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天下后,为什么刘邦杀功臣,而刘秀却能善待功臣?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5-03-06 17:46:45

刘邦平定天下后,立刻转过头来,大肆屠杀功臣。这就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

而刘秀平定天下后,却能善待功臣,功臣及其子孙皆能得以富贵。

都是刘家人做皇帝,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

对此,后世的专家,多从刘邦与刘秀二人的性格着手分析。

其实,能把事业做得如此之大者,都不是由着性子来的。

相反,他们都是能准确洞悉形势,并顺势而为者!

所以,决定功臣命运的,不是君王的性格,而是君王所面临的形势!

而回顾这样的历史,也可以让我们判断判断:什么样的老板更可能“过河拆桥”、“虐待功臣”,什么样的老板更可能“讲究”?

开国之君的年龄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一般对自己镇住场子是有信心的。

毕竟,乱世中杀出来的老大,即便某些方面的能力不是最强的,但他综合能力一定是最强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是老大呢?

然而,在皇权世袭的时代,打下天下后,这些创业之君最担心的是:我儿子能镇得住这帮子老兄弟吗?

在历代开国之君中,刘邦或许是在这方面最焦虑的一个了。

刘邦算是个大器晚成的君王。

他48岁才起兵,到平定天下时已经54岁了。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刘邦没有那么老,他是前247年生人,40岁起兵,48岁平定天下。

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从平定天下的一刻起,刘邦都已经是“高龄”皇帝了。

毕竟,前面大秦帝国的开国皇帝嬴政,49岁就去世了。

所以,在平定天下的那一刻,刘邦就面临着:接班人如何镇住叔叔们的问题。

显然,一旦他去世,他的儿子,根本不是韩信、英布这样的虎狼之臣的对手!

所以,趁着自己还在世,立刻解决功臣,是其刻不容缓的任务!

而刘秀,恰与刘邦相反,算是一个青年创业家。

刘秀28岁起兵,称帝时才30岁,到基本平定天下才41岁。

更重要的是:刘秀的功臣,大部分人的年纪都比刘秀要大!

所以,刘秀并不着急,他有充分的时间以温和的方式解决功臣问题!

开国之君的出身及时代主流民意

刘邦、刘秀,都算是布衣出身杀出来的天子。

但是,布衣与布衣,还是有差别的。

刘邦是真正的泥腿子出身,没有任何社会基础和背景。

而刘邦成为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主流民意下,成了“有种”的一个。

自然,如果再有人更“有种”,那刘邦,或者刘邦的继承人,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而刘秀则不同,托刘邦老爷子的福,刘秀乃是汉室宗亲。

西汉末年,人心思汉。

绿林起义军,拥立刘玄做皇帝;赤眉起义军,拥立刘盆子做皇帝,都是顺应“人心思汉”的主流民意。

所以,虽然刘秀出生时,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没有让他沾到什么光,但是,等到刘秀事业做大了,这个光环就变成一道“护身符”了。

因此,刘秀一旦做了天子,再配合上《赤伏符》中“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刘秀自然的帝位是有不可动摇的民意基础的。

所以,在开国之初,刘秀的江山,天然就比刘邦的江山更有基础,更为稳固。

这也就决定了:刘秀不必如刘邦一般,对功臣采取过于激烈的预防性杀戮!

功臣的实力

刘邦与刘秀,打天下的姿势又是完全不同的。

当初,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又被项羽在荥阳牢牢压制。

当时的刘邦,只好搞大手笔:韩信、英布、彭越,只要帮我打天下,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封给他们!

而直到最后与项羽在垓下决战前,韩信、彭越、英布,还因为在跟刘邦讨价还价而没有积极来战,直到刘邦咬着牙再追击封地,这些家伙才跑来围歼项羽!

因此,汉初时,韩信为齐王(后改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各个都裂土封王,实力雄厚。

何况,以这几位爷的军事能力,要真的干起来,你刘邦亲自压阵都未必牢靠,何况你刘邦的继承人呢?

所以,一旦刘邦或他的继承人出了问题,这些异姓诸侯王分分钟脱离大汉体系,轻则割据一方,重则改朝换代!

