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红楼梦》详注(第七十一回)

芹梦轩红楼人 2025-02-03 13:50:40

《红楼梦》详注(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潘建华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年龄)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比喻至亲)离异,今得晏然(安闲的样子)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所有)大小事务一概益发(更加)付于度外(不放在心上),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指帮闲的文人,门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指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间的天然亲属关系)庭闱(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代指父母。这里指家庭)之乐。

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安排,布置)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男宾),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女宾),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供宾客临时休息的处所)。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皇帝的女婿)、王公、诸公主(皇帝的女儿)郡主(亲王的女儿)、王妃(皇帝的姬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国君(命妇封号,一般封给宗室亲王的母亲)、太君(命妇封号,一般封给高级官员的母亲)、夫人(命妇封号,明清时封给一、二品的妻子)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指内阁官员。阁:内阁,辅佐皇帝的中央最高机关)、都府(泛指统领军政的文职地方长官)、督镇(泛指地方督抚、总兵之类的武职长官)及诰命(指受过朝廷诰封的妇女)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官吏,官员)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只有家族成员参加的宴席),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家中)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等)奉旨:钦赐(指皇帝恩赐)金玉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用竹、骨和玉石等制成,头部呈灵芝形或云形,柄微微弯曲,供赏玩用)一柄,彩缎四端(古代布帛类长度单位),金玉环四个,帑银(指国库中的银子。帑:tǎng)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即老人星,古人用此星象征长寿。民间画像中的寿星为白须老翁,手持拐杖,头部长而隆起,常衬以鹿鹤、仙桃,象征长寿)一尊,沉香拐(用沉香木制成的拐杖。沉香:产于亚热带的一种常绿乔木,木质坚硬,有香味)一只,伽南珠(用伽南香木制作的一种数珠。伽南:即沉香。伽:qié)一串,福寿香(组成“福”、“寿”字样的香)一盒,金锭(指金元宝)一对,银锭(指银元宝)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之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胜:尽)。堂屋内设下大桌案(指长条形桌子),铺了红毡(红色毡子),将凡所有精细之物都摆上,请贾母过目(看,浏览)。贾母先一二日还高兴过来瞧瞧,后来烦了,也不过目,只说:“叫凤丫头收了,改日闷了再瞧。”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喜庆的景象),屏(屏幕,屛帐)开鸾凤(指鸾鸟、凤凰的图案),褥设芙蓉(指芙蓉花的图案。芙蓉:这里指荷花),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形容乐曲声穿越大街小巷。衢:qú,大街)。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皇族宗亲中封王者称郡王,地位次于亲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承袭,指承袭父兄爵位的子弟),荣府中南安王太妃(指皇帝父亲所遗留的妃嫔),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根据品级按朝廷定制全副装束,穿戴整齐)迎接。大家厮见(指礼节性的见面),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这里是谦让的意思)半日,方才入席。

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按照顺序。叙:同“序”),便是众公侯诰命。左边下手(下首,指位置较卑的一侧)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指宴席中主人的坐席)。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指晚辈亲属的妻子),两溜(两排,两行)雁翅(形容人像大雁群飞行时排成“人”字形的行列)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指已婚的女仆)都在竹帘外面侍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屏风的一种,多扇连在一起,可以折叠,起装饰和遮隔作用)后侍候呼唤。凡跟来的人,早又有人别处管待(招待)去了。

