了?范汉杰不是说至少能坚守三个月吗?
而战前一直担忧,三天三夜未曾合眼的东野首长101,打下锦州后眉头立即舒展开来,精神倍长,信心大增,迅速制定了辽西会战计划。东野从此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打得国民党军抱头鼠窜,加快了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进程。
那么,从冬季攻势结束到攻打锦州,仅仅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东北野战军为何能够迅速脱胎换骨,成为纵横全国最强的野战部队呢?以至于国民党不愿相信,而共产党也难以置信呢?

其实这都归功于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展开的大练兵以及东野及东北局高层一直以来对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视。
东野冬季攻势结束后,针对部队在野战中伤亡较大的实际问题,还有大量未参加过实战的二线兵团补入野仗部队的问题,野司对所有野仗部队进行了正规化的练兵整军运动。
101首长特别注重对一线作战部队的集体协同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为此制定了“三三制”、“一点两面”等6条战术原则。这6条战术原则,成为大练兵时期人人必须过关的考核点。
经过大练兵后,东野随便哪支部队,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作战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在锦州战役中得到了首证。

其次,东野及东北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军工业的发展,在浑春、鸡西、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厂。
现在很多人同当年的国民党一样,认为东野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源于苏联的支援,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样的观点简直是对军工部长何长工及十几万军工人员的侮辱,否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东野大练兵前,面对即将迅速扩大的野战部队,野司首长和东北局领导未雨绸缪,在军工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使东野武器弹药的生产能力得到井喷式的发展。
1947年底开始,东野不仅有了仿制75mm山炮,修复105榴弹炮的能力,并拥有生产大量各种炮弹的能力。
不仅如此,由东野出资运营的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大量各种重型炮弹,成为华野及西野重型炮弹的主要来源。

正是源于东野首长及东北局领导对军工生产的重视,才使得东北野战军在锦州战役中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国民党军的噩梦。乃至国民党官兵一听戴狗皮帽子的来了便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写得实,文风好!👌👌👌
攻城主要炮弹多
装备上来了,本来就不怕死,然后冬季练兵又相当于加强版的十二周新兵训练。再加上3万多日本鬼子反正,补足了装甲,火炮,后勤,医疗,训练方面的弱势。
练好兵,打长春。平时多流汗,打仗少流血……这些口号简单易记又立竿见影。
从赫赫有名的百万关东军灭亡到赫赫有名的百万东北野战军立威!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也反映出林彪的厉害
👌
最主要是苏联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