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咋还在用猪油炒菜?网上都说这是心血管杀手!”
李阿姨看着邻居老张锅里滋滋作响的猪油渣直摇头。
老张却笑着舀起一勺猪油:“我吃了一辈子,身子骨硬朗得很!”

这一幕道出了两代人的健康认知鸿沟:猪油曾是物资匮乏年代的“营养担当”,如今却被贴上“慢性病元凶”的标签。
“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的民间说法是真是假?它究竟是护心还是伤身?
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揭开它的真相!
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
有说法称:猪油含有丰富的“油脂”,摄入后能滋润身体、延缓衰老,还能预防多种疾病。
一些老人甚至把猪油和滋补、抗老、强身联系在一起。
这些观念,一部分源于历史条件——那时蛋白质、脂肪摄入普遍不足,猪油的确给很多人补充了热量和营养。
然而,进入现代,医学界对猪油有了更多科学分析。

根据国家食品营养数据库,每100克猪油约含900千卡热量,其中大部分为脂肪。
每100克猪油还约含80-100毫克胆固醇,虽然不像动物内脏那么高,但也远高于一般植物油。
不过,猪油并非一无是处,100克猪油含维生素D达1000国际单位,仅次于鱼肝油,能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健康。
中医也认为猪油能补虚润燥、润肠通便,对皮肤皲裂、久咳有辅助调理作用。
猪油与心血管病,真有关系?
这是许多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研究证实:长期大量摄入猪油,容易让血管壁沉积脂肪,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2019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会指出:居民膳食应以植物油为主,适度、少量摄入动物油。

美国心脏协会也有类似建议——每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
一项涵盖7万多名中国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用猪油炒菜的人,心血管病发生率比用植物油为主的人群高出近1.5倍。
尤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猪油摄入过多,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更高。
警示:如果家里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建议尽量少用猪油烹饪。
老一辈为何吃猪油却少患病?
老一辈常吃猪油却心血管病少,并非猪油无害,而是生活方式差异:
1、摄入量极少:
过去全家一周仅用几勺猪油拌饭,而现代人日均油脂摄入超标的比例高达50%;

2、体力消耗大:
农耕、步行等消耗了多余脂肪,现代久坐人群易囤积内脏脂肪;
3、饮食结构单一:
过去肉类和糖分摄入少,而现代人糖、加工食品、植物油氧化产物(如反式脂肪)的威胁更大。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关键2点
1、答案是:可以吃,但必须控量!
健康人群:每日猪油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10%(约20克),且需减少其他饱和脂肪(比如肥肉、奶油)的摄入;
三高及心脑血管患者:建议用单不饱和脂肪酸更高的橄榄油、茶籽油替代,或与玉米油等交替使用。

2、健康吃油记住“三字诀”
换:不同油类交替使用(比如橄榄油+猪油),平衡脂肪酸比例;
少:每日烹调油总量控制在25克内(约3瓷勺),肥胖者需更低;
忌:心血管患者、肠胃虚弱者少吃猪油;猪油渣因反复煎炸含潜在有害物,尽量不吃。
小鹿答疑
“猪油渣香脆可口,能防癌吗?”
小鹿解答:猪油渣本质是高温油炸后的饱和脂肪块,无防癌证据,反而可能因氧化产物增加健康风险。
偶尔解馋无妨,但不宜作为日常零食。
您家现在还吃猪油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用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