一时台上参了场(旧时人家因喜庆事,邀戏班艺人入堂唱戏,演员在开锣前先到台上向主人家行礼贺喜,名为参场),台下一色(全部一样)十二个未留发(蓄长发,表示成年)的小厮侍候。须臾,一小厮捧了戏单(指戏班将演出剧目和演员名字写成单子,供人点选)至阶下,先递与回事(负责禀报)的媳妇。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用一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与尤氏的侍妾佩凤。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尤氏托着走至上席(宴会时最尊的座位),南安太妃谦让(谦虚地推让)了一回(一番),点了一出吉庆戏文,然后又谦让了一回,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众人又让(谦让)了一回,命随便拣好的唱罢了。少时,菜已四献,汤始一道(这里表示宴会的进程,“四”和“一”并非实指。献:进献,奉上。道:量词,相当于“遍”),跟来各家的放了赏(给仆人发放赏)。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佛教中祈求平安长寿的经文。延寿:延年,长寿),他跪经(寺庙诵经的一种方式)去了。”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她)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害羞),所以叫他(她)们给我看屋子(这里是留守的意思)去了。有的是小戏子(指小戏班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她)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凤姐答应了,来至贾母这边,只见他(她)姊妹们正吃果子看戏,宝玉也才从庙里跪经回来。凤姐儿说了话。宝钗姊妹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理论是非)。”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放手)了他(她)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认真)细看,极夸一回(一番)。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哪)一个的是。”早有人将备用礼物打点(准备)出五分(份)来: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女子的一种饰物,带在腕上的有香味的珠子串儿)五串。南安太妃笑道:“你们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五人忙拜谢过。北静王妃也有五样礼物,余者不必细说。

吃了茶,园中略逛了一逛,贾母等因又让(请)入席。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不舒服),“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不可以),因此恕我竟先要告别了。”贾母等听说,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礼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接着北静王妃略坐一坐也就告辞了。余者也有终席(坚持到酒筵结束)的,也有不终席的。

贾母劳乏了一日,次日便不会人(不与人相见),一应都是邢夫人、王夫人管待(招待)。有那些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拜寿的,只到厅上行礼,贾赦、贾政、贾珍等还礼管待,至宁府坐席。不在话下(无需多说的意思)。

这几日,尤氏晚间也不回那府里去,白日间待客(招待客人),晚间在园内李氏房中歇宿。这日晚间伏(服)侍过贾母晚饭后,贾母因说:“你们也乏了,我也乏了,早些寻一点子吃的歇歇去。明儿还要起早闹(这里是忙的意思)呢。”尤氏答应着退了出来,到凤姐儿房里来吃饭。凤姐儿在楼上看着人收送礼的新围屏,只有平儿在房里与凤姐儿叠衣服。尤氏因问:“你们奶奶吃了饭了没有?”平儿笑道:“吃饭岂不请奶奶去的。”尤氏笑道:“既这样,我别处找吃的去。饿的(得)我受不得了。”说着,就走。平儿忙笑道:“奶奶请回来。这里有点心,且点补(吃少量食品充饥)一点儿,回来(回头,等一会儿)再吃饭。”尤氏笑道:“你们忙的(得)这样,我园里和他(她)姊妹们闹去。”一面说,一面就走。平儿留不住,只得罢了。

且说尤氏一径(径直)来至园中,只见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犹吊着各色彩灯,因回头命小丫头叫该班(值班)的女人。那丫鬟走入班房(指仆役值班的地方)中,竟没一个人影,回来回(禀报)了尤氏。尤氏便命传管家的女人。这丫头应了便出去,到二门外鹿顶(指与东西厢房山墙相连接的平顶小房)内,乃是管事的女人议事取齐(集合)之所。到了这里,只有两个婆子分菜果呢。因问:“那(哪)一位奶奶在这里?东府奶奶立等(当即等候)一位奶奶,有话吩咐。”

