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贤才士会:一人抵一城

浩瀚史迹 2022-01-12 17:51:17

当初晋襄公去世,晋国权臣赵盾以晋襄公的儿子公子夷皋年幼为由,派遣大夫先蔑和士会出使秦国,迎接秦国出仕的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

次年,秦康公为防止公子雍在晋国独木难支,就派兵护送公子雍回晋国。可是这时赵盾已经变卦,想要立公子夷皋为国君,于是他就率军突袭正在路上的秦军,在令狐这个地方将秦军打败。

第二天,跟随赵盾出征的先蔑因为害怕曾迎接公子雍而受到新君的迫害就率领自己的军队投奔秦军,士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跟着先蔑投奔秦国。

尽管士会和先蔑一起投奔秦国,但是他非常不认同先蔑在秦、晋两军还在交战的时候率军投靠秦军,认为这种行为很不道义。所以士会在秦国三年都没有见过先蔑一面。

别人就问士会:“你和先蔑一起投奔了秦国,但是又不和他往来,为什么呢?”士会就回答:“我跟着他投奔秦国是因为和他犯了同样的罪,并不是因为认为他投奔秦国的行为符合道义,为什么要和他往来?”就这样士会一直到后来回到晋国都没有和先蔑有过往来。

五年后,秦国进攻晋国以报复之前在令狐被晋军突袭的仇。在秦军打下晋国羁马这个地方后,晋军在赵盾的率领下迎战秦军。秦、晋在河曲这个地方相遇,晋军上军佐将臾骈建议赵盾晋军先深沟高垒以弱秦军锐气,赵盾接受臾骈的建议。

晋军深沟高垒,秦军有些着急。因为秦军在这里是他国之军,后勤很难跟得上本土作战的晋军,长时间的对峙秦军很吃亏。

一段时间后,秦军打算进攻晋军。秦康公问士会有什么建议。士会此人虽然在晋国的时候并不出名,但才智却有其祖父士蒍的遗风,对晋军将领的性格和能力都很熟悉。

于是士会就为秦康公分析战术:晋军此次坚守不出的意见出自晋军上军佐将臾骈,而同在上军的次级军官赵穿勇而无谋,仗着自己是赵盾的亲戚和晋襄公的女婿对于臾骈的地位在他之上很不满意。如果派兵佯攻晋军的上军,诈败以引诱赵穿出营来攻,这样就有可能打败赵穿。秦康公觉得有道理,就接受士会的建议。

事实也如士会所料,赵穿率领本部兵马出营进攻引诱他的秦军。只是还没等秦军将赵穿俘获,赵盾就率领晋军全军出动来救援赵穿。秦军见晋军全军出动,就退兵放赵穿一马。

晚上秦军派遣使者来到晋军营地,约定明日再战。但是晋军佐将臾骈却从使者的异样神态中察觉出秦军的真实目的是连夜撤军。于是臾骈就建议晋军连夜进攻秦军,表示一定会在黄河边打败秦军。可是白天遭遇失败的赵穿和胥甲却挡住大门,说晋军进攻秦军就会丢弃他们这些受伤的士兵,很不仁慈,违背和秦军约定进攻的日期将秦军逼到绝地是不勇敢。

于是晋军就真的没有进攻秦军,而秦军也确实连夜撤军。秦军撤军后不久又进攻晋国的瑕地。

因为晋军这次的失利,赵盾担心秦国会在士会的帮助下侵害晋国的利益,就和晋国其他卿大夫商量出一个将士会逼回晋国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要晋国魏地的大夫魏寿馀带着魏地民众假装叛乱,然后假装投靠秦国,以诱使秦国派出士会到魏地联络魏地的民众。

秦康公对魏地民众的投靠很乐意,但是士会早看出晋国的目的,就对秦康公说:“如果晋国人违背诺言,非但我要死,我留在秦国的家人也将会被您杀死,这对您完全没有好处。”但是秦康公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能用士会换魏地这个地方很值,就算是换一个可能也是值得的。

他就对士会说:“你放心,就算晋国人骗我,我也会将你的家人送回晋国。”

秦康公已经这么说了,士会在坚持不去就不止是自取其辱,更是不听君令。于是士会回去晋国,而晋国的魏地人也确实是在欺骗秦康公。秦康公对此也只能认栽,并且为了遵守诺言,还将士会的亲人送回晋国。

当初晋国六卿在商量接回士会时,郤缺就说过士会此人能贱而有耻,也就是安于地位低下,而不放低自己的道德底线;柔而不犯,也就是性格柔和却也不会任人欺辱;其智足使,也就是足智多谋。这才有了晋国以一城为诱饵,让秦康公将士会乖乖送回晋国。

当初士会在秦国即使不受重视也没有和先蔑联合,就是因为先蔑率军投秦不道义,这里就可以看出士会的能贱而有耻。后来秦康公受魏地人的诱惑,将士会逼回晋国,士会也没有留下自取其辱,而是干脆地回去晋国,这里可以看出士会的柔而不犯。士会的足智多谋在他秦军打败赵穿这件事上就有体现。

士会如此贤才,秦康公看不见,竟被晋国区区一座城池迷了心智,将士会逼回晋国!士会之才何止一城,秦康公又是何其不智!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