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北征高句丽│1165

青禾谈历史 2024-04-26 17:41:13
李世民的心中,一直横着一根刺,那就是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大部分时间接受中原王朝皇帝册封,算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但基本上只是名义。不管每次派来的使者,语气多么恭敬,言辞多么卑微,都只是外交辞令而已。别的不说,不管以什么理由,让高句丽的君主来中原觐见一次皇帝试试,对方绝对不会来。客气的时候,高句丽国君会找一些令人信服的、不信服的理由搪塞,不客气的时候,更是直接拒绝。 而且,当初隋文帝杨坚曾经派数十万大军征讨过高句丽,无功而返,隋炀帝更是亲率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两次惨败而归,一次无功而返。也正是这三次征伐高句丽,耗尽了大隋的国力、军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李世民更加希望能彻底征服高句丽。毕竟都是中原民族,高句丽上空至今还飘荡着数百万中原将士的冤魂,李世民作为新任中原国家的皇帝,天下共主的天可汗,此仇不能不报,此事不能不管。更重要的是,大隋两代皇帝,倾尽国力没有征服的高句丽,如果被我大唐征服了,不正说明大唐取代大隋,是顺应天意、民心的吗? 因而,在大唐逐渐消灭或征服了周边大部分敌人,且国力、军力越发强大之后,唐太宗慢慢将目光看向了高句丽。 就在这时,高句丽国内发生内乱,主动将出兵的借口送到了大唐君臣手中。 642年十一月,高句丽大臣渊盖苏文发动叛乱,弑杀了高句丽王高武。 渊盖苏文,姓渊,名盖苏文,为了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因而,《旧唐书》、《新唐书》中称之为钱盖苏文或泉盖苏文。 渊盖苏文家族是高句丽贵族,本人原是高句丽的东部大人,位高权重,但因为凶残暴虐、不守法度,激怒高句丽王高武,准备将其处死。渊盖苏文暗中得知消息,抢先动手,以校阅士卒为名召集起自己麾下兵马,又打着酒宴的名义邀请朝中一百多名大臣前来,然后将这些人全部斩杀,随即率领大军冲入王宫,杀掉高武。 同中原皇朝各刚刚专权的权臣一样,渊盖苏文同样没敢直接篡位,而是扶立了一个傀儡国王,高武的侄子高藏。之后,渊盖苏文自封莫离支,将高句丽大权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谓莫离支,其职能类似于中原朝廷的吏部尚书加兵部尚书,总管国家官吏任免升迁及所有军队相关事宜,属于高句丽朝中最高官职。 渊盖苏文体貌雄伟,武艺高强,身上佩戴长短不同的五把刀,气势逼人,加上大权在握,杀伐自专,更加让人不敢仰视。渊盖苏文每次出行,排场极大,前呼后拥,威风凛凛,上下马则让贵族、武将俯伏在地,供其踩踏。 渊盖苏文也知道自己弑君另立的行为,有可能招来大唐的攻击,因而,从上台开始,就大规模整军备武,修筑防御工事,加强自己在朝中权位的同时,防备大唐有可能的进攻。同时,渊盖苏文还联合邻国百济,出兵攻打另一亲近大唐的邻国新罗,扩张领土。 为了安抚高句丽,虽然明知道是被渊盖苏文扶立的傀儡,唐太宗还是依照惯例,加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 643年九月,新罗派使者前来大唐上奏,百济联合高句丽,攻占新罗四十多座城池,准备切断新罗到大唐的通道,请求大唐出兵救援。李世民当即派使者出使高句丽,斥责其侵略行为,要求他们立刻退兵,否则大唐将出兵征伐。渊盖苏文当然不会听从,而是继续进攻。 经过反复商议,644年秋七月,唐太宗正式决定,出兵北征高句丽。 李世民先是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州、营州两个都督府的兵马以及契丹、奚族、靺鞨族兵马,进军到大唐与高句丽边界,观察形势,发动试探性攻击。同时命人打造舰船以及各种攻城器械,做好大举进攻的准备。 十一月,唐太宗正式调动兵马北征。李世民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州、淮州、岭州、峡州四州兵马共计四万人,又从长安、洛阳招募了三千将士,乘坐五百艘战舰,走水路从莱州渡海直接杀奔高句丽都城平壤;任命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马步军六万以及兰州、河州两处的胡族兵马,走陆路杀奔辽东。 此次大战,李世民准备御驾亲征。当然,动身前,必须安排好国内外一应事务。李世民让太子李治监国,同时将处理朝政事务的大权全权交给了房玄龄。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李世民给与了房玄龄便宜从事之权,让他自行决断各项朝政事务,不必上奏请示。李世民出征后不久,有人找到房玄龄,声称有人密谋,可能将不利于朝廷。房玄龄问密谋之人是谁,对方指着房玄龄表示就是他本人。 房玄龄也很坦然,派人乘驿马以最快速度将告发之人送到唐太宗面前。李世民更干脆,问明情由后,直接将告密之人腰斩,然后亲自下诏书斥责房玄龄没有自信,告诉他,今后再有这类事,不用上奏,你直接处置就行。 在波诡云密、勾心斗角为常态的朝堂之中,君臣之间能如此推心置腹,古今罕见。当然,房玄龄也对得起李世民的信任和倚重,将朝廷上下之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让李世民能安心出征,不用为朝政事务分心。 李世民此次出兵,并没有像之前隋炀帝那样兴师动众,动辄出动百万大军,而是挑选精兵良将,以精锐发动进攻。李世民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将战争对国内生产和发展的影响,尽量减弱。毕竟以大唐的体量来说,支持一场十几万人的大战,虽然也有一定的压力,但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不至于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作为一位常年领军作战的主帅,李世民深知军心的重要,因而,严格军纪爱护百姓的同时,非常体恤士卒,看见生病的士兵,便召到身边亲自慰问,同时让沿路地方州县加以妥善治疗。将士们都深受感动,军心士气极其高昂。又因为唐朝军功封赏极为丰厚,所以在招募士卒时,各地百姓报名极其踊跃,没有被选上的,甚至自备装备,跟在大军之后随行,坚持想要参战。李世民不得不派人好言安抚,将他们劝回。 645年四月,李勣率大军出其不意渡过辽水,兵临高句丽玄菟城下。双方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