这两个婆子只顾分菜果,又听见是东府里的奶奶,不大在心上(这里是不放在心上,不怎么在乎的意思),因就回说:“管家奶奶们才散了。”小丫头道:“散了,你们家里传他(她)去。”婆子道:“我们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姑娘要传人再派传人的去。”小丫头听了道:“嗳呀,嗳呀,这可反了!怎么你们不传去?你哄那新来了的,怎么哄起我来了!素日(平时)你们不传谁传去!这会子(这时候)打听了梯己(亲近的,贴心的)信儿,或是赏了那位管家奶奶的东西,你们争着狗颠儿似的(形容狗一样快跑的样子,比喻献殷勤的丑态)传去的,不知谁是谁(这里是忘记自己是谁的意思)呢。琏二奶奶要传,你们可也这么回(回答)?”这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挑(揭露)着弊病(缺点,短处),便羞激怒(受刺激而发怒)了,因回口(回嘴)道:“扯你的臊(扯臊:不顾羞耻地胡扯)!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你不用揭挑我们,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耍滑头的意思)呢。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比喻事情在那明摆着,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的事,各家门,另家户(比喻各家各户,互相管不着),你有本事,排场(这里是指派,数说的意思)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意谓你们还管不着)呢!”丫头听了,气白了脸,因说道:“好,好,这话说的(得)好!”一面转身进来回话。

尤氏已早入园来,因遇见了袭人、宝琴、湘云三人同着地藏庵(尼姑庙名,供奉地藏菩萨之所)的两个姑子(尼姑)正说故事(这里指笑话、传闻一类的事情)顽(玩)笑,尤氏因说饿了,先到怡红院,袭人装了几样荤素点心出来与尤氏吃。两个姑子、宝琴、湘云等都吃茶,仍说故事。

那小丫头子一径(径直)找了来,气狠狠的(地)把方才的话都说了出来。尤氏听了,冷笑道:“这是两个什么人?”两个姑子并宝琴、湘云等听了,生怕尤氏生气,忙劝说:“没有的事,必是这一个听错了。”两个姑子笑推这丫头道:“你这孩子好性气(好脾气,好性格。这里是反话),那糊涂老嬷嬷们的话,你也不该来回(禀报)才是。咱们奶奶万金之躯(形容金贵的身体),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本指酒,泛指汤水、饭菜)没吃,咱们哄他(她)欢喜一会还不得一半儿(这里是怕找不到机会的意思),说这些话做什么。”袭人也忙笑拉出他(她)去,说:“好妹子,你且出去歇歇,我打发人叫他(她)们去。”尤氏道:“你不要叫人,你去就叫这两个婆子来,到那边把他(她)们家的凤儿叫来。”袭人笑道:“我请去。”尤氏道:“偏不要你去。”两个姑子忙立起身来,笑道:“奶奶素日(平时)宽洪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包容),今日老祖宗千秋(敬辞,称人寿辰),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谈论。”宝琴、湘云二人也都笑劝。尤氏道:“不为老太太的千秋,我断不依。且放着(暂且不提,待后追究)就是了。”

说话之间,袭人早又遣了一个丫头去到园门外找人,可巧遇见周瑞家的,这小丫头子就把这话告诉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虽不管事,因他(她)素日(平时)仗着是王夫人的陪房(指随嫁的女仆),原有些体面(面子,地位),心性乖滑(乖巧油滑),专管各处献勤(为了讨人欢心而故意表现殷勤)讨好,所以各处房里的主人都喜欢他(她)。他(她)今日听了这话,忙(赶紧)的(地)便跑入怡红院来,一面飞走,一面口内说:“气坏了奶奶了,可了不得!我们家里,如今惯的(得)太不堪(这里是太不像话的意思)了。偏生(偏偏)我不在跟前,若在跟前,且打给他(她)们几个耳刮子(耳光),再等过了这几日算帐(理论是非)。”尤氏见了他(她),也便笑道:“周姐姐你来,有个理你说说。这早晚(指时间这么晚)门还大开(敞开,无人看管的意思)着,明灯蜡烛(形容到处都是灯火),出入的人又杂,倘有不防(料想不到)的事,如何使得?因此叫该班的人吹灯(熄灯)关门。谁知一个人芽儿(犹人影)也没有。”周瑞家的道:“这还了得!前儿二奶奶还吩咐了他(她)们,说这几日事多人杂,一晚就关门吹灯,不是园里人不许放进去。今儿就没了人。这事过了这几日,必要(一定要)打几个才好。”

