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一本文学巨著,精心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梁山老大宋江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串起了整个水泊梁山的命运,但相比对宋江明褒实贬的曲折写法,施耐庵先生对其中一位好汉的偏爱则是不加掩饰的。
这个人物就是武松,施先生用十个章回对武松的主要事迹进行了详细描述,所以一些文学评论家戏称武松为“武十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77762bcc6f0521b52813d2d02ce1e2.jpg)
想必读者对宋江的评价不一,争议不断,对武松的看法则大多是正面甚至正义的。
不得不说,武松是整部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围绕他展开的一些故事也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
纵观他的一生,有两个最大的错误不得不提。
在展开阐述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性格特点。
《水浒传》中有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别复杂,宋江算一个,吴用算一个,武松也算一个。
武松的性格有两点比较突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0d7234ba4be1c3aacd3bf114121aaec.jpg)
大多数读者对武松的评价是行侠仗义,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他和鲁智深不同,鲁智深喜欢打抱不平,仗义救人。
但武松基本上对他人的死活不太关心。
武松的心肠很硬,缺乏同情心,更不喜欢管闲事,他觉得别人受欺负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
之所以冷血是源于武松的出身,他是最底层的草根。
从小失去双亲,跟着侏儒的哥哥相依为命,遍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他和哥哥受欺负的时候,又何曾有人帮过他们。
他从小到大能依靠的只有一双拳头。
这个世界底层之间的倾轧往往是最残酷的,真正体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所以从没体会过善意的武松,又怎么可能向世界还以善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daeb93d1e498c99d71cbfee8b539ba6.jpg)
“世界以痛吻我,我还世界以歌”,武松没有那个境界。
他信奉的原则是:只要对我好,你就是好人。
至于你如何对待别人,跟我没关系。
比如他和施恩的关系就体现了这一点。
武松因为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发配到孟州。
孟州牢房简直是人间地狱,管事的施恩父子就是恶魔,不仅用残酷的手段凌虐犯人,还欺行霸市。
但父子俩对武松很好,不仅好吃好喝招待着,还给他安排条件很好的单间住着。
当然,他俩对武松好是因为有求于他,他们看中的是武松的一身功夫,想让他当打手。
施恩因为掌握着囚犯的生杀大权,利用一些囚犯为他做事,在“快活林”一带收保护费,成了那里的黑社会老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fc992129c2e8b8fdcc428cf1c961f24.jpg)
因为利益丰厚,后来一个官员张团练也想这么干,又不便出面,就指使蒋门神把“块活林”夺了过来。
施恩没辙,刚好武松被发配至此,于是打起了武松的主意,希望能帮他夺回“快活林”。
武松不仅欣然接受了这番好意,还和施恩结拜成兄弟。
这就是“醉打蒋门神”的由来。
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你能说这是行侠仗义,抱打不平吗?
说白了两边都不是好人,就是狗咬狗,黑吃黑的事,所以武松所作所为跟行侠仗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也从没为那些被施恩父子凌虐的犯人讨过公道,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武松就是这样一个冷漠之人,他的人生没有体会过太多温情,活着就已经付出了全部心力,没有多余的爱播洒人间。
这是他和鲁智深的不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f63cfb807eb38dfce83c56f12f5f8bc.jpg)
武松是个疑心很重的人,轻易不会相信别人。
孙二娘两口子在十字坡开黑店,鲁智深到了那里毫无防备,很快着了道,差点丢了性命。
而武松却轻松识破孙二娘的花招,完成了反制。
不得不说,武松常年行走江湖,嗅觉非常敏锐,有着本能的防人之心。
武松疑心重,最典型的是景阳冈打虎。
店家好心提醒他,冈上有老虎,他却怀疑店家是为了半夜谋财害命编的瞎话。
等到了景阳冈下,看到树上的提示“前方有老虎”,武松还是不信,依然觉得是店老板的诡计,想让人留宿店里,半夜再加害。
这就是武松的逻辑,如此防备他人,大概是因为作为社会底层看到的黑暗太多了。
他从来不是傻白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9f6bebeceae4b17da16b01c3724f893.jpg)
说完武松的性格特点,让我们言归正传,说说他平生的两个错误。
这第一个错误就是错信了一个阴险小人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也成了武松最受诟病的污点。
出身底层的武松,对官府有着天然的崇敬与向往。
因为太渴望进入体制了,所以,当张都监向他示好的时候,他一点都没怀疑。
