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对华政策正陷入自相矛盾的漩涡。一周内两次高层接触、芬太尼议题持续施压、TikTok交易捆绑关税让步,特朗普政府的三重攻势遭遇中方战略定力的冰封。这场被外媒称作"已读不回"的外交博弈,暴露出美国单边主义策略的深层困境。
3月下旬,华盛顿对华外交出现罕见密度。参议员戴安斯21日至24日访华获总理接见,贸易代表格里尔26日紧急致电中方经贸负责人。两场接触间隔不足72小时,美方急切态度显露无遗。值得关注的是,戴安斯此行表面推销美国商品,实则要求中方管控芬太尼原料出口,这种"软硬兼施"的套路延续了美式谈判传统。
美国司法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美10.7万药物过量死亡案例中,75%涉及合成阿片类药物。尽管中方早在2019年就将芬太尼类物质纳入管制,美方仍持续炒作"中国原料输入"论调。戴安斯当面提出的管控要求,遭中方明确反驳。商务部研究院报告显示,墨西哥已成为芬太尼入美主要渠道,占比达84%,美方指控缺乏数据支撑。
特朗普26日释放的"降税换TikTok"提议,被视作关键谈判筹码。根据美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对华301关税仍覆盖超3700亿美元商品。但中方从年初TikTok运营争议开始,便确立"企业自主、市场决定"的原则立场。这种沉默回应,实则封死了将企业行为与贸易政策捆绑的操作空间。
美政治分析机构"538"统计显示,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的平均支持率仅领先拜登1.2个百分点。这种微弱优势迫使共和党急需在对华政策上制造突破。
但将芬太尼危机、TikTok收购、关税调整等议题混杂操作的策略,反而弱化了谈判焦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中方冷处理反使美方失去议价抓手。
当前僵局折射出单边施压策略的时代局限性。从关税武器到技术管制,从舆论攻势到高层施压,美式博弈工具箱正遭遇多边主义框架的强力反制。当"交易艺术"遇见"战略耐心",华盛顿亟需重新理解大国相处的边界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