尤氏又说小丫头子的话。周瑞家的道:“奶奶不要生气,等过了事,我告诉管事的打他(她)个臭死(形容打得很重)。只问他(她)们,谁叫他(她)们说这‘各家门各家户’的话!我已经叫他(她)们吹了灯,关上正门和角门子。”正乱着,只见凤姐儿打发人来请吃饭。尤氏道:“我也不饿了,才吃了几个饽饽(指馒头、糕点一类面食),请你奶奶自吃罢。”

一时(不一会儿)周瑞家的得便(得空)出去,便把方才的事回了凤姐,又说:“这两个婆婆就是管家奶奶,时常我们和他(她)说话,都似狠虫(比喻蛮横、不通事理的人)一般。奶奶若不戒饬(警告,责罚。饬:chì),大奶奶脸上过不去(指不体面,感到难堪)。”凤姐道:“既这么着,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任凭)大嫂子开发(发落,处置),或是打几下子,或是开恩(宽恕)饶了他(她)们,随他去(这里是任其处分的意思)就是了,什么大事。”周瑞家的听了,巴不得一声儿(指这句话),素日(平时)因与这几个人不睦,出来了便命一个小厮到林之孝家传凤姐的话,立刻叫林之孝家的进来见大奶奶,一面又传人立刻捆起这两个婆子来,交到马圈(马厩,马棚)里派人看守。

林之孝家的不知有什么事,此时已经点灯,忙坐车进来,先见凤姐。至二门上传进话去,丫头们出来说:“奶奶才歇了。大奶奶在园里,叫大娘(对年长妇人的尊称)见了大奶奶就是了。”林之孝家的只得进园来到稻香村,丫鬟们回进去,尤氏听了反(反而)过意不去,忙唤进他(她)来,因笑向他(她)道:“我不过为找人找不着因问你,你既去了,也不是什么大事,谁又把你叫进来,倒要你白跑一遭(一趟)。不大的事,已经撒开手(丢开手,这里是处理好的意思)了。”林之孝家的也笑道:“二奶奶打发人传我,说奶奶有话吩咐。”尤氏笑道:“这是那(哪)里的话,只当(以为)你没去(没回去),白问(这里是随口问一句的意思)你。这是谁又多事(多管闲事)告诉了凤丫头,大约周姐姐说的。家去歇着罢,没有什么大事。”李纨又要说原故,尤氏反拦住了。

林之孝家的见如此,只得便回身出园去。可巧遇见赵姨娘,姨娘因笑道:“嗳哟哟,我的嫂子!这会子(这时候)还不家去歇歇,还跑些什么?”林之孝家的便笑说何曾不家去的,如此这般(如此,这样,指代省略的某一情节)进来了。又是个齐头故事(无头公案。齐头:切砖刀,为泥水匠之切口。砖被瓦刀砍齐,成无头、齐头)。赵姨娘原是好察听(打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平时)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指拉关系,套交情),互相连络,好作首尾(比喻相呼应)。方才之事,已竟闻得八九,听林之孝家的如此说,便恁般(这般)如此告诉了林之孝家的一遍,林之孝家的听了,笑道:“原来是这事,也值一个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开恩(宽容大度的意思)呢,就不理论(理睬,过问),心窄(气量狭小)些儿,也不过打几下子就完了。”赵姨娘道:“我的嫂子,事虽不大,可见他(她)们太张狂了些。巴巴(专门)的(地)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算(耍弄。顽:同“玩”)你。快歇歇去,明儿还有事呢,也不留你吃茶去。”

