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时候挺奇怪的,经典能够成为经典,或许是因为它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因为现实中少见,所以想象出来的就更加美好。
但是仔细一琢磨,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就像很多诗词故事中——
“渣男”丈夫突然想纳个小妾,妻子非常郁闷,她写下一首词,就让丈夫立刻回心转意。
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最怕结果是——
对不起,是你想多了。
“渣男”来自《诗经》在古代诗词中,很早就有了“渣男”的形象。
在《诗经》中,有一篇《氓》: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看上去忠厚老实的男子看似是抱着布来换丝,其实是来商量婚事。
很多“爱与不爱”的故事,其实就藏在细节之中。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隐藏了很多信息: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你这也没按照三媒六聘的流程来啊。
——一位男子,说是来求亲,结果就抱着一匹布,对婚事没有更多的计划与安排。
由此可见,他并没有多么重视。
可怜的是,女子还要反过来安慰:你别生气啊,秋天,秋天我就嫁给你了。
从这个开头就能知道,女子的命运并不会太好。
毕竟,越是讨好,越不得好。
果然,婚后就出问题了——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的也没做错什么,男人在婚后却换了样貌——这姑娘真傻,这男的求婚时就会“怒”,婚后又哪里有什么好态度?
更有甚者,“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不管是言语暴力还是肢体暴力,这“渣男”暴露无遗。
这首诗给出的经验教训是: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啊,千万不要“恋爱脑”,男子陷于情爱之中,还能抽身离开,女子陷于其中,却是被动无比。
这首诗读起来就让人气闷,但至少它说出了真实的情境:“渣男”无情,女子困窘。
到了后来,很多诗词中似乎就热衷于表达:妻子用诗词劝丈夫回心转意。
比如,卓文君;比如,管道升。
卓文君: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凤求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穷酸落魄的司马相如到巨富卓家做客。
卓家的女儿卓文君刚好死了丈夫,回到了娘家。
她隔着门帘看到了司马相如,心生敬仰。
司马相如就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卓文君一听,这是郎有情,妾有意啊,于是就跟着司马相如私奔了。
这事儿让卓老爹很是生气,于是宣布断绝与卓文君的父女关系。
“恋爱脑”的卓文君为了支持司马相如读书,就想出了一个“损招”——
就在卓家不远处的街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了一家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
卓老爹这张老脸,被打得啪啪响。
巨富之家,面子往往被看得比天大——自己女儿在眼皮子底下卖酒,这算怎么回事!
没办法,卓老爹只好给女儿一家送去万贯家产和十几个仆人。
这个故事一琢磨,也有深意:
司马相如一个读书人,跑到巨富家里干啥?他是不是早就只知道卓文君回到了娘家?
如果卓文君没有看中司马相如,那他会不会到别的富商家里去弹《凤求凰》?
这事儿咋么看,都像是一个“凤凰男”的故事。
后来,司马相如凭借写得一手好赋,果然步步高升。
据说,司马相如久居京城,见惯花红柳绿,忍不住就动了“停妻另娶”的小心思。
于是,司马相如就给卓文君写了只有13个字一封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慧如卓文君,一下子就明白了:无“亿”,这意思是对我早已没有情意了啊。
于是卓文君就写下了一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诗句回环,千回百转。
据说,卓文君还附上一首《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接到回信,打开一读,非常羞愧,于是回心转意。
这故事结尾,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可是,后来呢?
其实在故事中就隐藏了很多细节:
司马相如想纳妾,为何不敢跟卓文君直接明说,而是要玩什么文字游戏?
这里面,或许有“文人不说人话”的假清高,但另一个角度,是不是说明,他和卓文君的交流是存在问题的?
夫妻之间感情的决裂,从来都是从不能好好说话开始的。
再看卓文君的词,果然写得情深意重,把自己的苦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司马相如会怎么看呢?
不要忘了,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为第三方的我们,在读到《怨郎词》时,会觉得卓文君情深意重。
可是,司马相如读了会是什么感觉?
这不就是在骂他是“渣男”吗!
对于风头正盛的司马相如,被人如此揭短,他还会觉得这首词写得动人吗?
相较而言,司马相如或许会更在乎那一封《诀别书》,这里面的内容,何尝不是威胁:
你司马相如如今意气风发了,看不上我了,好吧,那我就“与君长诀”。
如果卓文君当时为此香消玉殒,司马相如可就背上了“千古渣男”的骂名。
这样直白的威胁,就算维系下感情,又能有多少深情呢?
就此看来,“回心转意”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管道昇:咱俩一起做泥人跟卓文君的故事差不多,到了元初,又有了管道昇和自己丈夫——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回心转意”的故事。
管道昇和赵孟頫算是让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两人精通书画,经常一起挥毫泼墨。
但是,赵孟頫有了一点小心思,他就试探问: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这话说的,真是“渣里渣气”,还拉上古人垫背:
你看哈,都是学士,人家苏东坡还有侍妾朝云暮云啥的,我再娶个把小妾,不管过分吧,而且, 你看看你,年纪也大了,好好做大房不香吗?
据说,管道昇看完赵孟頫写下的话,就回复了一首《我侬词》: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通俗易懂,咱俩一起和泥玩。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赵孟頫看到妻子写的词,“大笑而止”。
哈哈一笑,再也不提纳妾的事了,这基本又是一个“回心转意”的故事。
可是,大家细读《我侬词》,就没有感到一种隐隐的威胁吗?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咱俩生死与共,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不是你敢纳妾,我就那啥的意思?
赵孟頫看完词,为什么会“大笑”,是真的释怀了,还是遮掩自己的尴尬?
情到浓处情转薄,人间正道是沧桑因为纯粹的感情太稀缺了,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在诗词中看到一个美好的结局。
于是就有了这么多的“回心转意”。
可是,感情这东西,就像一张白纸,一旦折皱了,就算再抚平,也会留下折痕。
所谓“回心转意”,又有几分可信?
旧梦不可重温,往事一旦提及,梦就碎了。
或许,这些美好故事在现实中的结尾,更像是唐代大诗人顾况写的《弃妇词》: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
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这样的话犀利如刀,但更让人唏嘘。
诗词传情,但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能够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