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死后,吴用为什么慌忙随之自尽?只因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邦立看历史 2023-03-21 08:57:00

《水浒传》,中国四大文学名作之一,是一部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史诗。

它以由群雄聚集的梁山泊山寨为舞台,以梁山108位好汉起义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广阔而深刻的北宋末年的历史画卷。

其中,吴用是梁山泊的智囊,号称智多星,与宋江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是一个聪明绝顶、机智过人的人物,曾经多次为梁山泊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但他的死亡却充满了悲壮和讽刺。

在小说的结尾,他选择了宋江死后也随之自尽。

这一结局令人惋惜,也令人不解。

吴用为什么要跟着宋江赴死呢?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吴用发现宋江之死的秘密

宋江死后,吴用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从宋江的侍婢小玉口中,吴用得知了宋江被高俅设计用毒酒害死的真相。

小玉告诉吴用,高俅为了报复宋江杀了他的儿子高廉,就假装赏赐宋江一坛美酒,实际上是下了剧毒。

小玉亲眼看到宋江喝了酒后,身体变黑,口吐白沫,痛苦地死去。

吴用听了这个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绝。

后来,吴用从李逵口中得知了宋江被高俅陷害的细节。

李逵告诉吴用,他在城里偶遇高俅的家丁张顺,就把他拷打逼供。

张顺供出了高俅为了报仇而毒杀宋江的全过程,并说高俅还想要杀死梁山泊的其他好汉。

吴用听了这个消息,更加悲愤不已,决定也自行了断。

吴用为何在宋江死后慌忙自尽

关于吴用自尽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主要表现为三个说法。

有人说,吴用是因为忠义而自尽。

他认为宋江是梁山泊的灵魂人物,是他们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领袖。

宋江死后,梁山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吴用不愿意看到自己曾经的同伴变成北宋朝廷的走狗,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所以他选择了在宋江之后自尽,以示对宋江和梁山泊的忠诚和敬意。

这种说法符合《水浒传》中对忠义的强调和歌颂,也符合吴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谋士的身份和气节。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其缺陷。

如果吴用真的如此忠义,为什么他在小说中曾经劝说宋江接受招安,并且算计了反对招安的好汉呢?

这些行为虽然出于保全梁山泊的目的,但也背离了梁山泊原来的精神和主张。

吴用是否真的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没有任何内疚和矛盾?

有人说,吴用是因为恐惧而自尽。

他知道宋江是被高俅等奸臣所害,而他作为宋江的心腹和谋士,也难逃一死。

如果他不自尽,就会被朝廷追捕和处决,甚至连累他的家人和亲友。

吴用不想落入敌人的手中,受尽折磨和侮辱。

所以他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后患无穷。

这种说法符合小说中对朝廷暴政和奸臣阴谋的揭露和批判,也符合吴用作为一个聪明人的判断和选择。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其不足。

如果吴用真的如此恐惧,为什么他在小说中曾经多次冒险救助宋江和其他好汉呢?

比如他曾经用时迁盗走生辰纲,又曾经用假信骗过高俅,还曾经用计夺取大名府等等。

这些行为都显示了吴用的勇敢和机智,也显示了他对朝廷的不屈和反抗。

吴用的聪慧会让他对自己原先的理想没有任何信心和期望吗?

还有人说,吴用是因为愧疚而自尽。

他觉得自己对宋江有所欠缺,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他觉得自己背叛了朋友和同道,也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和道义。

所以他选择了赎罪殉情,以表达对宋江和梁山泊的歉意和怀念。

这种说法符合作者中对人性的复杂和深刻的描写,也符合吴用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其漏洞。

如果吴用真的如此愧疚,为什么他在小说中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恨和忏悔呢?

比如他借刀杀人时,并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忍或犹豫,反而显得冷静和果断。

他在自尽前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或信物,给梁山泊或家人留下任何交代或安慰。

吴用是否真的对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没有任何惋惜或留恋呢?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但也都有一定的疑点和漏洞。

吴用之死

不管哪种说法,吴用自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主观方面,吴用自尽是因为他对宋江有着深厚的友情,也有着强烈的忠义感。

客观方面,吴用自尽也是因为他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和压力。

不过,无论吴用的动机是什么,他的自尽都表现了一种悲壮和无奈的情感,也反映了《水浒传》的主题和风格。

吴用之死,是一种自尽,也是一种自负。

他是一个聪明绝顶、机智过人的人物,但也是一个自以为是、自负盲目的人物。

他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有远见、更有主见;

