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换和平,到底值不值?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01
在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和莫斯科公国作为邻国,争斗不断。
比如立陶宛就曾经帮助蒙古金帐汗国汗国“教训”意图脱离蒙古统治的莫斯科公国。
从历史角度而言,在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时,立陶宛大公国就已成为东欧强国了。
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实力更为强大了,跟立陶宛大公国进一步争斗。
立陶宛大公国陆续失去了波洛茨克与斯摩棱斯克东部地区,莫斯科公国还征服了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克、契尔尼戈夫、戈迈尔和普吉乌等地盘,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当时,立陶宛大公国一度处于下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损失巨大,损失了跟莫斯科公国交界的大片东部领土,立陶宛大公的威望而言岌岌可危。
02
1492年,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卡齐米尔四世去世,它的儿子继位,亚历山大成为新的立陶宛大公国大公了。
在相对劣势的实力对比和现实困境之中,亚历山大改变了对莫斯科公国的战争政策,而是积极议和。
其中关键手段之一,那就是政治联姻。
亚历山大意图迎娶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的女儿。
这种操作,在历史上太常见了。
本质上就是利益交换,条件交换,核心就是一笔交易。
尽管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伊凡三世提出女儿出嫁可以,但是要继续保持东正教信仰,自由参加这方面活动,立陶宛大公得承认莫斯科公国对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占有权。
立陶宛方面当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了,要求莫斯科公国确认立陶宛对利沃尼亚等地区的占有权,但莫斯科拒绝了。
03
谈判嘛,那就往往不是一回合能搞定的事情,得很多回合。
那就继续谈吧。
结果,谈了大概一年多。
到了1494年夏天时候,双方终于谈出结果了。
斯摩棱斯克部分地区的占有权归属了莫斯科,而之前征服的诺夫哥罗德、特维尔、普斯科夫也同样被确认。
双方最终联姻成功,签署了和平协定。
立陶宛大公和伊凡三世女儿大概在1495年1月完婚。
04
此后,双方关系总体算是相对和平了,甚至共同结盟对抗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当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去世,新的立陶宛大公继续维持和改善跟莫斯科的关系,甚至将侄女嫁给了当时莫斯科公国大公瓦西里三世。
不过,这个瓦西里三世野心勃勃,悍然夺取了斯摩棱斯克剩余地区,双方关系再度紧张。
不过,大概到了1522年,两国又签署了为期6年的和平协定,并且续签。
毫无疑问,立陶宛大公国实际上承认了莫斯科公国对斯摩棱斯克的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