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碳纤维材料背后的火爆

毅财才 2025-03-07 18:22:38

2小时,订单破万台!

这是小米新车SU7 Ultra的火爆销售数据。

但是,在销量爆火的背后,大家却忽视了另一个“黑科技”,那就是碳纤维。

雷军表示,SU7Ultra“不计成本”的使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包括后视镜、方向盘、门板饰等,用量高达几平米,这在汽车中是极其罕见的。

那么,为何碳纤维突然被大量使用?

碳纤维作为特种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独特优势,其强度甚至比铝合金大12倍,被称为材料之王。

过去,由于独特的性能和昂贵的价格,碳纤维主要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现在能加速应用到汽车上,主要有3个推动因素;

1、性能要求。

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并且高阶智驾也在加速搭载,2025年L3级别车型占比有望达到20%。

电动化趋势下,消费者对汽车驾驶、操控等性能有了较大提升,而碳纤维材料的使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比如碳纤维尾翼等。

2、降低能耗要求。

电动化浪潮下,车企在考虑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要考虑降低能耗,而减重成为了首选。

目前,减重的首选就是铝合金材料的一体化压铸,特斯拉ModelY显示,用铝合金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能让汽车重量大幅下降30%,能耗相应大幅降低。像快速切入此技术的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广东鸿图等,也实现了新一轮高成长。

而碳纤维材料,甚至能比铝合金还要减重20%以上,有望成为未来降低能耗的关键材料。

3、价格优势。

推动碳纤维在汽车上渗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下来了。

数据显示,在供需错位下,碳纤维的价格从2023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接近40%,到2024年年中,整个行业进入到了盈亏线。

像中简科技、吉林碳谷、中复神鹰等2023年业绩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中复神鹰2024年前三季度还出现了亏损的局面。

并且这还只是汽车上,随着AI端侧应用的落地,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机等,更需要高性能的碳纤维材料。

所以,碳纤维应用端的扩张,有望带来行业新一轮订单释放周期。行业也有望成长出像拓普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公司。

那么,碳纤维行业格局如何?

尽管碳纤维是材料之王,但全球产能集中在我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纤维产能在2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产能就达到了6.4万吨,市占率超30%,拥有话语权。

我国碳纤维行业,市场份额主要在吉林化纤、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光威复材等手中。

这其中,光威复材具备3个独特的能力;

第一,产品强悍。

光威复材深耕碳纤维领域,早在2005年,公司就突破T300级碳纤维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碳纤维工程化公司。

目前公司碳纤维技术领先,高强型碳纤维产品包括T300、T800H、GQ3522、GQ4522等;最高级别的T1100G级产品也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公司已经成为航空等碳纤维核心供应商,也是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碳梁供应商。

从营收结构看,公司2023年碳纤维等相关营收占比超90%,是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

第二,产能充足。

数据显示,全球碳纤维产能在20万吨左右,目前光威复材的总产能就接近1万吨,并且内蒙古包头二期6000吨产能还在加速建设中。

公司充足的产能储备,也有望在接下来需求爆发的时间节点,带来更强悍的订单空间,进而释放更强业绩弹性。

第三,盈利修复快。

前面我们提到过,碳纤维行业近几年经历了周期下行,行业价格下滑明显。

但是,光威复材业绩韧性更好。

数据显示,2023年在碳纤维周期下行中,光威复材净利率下滑仅有6.54%,而中简科技、吉林碳谷等下滑超过了50%。

2024年前三季度,光威复材实现净利润6.15亿,同比下滑1%,业绩出现明显改善,也要远远好于其他同行。

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明显很强悍。

毛利率方面,光威复材近些年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附近,领先行业对手,并且这个毛利率水平甚至超越了片仔癀。

净利率方面,2024年以来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一季度的29.13%提高到了前三季度的30.31%,这种净利率水平甚至超越了恒瑞医药、东阿阿胶等。可见,作为制造业企业,光威复材的盈利能力有多强悍。

就在2024年12月25日,光威复材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签36.64亿元合同,金额是2023年营收的1.5倍。公司能一次拿下如此大单,充分显示了产品技术优势,同时也继续支撑了2025年业绩修复。

打破海外垄断,机器人、无人机双寡头,斩获40亿大单!

小时,订单破万台!

这是小米新车SU7 Ultra的火爆销售数据。

但是,在销量爆火的背后,大家却忽视了另一个“黑科技”,那就是碳纤维。

雷军表示,SU7Ultra“不计成本”的使用了大量碳纤维材料,包括后视镜、方向盘、门板饰等,用量高达几平米,这在汽车中是极其罕见的。

那么,为何碳纤维突然被大量使用?