他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掌控局势、左右人心、解决问题。

但他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人心。

他不了解宋江的心,不知道宋江对朝廷有着忠君情结和仕途梦想;

他不了解李逵等人的心,不知道李逵等人对招安有着强烈的反感和抵触;

他更不了解高俅等人的心,不知道高俅等人对梁山泊有着深仇大恨和杀心贯决。

当这些人心相互碰撞时,就产生了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后果。

吴用以为自己能够化解这些矛盾和危机,但实际上却只能加速这些矛盾和危机的爆发。

当这些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宋江和自己的死亡时,吴用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那么有远见、那么有主见。

吴用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自尽者、一个自负者。

吴用的自尽是对宋江起义的一个注脚,也是对梁山泊精神的一个注释。

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水浒传》画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失去吴用的梁山泊

吴用自尽使梁山泊失去了一个智囊和谋士,这对梁山泊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决策和行动有很大的损失。

吴用曾经多次为梁山泊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不仅帮助宋江招募了许多英雄好汉,也帮助宋江解决了许多危机和困难。

他是梁山泊的智慧之源,也是梁山泊的稳定之力。

没有了吴用,梁山泊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支柱和保障。

吴用自尽也使梁山泊失去了一个忠义和友情的典范,这对梁山泊的精神和风气有很大的影响。吴用与宋江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是一对知己和挚友。

宋江死后,吴用也了结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忠义和友情的最高表现。

他的自尽也是对宋江和梁山泊的一种敬意和怀念。

没有了吴用,梁山泊就缺少了一个精神象征。

同时,吴用自尽也使梁山泊失去了一个反抗和理想的象征,这对梁山泊的命运和结局有很大的影响。

吴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谋士,他有着反抗封建社会、争取天下大同的理想和追求。

他与宋江一起领导了一场伟大而又失败的战争,他的自尽也是对这场北宋末年声势浩大的农民战役的一种总结和评价。

没有了吴用,梁山泊就缺少了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从吴用身上得到的启示

在吴用的身上,能够看到很多对于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有启示性的见解: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要过于自信或自卑,不要盲目地崇拜或轻视。吴用之所以走向失败和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失去了客观和理性。他过于自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忽视了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他盲目地崇拜宋江,不顾宋江对朝廷有着不切实际的君臣之梦。

他轻视李逵等人,不知道李逵、鲁智深等人看得比他这个谋士还要透彻。

他更低估高俅等人的险恶。

这些错误的评价导致了吴用在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时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和策略,最终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危机。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既要有自信,也要有谦虚;既要尊重他人,也要保持独立;既要合作共赢,也要防范风险。

其次,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变化,不要固守旧观念或迎合新潮流,不要一味地妥协或反抗。吴用之所以走向失败和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环境变化没有做出正确的应对和调整。他固守着旧观念,认为边缘李逵、林冲等反对招安的好汉是一种必要之恶,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一种智勇之举。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安全和地位,只有相对的安全和地位。

他没有想到,宋江会被高俅设计用毒酒害死,而他也会成为高俅的下一个目标。

当他发现了这个秘密时,已经太晚了。

他无法挽回宋江的生命,也无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同时他也没有意识到,在江湖中,“义气”是最重要的准则,“信任”是最珍贵的情感,“忠诚”是最高的美德。

因为李逵等人反对招安而算计他们,不仅违背了江湖道义,也伤害了梁山泊精神。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变化,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灵活变通;既要创新,也要传承;既要合理利用,也要批判反思。

吴用和宋江一样,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极具争议和魅力的人物。

他既是梁山泊的智囊,又是梁山泊的罪人。

他既是宋江的挚友,又是宋江的帮凶。

他既是一个忠义的英雄,又是一个恐惧的懦夫。

他在小说中展现了多面而复杂的人性,也展现了多重而矛盾的社会角色。

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同情和赞扬,也体现了作者对梁山好汉的批判和反思。

他不仅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才能,也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悲哀。

在吴用身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义、友情、理想等价值观念的弘扬和维护,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义、友情、理想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危机。

他是一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水浒人物,也是一个真实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文学形象。

参考文献:

《水浒传人物谱》

0 阅读:266
评论列表
  • 2023-03-24 22:14

    吴用忠义吗?曾建议宋江投降辽国,不忠,秦明一家被杀是吴用反间计,还在无为州滥杀百姓,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