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西周亡于犬戎入侵,而西周被犬戎打败是因为当时诸侯没有及时援救西周君主周幽王,诸侯没有及时援救周幽王是因为周幽王曾烽火戏诸侯失去了诸侯的信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了博宠后褒姒一笑。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西周亡于犬戎的原因绝对不会是因为美人,其中原因颇为复杂。要想了解其中原因,最好能先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当时,周幽王承继父亲周宣王之位,举目四顾,一片苍凉。
周宣王就是创下“宣王中兴”的那位能干的君主。他在位时先是整合诸正邦君(王室的官员和封君),再以这些王室贵族为核心率领边境诸侯去攻打这些诸侯外部作乱或者不臣服的外族(东夷、南蛮、北狄、西戎等等)。这些对外战争几乎全部取得胜利,有效的壮大王室的力量、削弱了诸侯以及外族的力量。于是,周宣王志得意满,开始独断专行,诸侯们敢怒不敢言。
终于,在周宣王晚年时,他发动的对外战争几乎全部失败。特别是千亩之战中对于姜氏之戎的惨败,王室的南国之师(南部诸多姬姓小国的军队)损失殆尽,周宣王仅以身免。
周宣王的惨败将王室的力量消耗一空,自己的生命也到了尽头,周王室的力量跌落谷底。这时,诸侯们开始将贪婪和仇恨的目光放到了刚刚继位的周幽王身上。
周幽王虽然无能,但却有一颗刚烈的心。他对于击败父亲的姜氏之戎恨之入骨,这份恨意还延续到他的王后申后以及太子姬宜臼的身上。
他的王后正是姜姓西申国君主的女儿。他想要废申后,但是不能,周王室太虚弱了,只有周王室恢复力量他才能为所欲为。为此幽王想到一个馊主意,那就是盘剥百姓以充实军力。于是他驱逐保守的王室卿士,任用激进的虢石父为新的卿士。
虢石父这个人是个阿谀谗佞之辈,无能之人。他见周幽王一味压榨民力,非但不阻止,反而投其所好,变本加厉的压榨百姓。
压榨民力充实军力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不得不说在被毒死之前,渴意还是能被缓解一二。经过多年的压榨,周王室的军队有所恢复,周幽王想要牛刀小试一番。他把目光放在了褒国这个非姬姓的南国小国身上。在南国姬姓各国力量衰弱的情况下,褒国应该也要衰弱才对,幽王这样想。
于是,周幽王以天子之名率军攻打褒国,褒国无力抵抗,献出财宝无数,褒姒一名,换得周幽王退兵。
攻打褒国成功有效的增加了周幽王的信心,再加上褒姒真的很漂亮,于是,他开始考虑废申后立褒姒为后。不过,废申后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打败姜戎,一雪耻辱。而要想攻打姜戎,西申国是避不开的障碍。西申国是周王室的诸侯,天子不能无故讨伐诸侯,特别是在王室力量不足的时候。所以,想要铲平西申国这个障碍,必须得有正当的理由。
周幽王为此思考。在褒姒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时,他又想到了一个馊主意。他想要废长立幼,废掉申后以及太子,立褒姒为新后,其子伯服为新太子。然后逼迫申后以及太子姬宜臼逃去西申国,最后以西申国收纳申后与太子有违王命为由讨伐之。
事情很顺利,申后以及太子惶惶然逃去了西申国,西申国君主也很硬气的拒绝了幽王让他交出申后及太子的命令。
周幽王即气又喜。他开始召集诸侯会盟,准备攻打西申国。不过因为周幽王废长立幼破坏贵族的继承规则,应召而来的诸侯少的可怜,但是周幽王不在乎,在他看来西申国本就是王室败将(周宣王曾攻打和分割过西申国),这些力量足矣打败西申国。
在周幽王召集诸侯准备讨伐西申国时,申侯没有束手待毙,他联络四方,以求援军。最后还是犬戎这个“老朋友”被申侯许诺的重利引诱而来。
犬戎虽然来了,但其军力对于幽王联军还是没有优势,犬戎也有些犹疑。这时,申侯绞尽脑汁,想起幽王联军中的鄫国正是南申国的邻国,可以威逼加利诱,使其倒戈。
事情很顺利,在申戎联军与幽王联军对阵时,鄫国倒戈一击,幽王大败亏输,一路退到镐京,镐京被破,再退骊山,终于退无可退,死于犬戎之手,西周灭亡。
周幽王继位以来非但不与民休息,反而以疲弊之民供养强军,这完全就是在透支国力。如果这支军队能够在对外战争取得胜利,夺得资源或许有可能反补民众,缓解被严重透支的国家的压力,但是它没有。周幽王带着这支军队无故讨伐自己的属国褒国,夺得美女财货全都归自己享受。让其他周王朝其他异姓小国噤若寒蝉。接着周幽王又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又失去了其他诸侯的支持。
这种对内涸泽而渔,对外失道寡助的君主怎么能不死?这样的王朝怎么能不亡?实在不应该怪罪到美人身上。
周宣王鸡精,周厉王姬糊,周幽王鸡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