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谈归谈,打归打。
谈判就不能打,不能大打,特打?
这种想法,显然不适合战争。
战争要的就是尽可能拿到更大更多的胜利果实,更大程度的摧毁对手。
很多时候,继续打,反而能加快谈判进程,越大的胜利,越能推动谈判进程。
看来,俄罗斯对这块就非常清楚。
02
这不,2月20日凌晨,俄军就使用路基、空基、海基高精度远程武器和攻击性无人机,对乌克兰至少4个州,包括首都基辅,发动了突袭。
突袭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对保障乌克兰军工综合体运行的天然气设施进行了集群打击。
结果,成功袭击了全部既定目标。
什么是集群打击?
这种军事战术,本质上就是使用多种方式多个火力单位在同一个时间,对同一目标区域进行攻击,要的就是多方位的强大的打击效果,目的就是短时间内摧毁或者瘫痪重创敌人的重要设施。
比如,这一次,为了摧毁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俄罗斯就通过陆海空三种途径同时出击。
03
这其实就说明了俄军要的就是成功,不惜代价,一定要摧毁乌克兰的这些关键设施,重创乌克兰的后勤保障能力。
很显然,看下来,俄罗斯实现了这个打击目标。
乌克兰方面说,俄罗斯使用了161架无人和14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基辅、哈尔科夫、苏梅、敖德萨等地区。
其中敖德萨是乌克兰的黑海出海口,是核心关键的港口。
04
看看,俄罗斯一边“笑嘻嘻”的跟美国谈判,跟美国互相展现“友好”,一边对乌克兰该袭击就袭击,毫不留情,也毫不手软。
乌克兰这几天大概是懵圈了,因为美国立场突变,在变本加厉的逼迫乌克兰妥协,不管是对于谈判还是对于强行要求出让50%矿产资源开发权(价值5000亿美元)。
当乌克兰出现这种重大不利情况,士气很可能低落,防御很可能出现较大漏洞和疏忽的时候,俄罗斯是“同情”,还是趁人之危,搞大突袭?
很显然,趁他病,要它命,俄罗斯选择的是更大规模的突袭,在通过军事层面更加逼迫乌克兰。
19日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说美国所提供的“爱国者”防控系统所需的导弹用光了,他说总司令给他打电话说,用光了,当时还有8枚俄军导弹空袭而来,但乌克兰已没有这个导弹来拦截了。
05
对于乌克兰而言,俄罗斯其实对它是不会留情的,双方的所谓“兄弟之情”早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就彻底结束了。
一切都不过是利益算计,俄罗斯是这样,美国同样是这样。
说到底,美国对乌克兰的“盟友情”,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兄弟情”,都是塑料做的,经不起重压。
谈判归谈判,俄罗斯依旧在通过武力手段继续摧毁乌克兰的现有及未来军事能力。
看下来,依旧有着反击能力或者潜力的、不听话的乌克兰,始终不是俄罗斯所需要。
所以,这一次大规模突袭,不会是最后一次,后续还会有更多,直到和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