毕竟像他这样的草根,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都监对武松非常好,又是提拔,又是宴请,还打算将漂亮的丫环玉兰许配给他,武松自然对张都监感恩戴德。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两派人物争夺势力的牺牲品。
张都监是蒋门神姐夫,示好武松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再找机会除掉他。
张都监终于设局成功,让武松平白吃了官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40efdc9a735e0ab5f8c7d9332fddee.jpg)
不仅如此,张都监还想在武松发配的路上就干掉他,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但在飞云浦上,武松完成反杀,并得知了全部真相。
这场骗局彻底激怒了武松,也激起了他心中的恶魔。
暴怒之下,连夜奔回孟州城,屠了张都监满门。
在此之前,武松虽然生性冷漠,但并不滥杀无辜,但在鸳鸯楼,他却一口气杀了包括老少妇孺在内共十五个人,刀都被砍钝了。
后世对武松这一段的评价,都觉得太过了,太狠了。
然而这个
世界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不知道处在相同情形下的我们能否还保持理智。
人在极端情况下,容易激发出兽性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具有毁灭性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b5c5fc3362f211da454e2e8f7541b2e.jpg)
武松犯的第二个错误则是错认了一个兄弟,最终从亲密无间走到形同陌路。
而这个兄弟就是梁山好汉的老大,绰号“及时雨”的宋江。
二人相识于微时。
当时的武松因为酒后与人发生打斗,误以为那人死了,怕吃官司就逃到柴进府上躲了起来。
但柴进府上的人对他很冷淡,生病了也无人过问。
而宋江则是因为杀了阎婆惜,躲到柴进府上避难。
宋江看出武松的过人之处,对他颇为欣赏。
不仅拿钱给武松做衣服,还对他嘘寒问暖,百般照顾。
这些举动让在柴进府上备受冷落的武松颇为感激,觉得宋江才是真正的兄弟。
当武松得知被他殴打的人只是昏迷,并没有死去,就急欲离开柴府,回去看望兄长。
宋江去为武松送行,送了老远还依依不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912ae1526c82545118abc6b16d0ffb3.jpg)
直到武松消失在道路尽头,才转身离去。
你说这样的戏码,武松能不感动吗?
柴进养了武松一年多,银子花了不少,却没落着好处。
而宋江几句甜言蜜语,千里送别,就轻松赢得了武松的友情。
其实刚上梁山之时,武松还是宋江的死忠粉,坚决拥护宋江当梁山的老大。
但随着时间推移,二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而最大的分歧是面对招安看法各异。
宋江一心想被招安,对体制内的功名利䘵极度渴望。
作为曾经也是体制内的一员,武松却早已没了重回体制的念头,这是二人根本的不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773484e0e0a38ac6bf1296432f499c1.jpg)
被招安后,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讨,参与了全部战役。
战功赫赫,却在攻打方腊时,被飞刀伤其左臂。
失去左臂的武松,选择了彻底放下,他放弃了俗世,放弃了功名,在六和寺做了一名僧人。
宋江对于武松的选择,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任从你心”。
宋江如此冷漠,或许是觉得武松成了残废,已经没有利用价值。
或许是认为这个结果,对武松是最好的安排。
但无论宋江是怎么想的,他俩的友情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原本道不同的二人终究还是成了陌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d12feb152bd77ea70f5cf3a9fa5337a.jpg)
在六和寺,陪伴武松的只有林冲。
此时的林冲已经中风,武松照顾他半年后离世。
两个出身大相径庭的人,最终却殊途同归,来到同一个终点。
武松人生的后半段是平静安宁的,他只是一个独臂人,再也不是谁的工具。
这份安宁,也让他成为梁山好汉中难得的长寿之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954c8afbbbc69bbecf17e0fc86dd440.jpg)
回顾武松的一生,称得上丰富多彩,波澜壮阔。
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精彩的故事桥段。
虽然他犯的两个错误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也改写了他的命运轨迹,但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都得为选择买单。
而他最终选择在六和寺归隐,从绚烂归于沉寂,我认为是很智慧的选择。
纵观其他梁山好汉的命运,可以说,正是这个选择,让他远离灾祸,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安宁。
“我心安处是吾乡”,青灯古寺,是武松的心安之所,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46a0de22e970d3f4b0c408442b32cd6.jpg)
《水浒传》施耐庵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押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