说毕,林之孝家的出来,到了侧门(边门)前,就有方才两个婆子的女儿上来哭着求情。林之孝家的笑道:“你这孩子好糊涂,谁叫你娘吃酒混说了,惹出事来,连我也不知道。二奶奶打发人捆他(她),连我还有不是(过错)呢。我替谁讨情(求情)去。”这两个小丫头子才七八岁,原不识事(懂事),只管哭啼求告。缠的(得)林之孝家的没法,因说道:“糊涂东西!你放着门路(指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去,却缠我来。你姐姐现给(嫁给)了那边太太作陪房费大娘的儿子,你走过去告诉你姐姐,叫亲家娘和太太一说,什么完不了的事!”一语提醒了一个,那一个还求。林之孝家的啐道:“糊涂攮的(骂人的话,指糊涂东西养的。攮:nǎng,)!他(她)过去一说,自然都完了。没有个单放了他(她)妈,又只打你妈的理。”说毕,上车去了。

这一个小丫头果然过来告诉了他(她)姐姐,和费婆子说了。这费婆子原是邢夫人的陪房,起先也曾兴过(这里是受宠,当权的意思)时,只因贾母近来不大作兴(这里是不待见,不喜欢的意思)邢夫人,所以连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凡贾政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个个)皆虎视耽耽(形容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耽耽:怒视的样子)。这费婆子常倚老卖老(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轻视别人。卖:卖弄),仗着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地)出气(发泄气愤)。如今贾母庆寿这样大事,干看(看着而无办法)着人家逞才卖技(显示自己的本领,夸耀自己的技能)办事,呼幺喝六(原指掷色子时的喊声。这里形容盛气凌人的样子。幺、六:指色子的点子)弄手脚(比喻暗中耍弄手段),心中早已不自在,指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人,实际上骂别人),闲言闲语(指在背后谈论一些难听的话)的(地)乱闹。这边的人也不和他(她)较量(计较)。如今听了周瑞家的捆了他(她)亲家,越发(更加)火上浇油(比喻令人更加恼怒),仗着酒兴(酒后的兴奋状态),指着隔断的墙大骂了一阵,便走上来求邢夫人,说他(她)亲家并没什么不是(过错),“不过和那府里的大奶奶的小丫头白(毫无目的)斗(斗嘴,争吵)了两句话,周瑞家的便调唆(挑拨)了咱家二奶奶捆到马圈里,等过了这两日还要打。求太太——我那亲家娘也是七八十岁的老婆子——和二奶奶说声,饶他(她)这一次罢。”

邢夫人自为(自从)要鸳鸯之后讨了没意思(讨了没趣,丢了面子),后来见贾母越发(更加)冷淡了他(她),凤姐的体面(面子)反胜(超过)自己,且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她)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形容不在意),自己心内早已怨忿不乐,只是使不出来。又值这一干(一些)小人在侧(身边),他(她)们心内嫉妒挟怨(怀恨,怀有不满)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里造言生事(捏造谎言,挑起纠纷),调拨(挑拨)主人。先不过是告(控告)那边的奴才,后来渐次告到凤姐“只哄着老太太喜欢了他(她)好就中(从中,居中)作威作福(形容滥用职权,横行霸道),辖治(管束,压制)着琏二爷,调唆(挑拨,背后怂恿)二太太,把这边的正经(正式的)太太倒不放在心上。”后来又告到王夫人,说:“老太太不喜欢太太,都是二太太和琏二奶奶调唆的。”邢夫人纵是铁心铜胆(比喻人心肠又狠又硬,不动感情)的人,妇女家(女人家。这里是女人家耳根软的意思)终不免生些嫌隙(因不满或猜疑而嫌恶)之心,近日因此着实(确实)恶绝(憎恨,厌恶)凤姐。今听了如此一篇话,也不说长短(是非,好坏)。

