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熊市:做好分散,等风来!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2024-08-28 13:59:30
文:麦克斯 市场已经多日成交量在5000亿左右了。 今年以来涨的还是银行,公共服务这些高分红板块, 主要还是一些保险资金在配置。而中小盘的成长股真的没眼看了。 对散户而言,如果说以前是在粪坑蝶泳,现在估计都沉在粪坑底部了。 大众情绪往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过度影响。 在市场低迷时,悲观情绪可能会被放大,而在市场繁荣时,乐观情绪也可能过度膨胀。 我发现现在关注海外市场的人比之前多了不少。 即使是那些以前不太关注国际经济新闻的人,也开始密切关注美国的利率调整、通胀情况、法国的议会选举、印度的大选以及越南经济的动态。 通过ETF或主动管理基金,我们现在确实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 我一直建议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而是任何经济体都会有周期,当你有了全球化的工具,能够利用各个经济体的周期,更好的配置自己的资产。 不过,最近看到很多小伙伴对A股的悲观,已经从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扩散到经济各方面,甚至国运。 其实,大可不必! 今天,就是想给大家做做心理按摩。 最近,重新读了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2019年出版的《繁荣与衰退:美国经济史》一书。 对于那些目前持悲观态度的人来说,可以看看,里面有很多启发性的观点。 格林斯潘本人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从1987年到2006年,他一直担任了美联储主席,跨越了六届美国总统的任期。 然而,在他卸任两年后,美国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些人批评他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监管不力,认为这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在格林斯潘任内的18年里,美国只经历了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却迎来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然而,即使在股市表现强劲的美国,在过去的150年中,也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经济周期。 美国历史上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世纪70年代的长期滞涨。 前者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需求增长来克服的。 而后者则是通过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的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其战后国际战略奠定了基础,而其产业发展也经历了淘金热、南北战争,冷战,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等重大事件。 如今,美国依靠科技和移民的优势,保持了其全球竞争力。 可以说,美国每一次遇到大的困难或者危机,伴随着很多历史事件,但是走出危机基本靠人。 反观我们自己近100多年的历史,更为曲折,但我们依旧走到了全球第二经济体。 能走到现在也是主要是人力因素。 说的大一点,就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人们的美好生活向往, 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看到有人谈论制度的优劣,其实无论自由主要还是计划经济,都本证明是行不通的。 让美国走出衰退和滞涨正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计划调控。 所以我们还是要对国运有信心。 在我们专注于眼前的同时,也应该偶尔抬头看看远方。 在当下,把生活打理好,预留一定现金储备应对未来。 投资的事情,做好分散,等风来。 #股票财经#
0 阅读:0

穗哥财富自由之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