碳纤维作为特种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独特优势,其强度甚至比铝合金大12倍,被称为材料之王。

过去,由于独特的性能和昂贵的价格,碳纤维主要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现在能加速应用到汽车上,主要有3个推动因素;

1、性能要求。

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并且高阶智驾也在加速搭载,2025年L3级别车型占比有望达到20%。

电动化趋势下,消费者对汽车驾驶、操控等性能有了较大提升,而碳纤维材料的使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比如碳纤维尾翼等。

2、降低能耗要求。

电动化浪潮下,车企在考虑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要考虑降低能耗,而减重成为了首选。

目前,减重的首选就是铝合金材料的一体化压铸,特斯拉ModelY显示,用铝合金的一体化压铸技术,能让汽车重量大幅下降30%,能耗相应大幅降低。像快速切入此技术的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广东鸿图等,也实现了新一轮高成长。而碳纤维材料,甚至能比铝合金还要减重20%以上,有望成为未来降低能耗的关键材料。

3、价格优势。

推动碳纤维在汽车上渗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下来了。

数据显示,在供需错位下,碳纤维的价格从2023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接近40%,到2024年年中,整个行业进入到了盈亏线。

像中简科技、吉林碳谷、中复神鹰等2023年业绩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中复神鹰2024年前三季度还出现了亏损的局面。

并且这还只是汽车上,随着AI端侧应用的落地,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机等,更需要高性能的碳纤维材料。

所以,碳纤维应用端的扩张,有望带来行业新一轮订单释放周期。行业也有望成长出像拓普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公司。

那么,碳纤维行业格局如何?

尽管碳纤维是材料之王,但全球产能集中在我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纤维产能在2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产能就达到了6.4万吨,市占率超30%,拥有话语权。

我国碳纤维行业,市场份额主要在吉林化纤、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光威复材等手中。

这其中,光威复材具备3个独特的能力;

第一,产品强悍。

光威复材深耕碳纤维领域,早在2005年,公司就突破T300级碳纤维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碳纤维工程化公司。

目前公司碳纤维技术领先,高强型碳纤维产品包括T300、T800H、GQ3522、GQ4522等;最高级别的T1100G级产品也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公司已经成为航空等碳纤维核心供应商,也是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碳梁供应商。

从营收结构看,公司2023年碳纤维等相关营收占比超90%,是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

第二,产能充足。

数据显示,全球碳纤维产能在20万吨左右,目前光威复材的总产能就接近1万吨,并且内蒙古包头二期6000吨产能还在加速建设中。

公司充足的产能储备,也有望在接下来需求爆发的时间节点,带来更强悍的订单空间,进而释放更强业绩弹性。

第三,盈利修复快。

前面我们提到过,碳纤维行业近几年经历了周期下行,行业价格下滑明显。

但是,光威复材业绩韧性更好。

数据显示,2023年在碳纤维周期下行中,光威复材净利率下滑仅有6.54%,而中简科技、吉林碳谷等下滑超过了50%。

2024年前三季度,光威复材实现净利润6.15亿,同比下滑1%,业绩出现明显改善,也要远远好于其他同行。

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明显很强悍。

毛利率方面,光威复材近些年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附近,领先行业对手,并且这个毛利率水平甚至超越了片仔癀。

净利率方面,2024年以来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一季度的29.13%提高到了前三季度的30.31%,这种净利率水平甚至超越了恒瑞医药、东阿阿胶等。可见,作为制造业企业,光威复材的盈利能力有多强悍。

就在2024年12月25日,光威复材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签36.64亿元合同,金额是2023年营收的1.5倍。公司能一次拿下如此大单,充分显示了产品技术优势,同时也继续支撑了2025年业绩修复。

当然,这也充分显示了碳纤维下游需求在加速释放。

从下游看,目前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还没有量产,而真正带来需求增长的主要两个领域;

一个是大飞机;

目前碳纤维下游应用最大的地方就是航空航天,销售额占比高达70%附近。而在这一块,正在加速释放需求的就是国产大飞机C919。

数据显示,C919复合材料占比约12%,而碳纤维在复材占比更是有望超50%。预计2027年C919产能有望突破150架,碳纤维需求量将超300吨,增量需求巨大。

一个是风电;

目前,在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行业正在向风机大型化发展,而风机大型化就需要风电叶片的大型化,碳纤维的独特优势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打破海外垄断,机器人、无人机双寡头,斩获40亿大单!

1 阅读:5

毅财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