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舆论环境因为税务“倒查30年”的事弄的人心惶惶,好多做企业的朋友以及客户都来问我这个事,毕竟如果往前倒,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这个事的起因是:维维股份突发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
他这公告已发出,大家一看1994年?一时间“税务倒查30年”的声音四起。
后来网上又流传小作文,说要查电商,税务局直接从电商平台拿各个店铺的销售数据,然后核查纳税情况。
加上最近呢审计署,又发文章说税务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税款流失,财政收入方面要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巩固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
这些堆信息结合起来,一下子大家就慌了。
我直接说我的结论,就是绝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普遍性倒查30年的情况,小范围的都不可能出现。但是肯定会出现按行业,或者按特殊情况的类别,自查近年三年的纳税情况,但是这种近三年的稽查一直在分行业分地域的进行,所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首先上面三个事,虽然都是关于税务的事,但其实并不能混为一谈,第一个新闻是最直接关于倒查30年的证据,但是其实这就是一个巧合,你们去仔细看公告,以及之前股权收购的公告。
维维股份突发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
再结合“根据维维股份转让枝江酒业股权时与江苏综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综艺”,现枝江酒业之控股股东)签署的相关协议,“如税收机关因枝江酒业存在未缴或者少缴税款而对其进行交割日前税收追溯征收的,由维维股份负责补缴前述税款。”这段话,仔细体会。
在2020年股权转让的时候就有对于税务风险的承诺,说明在当时就有发现欠税等税务风险,所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巧合,结果被很多无知或者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拿来制造恐慌。
第二个关于电商的税务稽查,这个大概率是真的,但很有可能不是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之前几年的信息,趁着这个时候冷饭热炒。因为查电商头几年早就开始了,这也没什么新鲜的。从营改增、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到现在全数电发票就一直在核查规范各行各业的税,电商在直播之前就开始查了。
然后说税务局可以从电商平台直接获取销售数据也肯定是真的,销售数据结合银行流水,直接可以规避掉那些不开票没申报的收入,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合情合理啊,跟查直播平台、查投资行业股权转让利用税收洼地一样啊。就是普通的稽查,没有倒查30年啊,这种稽查,基本查近三年的概率都很低,基本就是让你自查,写写情况说明,补上就行了。
本身就是没有合规纳税,查也没毛病,而且说实话税务已经给了各行各业野蛮生长的时间和空间了,你们仔细想想,以前的建筑医药劳务派遣,后来的电商、直播,哪一个不是给了好几年的发展时间以后才开始规范的,当然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税务也需要时间来研究规范。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头两年国家规范社保和公积金,当时就有很多企业担心会不会要求补缴过去的社保公积金,也是人心惶惶,为此国家还专门回复,不会也不允许对之前的进行追缴。
同样的道理,国家也不会在税收上大规模倒查30年,我看税务总局也是针对这个“倒查30年”做了一个专门回复,明确说了,没有这个事。
但你说针对个别企业会不会,我不敢保证,但是普遍性的倒查绝对不可能。
不可能倒查30年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没有可操作性。倒查30年的前提是要有数据的,有明确指向性的证据的,查一个都费劲,更别说大规模的倒查了。
金税三期才运行了没几年,可能都没有10年。而且说实话税务那里的历史数据,很多也是有丢失的。从营改增,消费税改革,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国家的数据也是在一点点的电子化,一点点的完善,你们肯定遇到过以前归地税管,后来国地税合并,之前的数据在税务局没了的情况吧?所以你说去大规模普遍性的倒查三十年,根本不可能啊,人力物力各方面条件都达不到的啊。
都不说倒查30年,就按现在说,税务也很少出现针对某个行业大规模的稽查,只可能是针对某类特殊情况去重点关注,比如存在大额咨询费发票或者某个著名税收洼地的票等,但是这也顶多就是重点关注,写写情况说明,辅助协查一下就行了。
现在能触发税务局稽查逻辑的基本就两种情况:
1是票出问题了,咱们国家税务的逻辑一直以票管税,之前通过专票,现在通过全数电发票,通过系统进行预警,有针对性的去稽查。就这种情况,往往也是解决完票的问题就打住了,都不会延伸到其他的问题,往往就是解决完这个票的流转税、所得税,写个情况说明,补补税就结束了,一般都很少罚款。
当然如果涉及虚开,以及故意偷税漏税,人家可能会多看看,但是一般也不会太较真的,因为费力不讨好,税务认定你违法也是需要证据的,也是需要打官司的。
2是有明确指向性证据的举报,看清楚是有明确指向性证据的,什么叫明确性只想证据?就是你要说清楚哪年哪月,哪笔交易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证据?凭证号?发票号?而不是谁随便说说怀疑谁谁谁偷税漏税,税务局就屁颠屁颠的去稽查,不是这样的,还是那句话,人力物力达不到,效率极低,恶意举报的太多了。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属于极特殊了,就是涉外的,这种情况就没必要讨论了。
不管是社保公积金追缴以前年度的,还是税务大规模的倒查30年,都是一件费力不必讨好,而且是对经济对民生不好的一件事,所以绝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今后各行各业大规模的纳税合规,已经从营改增、金税三期到现在的全电发票,开始了很多年了,以前金税三期的时候都知道了,流转税是红线,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也就是增值税,那会开始都知道不能碰专票了,上下游抵扣,真抓真罚啊。但是那会还是可以在所得税上做做文章的。
现在全数电发票了,以后在所得税上做文章的空间都没有了。年初我们的一个客户,就被税务局要求解释,为什么申报的成本费用比系统显示里开给企业的成本费用票+工资折旧摊销大那么多,要求自查做解释写情况说明。
以前你开的以及收到的每一张普票,其实也都有税号,所以税务系统是可以统计到你这个企业一年收到了多少别人开给你的发票的,只不过之前统计起来麻烦。现在这个全数电发票系统一落地,别说税务局可以轻松统计,企业自己都可以统计了,那边刚开了一张发票,企业就可以在电子税务局看到了。
而且这几年针对税收洼地,也在严格监管了,之前我们就写过很多文章说过了税收洼地,不管是从洼地自身,还是企业转移利润到税收洼地这种行为,都是有极大风险的,所以在这就不赘述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针对很多行业不可以核定征收了,这些年做的大多是税收返还,但是看最近的新闻以前不合规的税收返还,现在都在要求追回。
不过,税收优惠政策本身没有问题,是一个好政策,国家还是鼓励企业真实的到地方去发展拉动就业和经济,需要打击的是那种没有合理商业目的,没有真实交易,虚假经济活动,只为了少交税的违法行为。
最后再强调一下,所有的朋友、客户包括读者,都把心放肚子里,绝不可能出现税务大规模倒查30年的情况。
但是从现在开始要做好纳税合规,问题严重的查你近3-5年的是有可能的,好好经营企业, 以后也不要想着在税务上做什么手脚了。税务管理企业随着数电发票的推行会非常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了。宗旨就是只要没有明确指向性证据的举报以及系统预警,以前的事就可以不计较,但以后要规范。
另外可以给你们透露一个信息,就是接下来的稽查重点是个税,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