相比之下,刘秀手下的功臣,威胁就小得多了。

作为赤眉之战的指挥官,刘秀就是同时代最杰出的指挥官,没有之一。

所以,刘秀不需要依靠“韩信”这样的大将军,他只需要樊哙、夏侯婴这个级别的人物就足够了!

因此,刘秀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功绩显著突出的功臣。

邓禹、冯异、吴汉、耿弇、贾复、岑彭等人,各有功勋。将星闪耀,但大家功绩比较平均,没有特别耀眼者。

自然,刘秀也不必像刘邦一样,做出什么“裂土封王”之类格外的恩赏来仰仗什么人。

所以,战后,刘秀的功臣们,“所封多者不过二、三县”,都没有什么实力。

所以,刘秀的功臣集团,人才虽多,但并没有韩信、英布这样能够威胁皇权的实力派人物。

功臣的特征

刘邦的功臣集团,与刘秀功臣集团的特征差异又是显著的。

刘邦的功臣集团,跟刘邦差不多,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

如郦食其的说法,刘邦是一个看到儒生就侮辱的人,自然,他身边的人,也都不是特别讲究的人。

刘邦制定朝廷礼仪前,一些大臣在朝会上甚至拔出剑来砍柱子,完全没有什么礼数。

不拘小节,未必是多大的坏毛病,但是,这体现出没有上下之分!

而刘秀时期的功臣集团,特征就显著不同了。

刘秀自己就是太学生,文化水平很高。

他身边的功臣,多有一定的儒家修养。

所以,刘秀功臣集团做事,知道上下之分,所行的不法之事,一般只是以豪强身份欺压百姓,不至于威胁皇家利益。

因此,在新的王朝体系下,刘秀比较容易与这些功臣各守其分,和睦相处。

基础

论表面上的实力,刘邦时期的功臣远在刘秀时期功臣之上。

但是,论及社会基础,刘秀时期的功臣们基础却远比刘邦的功臣们根深蒂固。

秦末汉初,当时比较有社会基础的,是六国贵族后裔。

而刘邦的功臣集团中,除了张良等少数人物外,大多数都是泥腿子,没有什么社会基础。

韩信、英布、彭越,他们虽然实力强大,但是,他们并不代表什么阶层,他们只代表他们自己。

而刘秀时期的功臣,许多人则代表了那个时代最有实力的社会阶层——豪强。

刘秀本人,在起兵之前,也是南阳豪族!

而耿弇等人,是河北大族;寇恂,是上谷豪强;耿纯,巨鹿大族;景丹,冯翊豪族;万脩,扶风豪族;刘植,右北平豪族;李通,南阳巨富···

可以说,关东豪族,就是刘秀得天下的基本盘!

如果功臣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那么,一个人再厉害也是可以收拾的;但是,如果这些功臣背后是一个个豪族,那么,要动他们,就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与豪强功臣们继续合作,才是巩固东汉王朝稳定的最佳选择!

因此,一方面,通过不授予实权防止其权力膨胀;一方面通过联姻等手段加强关系,成为刘秀,乃至后续东汉王朝的主要选择!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手段对于王朝的巩固是意义非凡的:东汉王朝自初期三帝以后,多是少年天子上位,权力长期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但王朝能延续百余年不倒,靠的就是豪强势力的支持!

刘邦与刘秀对功臣的态度不同,与他们各自的性格关系不大,关键是形势不同。

而不论是刘邦还是刘秀,他们的时代距离今天都已经2000年了。

所以,对我们来说,那都是前人的故事了。

只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又是如何呢?

如果您的老板或关键伙伴是一个成熟的人,您自己又不是一个特别没有情商的人,那么,他对您的态度,或许并不由各自的性格决定,而更多是由形势所决定的。

他害怕什么,担心什么,您对他的威胁,动您的代价,这些理性因素,才更可能影响你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

不轻信人情义气,不与人性做对。

所以,仔细洞悉形势,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避免被“背刺”或者“过河拆桥”。

祝君胜利!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 2025-03-26 21:33

    韩信彭越英布不算功臣,是诸侯王

  • weik 2
    2025-04-03 16:50

    自己不行就怕别人行,自己很行就不担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