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年冬十月,在武则天的推波助澜下,李治正式开始封禅泰山之举。
所谓封禅泰山,就是“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也就是那些有大作为的皇帝,到泰山上及山脚下祭天、祭地,向天地神仙汇报自己功劳的意思。
秦代之前各朝代君主、诸侯封禅泰山事迹不可考,有详细记载的是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统一中国之后的第三年,秦始皇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当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勇气封禅泰山,绝大多数有些自知之明,感觉德行、功绩不怎么样的皇帝,是不敢去的,不说可能会被后世史书嘲笑,更严重的是,万一封禅完毕,天地神仙却嫌弃自己功劳不够,从而降下灾祸怎么办?所以,从秦始皇开始,到唐高宗李治之前,也仅有三位皇帝有勇气封禅泰山,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
这里不得不说,李治胆量不小,却少了点自知之明,以他毕生那点功绩、治国能力等综合起来评论,距离前三位封禅泰山的君主差得远,更何况他最大的功绩之一,灭亡高句丽之战,此时还没正式开打。因而,此时的李治,在文治方面勉强有些功绩,武功方面则基本没什么大的建树。如果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倒是完全能与之前的三位皇帝比肩。不过,李世民显然考虑的更多一些,生前虽然也几次想去封禅泰山,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行。
武则天不断鼓动李治封禅泰山,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之前的三次封禅泰山,都是皇帝与相对应的官员完成祭祀,这次,武则天要求,由自己带领朝廷中有封号的女子,共同参与祭祀仪式。李治同意了。
武则天又一次开创了历史。
665年十月,高宗李治从东都洛阳出发,随行的文武官员、各国使者以及仪仗队伍,长达数百里。十二月,队伍到达泰山脚下。李治命人在泰山上修筑登封坛,在社首山上修筑降禅方坛。666年正月初一,李治在泰山祭祀昊天上帝,初三,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所有的祭祀仪式中,李治第一个奉献祭品,随后就是武则天。
封禅泰山完毕,李治又到曲阜祭祀孔子,到亳州拜谒老君庙,之后经洛阳,返回长安。李治回到长安时,已经是666年的四月了。这场浩大的祭祀活动,整整持续了半年时间。
封禅泰山后,武则天的后位已经变得无可替代,毕竟,那可是经过天地诸神及祖先认证过的呀。当然,之后的武则天,在朝政事务上,也更加强势。
对于武则天的举动,李治多少也有些忌惮,更有一些大臣向李治提出建议,于是,667年九月,李治让太子李弘监国理政。
李治此举,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此时的李弘,年仅十六岁,而且,自幼仁孝谦谨。这个孝,当然不仅仅对父皇李治,对母后武则天同样。而以武则天能力之出众、性格之强势,此时的李治都已经习惯性的将朝政大权让出,又怎么可能指望李弘与之抗衡呢?李弘是既不会,也不敢反对武则天做出的任何决定。
当然,李治此举,更多的还应该是,由自己和皇后把关,锻炼太子的意思。因为太子李弘仁孝谦谨的性格,李治也好,武则天也好,还是都非常喜爱他的。
671年,李治巡幸洛阳,再次让李弘留守京师,监国理政。不久,李弘无意中发现,冷宫中还监禁着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两位公主是萧淑妃所生,王皇后、萧淑妃与武则天宫斗失败后,二人受到牵连被监禁,十几年苦捱岁月,无人问津。李弘心地善良,见两个姐姐可怜,三十几岁仍未出嫁,于是向皇帝上表,请求父皇允许她们出嫁。
高宗李治这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两个女儿,当即允诺。
不料,李弘此举,却引起武则天极大的不满。不管当初在家族之中还是皇宫中,可以说,从记事儿开始,武则天就一直生活在争斗之中,之后的后位争夺战及掌权之路,更是血雨腥风不断,随时面临着生死危机,因而,武则天的心中,并没有多少同情、怜悯等情绪,所以,对李弘此举,既生气又失望。
恼怒的武则天,随机点了两个正当值的侍卫,将两位公主嫁给二人。
李弘也因为此举,失去了母后的宠爱。
随着李弘的逐渐长大,监国理政的时间增长,政治主张自然而然的增强,得到越来越多朝臣的拥护和爱戴,也就不可避免的和母后武则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675年四月,年仅二十四岁的太子李弘,跟随父皇母后巡幸洛阳,随即,猝然死于合璧宫中。
关于李弘之死,有史料记载为是被武则天毒死的,“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但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李弘之死和武则天无关,只是单纯因病而死。依据就是李弘和武则天之间虽然有矛盾,但远没到生死仇敌的程度,李弘在朝堂上的威望地位,也远没到能威胁武则天的地步。
李弘死后不久,武则天给李治生的次子李贤被立为皇太子。可惜,李贤这个太子之位,也没能坚持太长时间。
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宠信一个叫明崇俨的术士,这个术士常在武则天面前说些“太子李贤继承不了皇位,英王李哲的相貌类似当年的唐太宗”,或者“相王李轮的相貌最尊贵”之类的奇谈怪论。偏偏武则天却颇为相信。
英王李哲,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后改名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相王李轮,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后改名李旦,也就是后来的唐睿宗。
明崇俨的话,虽然让武则天对太子李贤越看越不顺眼,但也没到就这么草率更换太子的程度。巧合的是,679年五月,明崇俨莫名其妙的被人杀了,凶手却一直没抓到。武则天虽然没有证据,但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越发对李贤不满。
680年八月,有人告发太子李贤阴谋造反,并在东宫之中搜出黑甲数百领,于是,在武则天的坚持下,李贤被废黜。
之后,英王李哲被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