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勤王:外求信于诸侯,内求信于民众

浩瀚史迹 2022-01-02 22:58:05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带着狄人的军队攻打周襄王,周王室的军队战败,周襄王逃去郑国。

周襄王到郑国后就向派人向诸侯求助。秦国接到周襄王的求助后,在黄河边召集军队,准备去郑国帮助周襄王。

晋国大夫狐偃也劝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子带之乱,说帮助周天子可以将信誉宣之于诸侯,是取得诸侯支持最好的方法。这时,晋文公刚夺位国君不久,正需要大义名分和诸侯信任,听到狐偃的建议后立马就同意了。

于是,晋文公先辞退秦穆公。毕竟这是姬姓人自家的事,秦穆公也理解,就退兵了。

接着晋文公率军驻扎在阳樊这个地方,派出两路军队,一路去郑国迎接周襄王。一路包围王子带所在的温地。等接到周襄王后,晋军就将周襄王护送回王城。这时,包围温地的晋军也将王子带抓住了,并且杀了他。事后,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个地方赐给晋文公,以答谢晋文公的勤王之举。

可能是当初晋军驻扎在阳樊时,对阳樊人不太友好,以至于阳樊人不愿接受晋文公的统治。于是晋文公发兵包围阳樊。

阳樊人的贵族对此虽然害怕,但是还是死鸭子嘴硬,说军队用来威慑夷狄的,中原百姓应当用德行安抚,晋国现在兵围阳樊,难怪他们阳樊人反抗。为了邀名,晋国军队就把那些不愿意接受晋文公统治的人放出了城。

阳樊的事解决了,原地的人又反抗晋文公的统治,晋文侯就率军去包围原地。出发的时候,晋文公要求军队携带三天的粮草,命令三天后原地人还不投降就退兵。三天后,原地人还没投降,这时从原地出来的晋国间谍报告说原地人准备投降。

就有将领请求晋文公先不要退军,再等一会。晋文公就说,国家的信用很重要,不能为了得到原地而丢弃哪怕一点国家的公信力。于是晋文公退军三十里,再接受原地人的投降。

晋文公在原地,先退军再接受原地人的投降,看似多此一举,实则以此获取民众对他的信任。之前晋军在阳樊放那些不愿意接受晋国统治的贵族离开,也是为了向民众彰显晋国的仁义。这两件事后晋文公差不多已经赢得晋国民众的支持。

之前晋文公的勤王之举,已经赢得诸侯的信任与支持,现在又收取了国内的民心,晋文公的统治越发稳固起来,晋国的局势也稳定下来。由此可知诚信和仁义不仅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国家的立国之本。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