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晋升23军军长陶勇为第9兵团副司令员,为何他却迟迟不上任?

朕侃过去 2025-03-23 02:58:13

1949年冬,上级决定给第9兵团增派一名兵团副司令员,确定的人选是第7兵团23军军长陶勇,只是陶勇接到命令后,却迟迟没有去上任,这是为何呢?

陶勇与叶飞、王必成并称“叶陶王”,是粟裕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三位虎将。陶勇,原名张道庸,出生于安徽霍邱一户贫苦老百姓,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放羊,年纪稍微大点后,就被地主逼迫去做烧窑工。

1928年秘密参加了赤卫队,后与几名赤卫队员处死了一个恶霸地主,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抓捕,跑到了河南商城参加了红军,到了1936年春已经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9军教导师师长。

陶勇打起仗来非常地勇猛,担任连长时,其所在的连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陶勇毫不畏惧,抡起大刀就带着战士们向敌人冲杀过去,一路猛冲猛杀,硬是打开了一条血路。陶勇打起仗来,从来就不怕流血,曾多次负伤,但他的伤好得快,战友们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他的血好。

西征时期,陶勇的教导师也被编入西路军,在古浪一役中,教导师伤亡严重,减员不少,不久教导师番号撤销,余部编入红27师,陶勇也改任红27师副师长兼红81团团长,在倪家营子战斗,陶勇指挥红81团仅一天就打退了敌人10余次战斗。

但是当时敌人实在太多,而西路军又孤立无援,在经过大大小小多次战斗后,西路军减员严重,红81团也仅剩下30余人,在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统一指挥下坚持打游击,为了掩护主力摆脱敌军,陶勇接到命令带着红81团余部插到了敌人的后方,以钳制敌人。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陶勇采取灵活的战术,和敌人纠缠好几天,不过也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但是敌人对于他们的围捕并没有停止,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到了最后就剩下陶勇自己了,有一次累得实在不行,眼见四下无人,陶勇便想着歇一歇,没成想等一觉醒来就被敌人给俘虏了。

之后在延安方面的积极营救下,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回到延安后,陶勇被安排在抗大三期学习,从抗大毕业后,由于当时新四军急缺干部,陶勇便被派到新四军第一支队担任副参谋长,也就是在这期间,时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将他的名字由“张道庸”改名为“陶勇”。

1939年7月,陶勇负责攻打日军当涂朱门的碉堡,硬碰硬直接攻打碉堡可不行,陶勇便想了一招,把碉堡里的鬼子引了出来,然后在伏击圈内把这伙儿鬼子给解决掉了。

陶勇打起小鬼子来非常地拼命,粟裕称他为“拼命三郎”,鬼子们则对陶勇恨得牙痒痒,小鬼子甚至打出了“半年活捉陶勇,一年消灭新四军”的口号,但没让小鬼子想到的是在1943年的反“清乡”斗争中,陶勇指挥苏中军区第四分区歼灭日军2000余人,伪军3400余人,同时还活捉了5名小鬼子。

1949年初,全军整编,陶勇所在的华野4纵改编为第23军,陶勇出任首任军长。1949年冬,上级决定为第9兵团增设一位副兵团司令员,陶勇是华野名将,打得胜仗无数,作战经验丰富,上级便让他去第9兵团担任副司令员。

但陶勇接到命令后,却迟迟不肯动身,并且多次给上级打报告希望另外安排其他人选,当时陶勇的秘书苏荣非常的不解,便问询问原由。

原来第9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是个火爆脾气,而陶勇自己也脾气也比较大,他怕过去工作后,二人不好相处,便婉拒了。宋时轮迟迟没等来陶勇上任,便亲自上门求贤。

据说二人关起门谈了好几个小时,宋时轮知道陶勇的顾虑后,他向陶勇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改掉自己的脾气。这次的谈话,陶勇为宋时轮的真诚所打动,他放下了顾虑,赴任第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后来在华东军区海军担任司令员,后又出任了东海舰队首任司令员。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