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没法过了,连个桌子都买不起!丽华连书都没得念!"1990年春天,我第一次去三姑家,刚到院门口就听见屋里的争吵声。
那时的记忆像放电影似的涌上来,直到现在都清清楚楚的。
三姑家的小院在城郊,周围都是低矮的土房,一到刮风天就飞沙走石的。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杂草丛生,墙角堆着几块朽烂的木头,那木头都发黑了,看着就叫人心里发堵。
这情景跟我小时候来的时候可不一样,记得那会儿,三姑家虽说不富裕,可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三姑夫最爱给我们这些小辈露一手,三两下就能削出个小木马、小风车啥的,逢年过节串门,我们几个小孩子都爱往他这儿跑。
我那时刚在县城纺织厂当上学徒工,每月工资一百出头,住的是厂里分的十来平米的宿舍。
那宿舍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可总算有了个安身之处,比起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爹妈隔三差五就念叨三姑家日子不好过,让我有空就去看看,说是亲戚之间要多走动。
进了屋,潮湿的空气里飘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墙角还有些水渍,看来是屋顶漏雨了。
三姑见我来了,赶紧抹了眼泪,手忙脚乱地找凳子让我坐,那样子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屋里头除了几把缺胳膊少腿的椅子,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连个能放碗的地方都成问题。
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三姑家的小闺女王丽华正趴在地上写作业,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瘦小的脸颊往下淌,看得我心里直抽抽。
"姑,这是我的工资,您拿着用吧。"我掏出刚发的200块钱,这可是我攒了好几个月的。
三姑死活不肯要,推来推去的,钱掉在了地上,沾了灰的钱让我更觉得难受。
小丽华赶紧捡起来还给我,我这才发现她的手上全是墨水印子,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一看就是干了不少活的样子。
"姐姐,我想读书。"小丽华怯生生地说,那双眼睛亮得像星星,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三姑叹了口气:"娘也想让你读,可家里实在是......"说着又抹起了眼泪,那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王长海蹲在墙角抽烟,那烟味又呛又难闻,可他像是感觉不到似的,一根接一根地抽。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木匠,手艺在我们那儿出了名的好,就是不会来事,活计不好接。
街坊们都说他死脑筋,遇到活儿了,别人给两包烟说说好话就成,他偏要把工钱算得明明白白。
可我知道,那是他骨子里的倔强,这样的人干啥都讲究个实在,就是吃亏的时候多。
回去的路上,初春的风刮得脸生疼,我的心里比这风还冷。
路过纺织厂的时候,我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儿,夜班的工人已经到岗了,机器轰鸣声透过墙壁传出来。
我盯着亮着灯的车间,心里暗暗下了决心,穷人家的孩子,不能让她连书都读不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找到车间主任,主动申请多加班,主任还说我是不是傻了。
白天干完正常工作,晚上就帮别的师傅干零活,有时候连续干上十几个小时。
那段日子可真不好熬,手上的老茧厚得能剥下一层皮来,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
宿舍里的工友笑话我:"你小子傻啊?别人都想着怎么偷懒,你倒好,往累里钻。"
可一想起小丽华趴在地上写作业的样子,我这心里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琢磨着怎么才能多挣点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我就拿到了第一笔加班费,足足有平时工资的一倍多。
厂里的姐妹打趣说:"你这是想娶媳妇存钱呢?"我憨憨地笑笑,心里却想着小丽华的学费。
1992年春节前,我又去了趟三姑家,这回可跟上次大不一样了。
远远就听见院里传来欢声笑语,推开门一看,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墙角那些烂木头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码放的木料,院子中间还支了个简易的工作台,上面摆着各种木工工具。
屋里暖烘烘的,小丽华正在新买的书桌前写作业,那书桌一看就是费了心思的。
桌面打磨得光滑发亮,边角都做了圆润处理,还特意加高了些,这可不是一般木匠能做出来的。
三姑和王长海在腌制咸菜,空气里飘着醋香,这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样子。
"你是不知道,你三姑夫去年可是下了大决心呢。"三姑一边切白菜一边说。
"托人找到了老李头,非要学人家做新式家具。开头老李头还不乐意教,后来看他诚心,这才肯带带他。"
"这不,现在活儿都接不过来,连镇上的家具店都来找他做活儿。"三姑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自豪。
王长海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这不是没办法嘛,总不能看着闺女连书都没得念。"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瞟向小丽华,那眼神里的疼爱,我至今记忆犹新。
"三姑夫现在可厉害了!"小丽华放下作业本,眉飞色舞地说。
"前天李婶家的柜子,街坊邻居都来参观,都说我爹手艺好!"小丽华说这话时脸都红了。
吃晚饭的时候,小丽华特意把书包里的考卷拿给我看,一沓子全是满分。
"姐姐,我考上重点中学了!老师说我要是继续努力,考大学没问题!"
她高兴得直拍手,"等我考上大学了,一定要学个好专业,让咱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看着她,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些日子的辛苦都值了。
临走时,三姑硬塞给我一袋咸菜:"你说得对,日子是得自己撑起来。"
"你看你三姑夫,现在干活比谁都起劲,连做梦都在琢磨新花样。"
"前几天还说要学做红木家具呢,这不,又托人找关系去了。"三姑说着说着就笑了。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望着窗外飘起的雪花发呆。
想起两年前第一次去三姑家时的场景,再看看现在,真是天壤之别。
记得那会儿,连个像样的桌子都买不起,如今屋里摆的都是三姑夫自己做的新家具。
虽说不是啥名贵料子,可都是实打实的好手艺,看着就让人心里舒服。
车窗上结了一层薄霜,我用手指头划拉着,想起小时候三姑夫给我削木马的场景。
那时候,他的手艺就很好,只是死活不肯低头。可现在,他终于想通了,知道为了家要放下面子学本事。
这不,日子立马就红火起来,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去年冬天,厂里要添置一批工人宿舍用的床柜,主任特意找到三姑夫定做。
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连价钱都没还,做好后送来一看,那做工,那用料,比市面上的强多了。
从那以后,厂里但凡要添置家具,都直接找他,这可是靠实打实的本事挣来的口碑。
前些日子听说他还开了间小作坊,专门接定制家具,生意好得不得了。
街坊邻居都说,王长海这人实在,不会说好听的,可样样都是真功夫。
就连隔壁镇上的家具店都来找他合作,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守着穷日子不敢动。
只要肯学肯干,天总会亮的。日子就像那辆公交车,有时走得慢一些,可总得有人去踩油门。
多年后,小丽华真的考上了重点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
毕业那天,她特意回来看我,说要把爹的木工手艺和新学的设计结合起来,做出更好看的家具。
三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王长海的手艺在当地出了名,不少年轻人还专门来拜师学艺。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三姑家坐坐。看着院子里堆放整齐的各色木料,闻着新鲜木材的香气,想起那个趴在地上写作业的小女孩,心里就暖洋洋的。
看着三姑家的老院子一点点变好,我就想啊,人这辈子,不就是要为了活得更好去拼搏吗?
那两次走亲戚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梦想不算啥,敢拼才是真本事。
日子就跟木工活儿一样,得一点一点打磨,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扛得住风雨。你看,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