至次日一早,见过贾母,众族人都到齐,坐席(入席)开戏(演戏)。贾母高兴,又见今日无远亲,都是自己族中子侄辈,只便衣常妆(穿着平常的衣服)出来,堂上受礼(接受别人的磕头跪拜等礼节)。当中独设一榻,引枕(一种圆墩形的倚枕,卧时可以枕在头下)、靠背(专供半卧半坐时垫在腰部的枕状物)、脚踏(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俱全,自己歪在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上。榻之前后左右,皆是一色(一样,相同)的小矮凳,宝钗、宝琴、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姊妹等围绕。因贾㻞之母也带了女儿喜鸾,贾琼之母也带了女儿四姐儿,还有几房的孙女儿,大小共有二十来个。贾母独见喜鸾和四姐儿生得又好,说话行事与众不同,心中喜欢,便命他(她)两个也过来榻前同坐。宝玉却在榻上脚下与贾母捶腿(用拳头轻轻击打腿部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首席(酒宴上最尊的席位)便是薛姨妈,下边两溜(两排)皆顺着房头(指家族分支)辈数下去。帘外两廊都是族中男客,也依次而坐。先是那女客一起(一批,一拨)一起行礼,后方是男客行礼。贾母歪在榻上,只命人说“免了罢”,早已都行完了。然后赖大等带领众人,从仪门(指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直跪至大厅上,磕头礼毕,又是众家下(家中)媳妇(指已婚的女仆),然后各房的丫鬟,足闹了两三顿饭时。然后又抬了许多雀笼来,在当院中(指院子当中)放了生(做善事,把捕获的鱼鸟等小动物放掉)。贾赦等焚过了天地寿星纸(指庆寿时向天地和寿星祈福延寿焚烧的纸钱之类),方开戏饮酒。直到歇了中台(旧时演戏,演到一半时演员要暂歇休息,然后继续演唱,这种暂歇,称为“中间煞锣”,或叫“歇中台”),贾母方进来歇息,命他们取便(自便,随意),因命凤姐儿留下喜鸾、四姐儿顽(玩)两日再去。凤姐儿出来便和他(她)母亲说,他(她)两个母亲素日(平时)都承(受到)凤姐的照顾,也巴不得一声儿(这句话)。他(她)两个也愿意在园内顽(玩)耍,至晚(当晚)便不回家了。

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求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这里指过寿),发狠(严肃对待,认真)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指帮助和救济贫穷老弱的人。周:救济),咱们家先倒折磨起老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面子),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她)们罢。”说毕,上车去了。

凤姐听了这话,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比喻弄不清怎么回事,不知底细或缘由),憋得脸紫涨,回头(转身)向赖大家的等笑道:“这是那(哪)里的话。昨儿因为这里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尽让他(她)发放(发落,处置),并不为得罪了我。这又是谁的耳报神(比喻暗中通风报信的人)这么快。”王夫人因问为什么事,凤姐儿笑将昨日的事说了。尤氏也笑道:“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好事,爱管闲事)了。”凤姐儿道:“我为你脸上过不去(不好意思),所以等你开发(发落,处置),不过是个礼(礼数)。就如我在你那里有人得罪了我,你自然送了来尽(听任)我。凭(不管)他是什么好奴才,到底(终究)错不过(超不过)这个礼去。这又不知谁过去没的(没有,没得)献勤儿(献殷勤,讨好),这也当一件事情(当一回事。意谓事情很小,不值一说)去说。”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得)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表面应酬的礼节)。老太太的千秋(寿辰)要紧,放了他(她)们为是。”说着,回头(掉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凤姐由不得(不禁,不由地)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地)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偏是贾母打发了琥珀来叫立等(即刻等着)说话。琥珀见了,诧异道:“好好的,这是什么原故?那里立等你呢。”凤姐听了,忙擦干了泪,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过来。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屏风的一种,多扇连在一起,可以折叠,起装饰和遮隔作用)?”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一种供炕上用的能移动和折迭的小屏风)。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也称刻丝、缂绣。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织造时,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需要处与细蚕丝经线交织。故其经线纵贯织品,而纬线则不能横贯全幅。织品当空照视时,其图案花纹,似刻镂而成)‘满床笏’(这里指缂丝上的图案。表现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笏:古时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上面可以记事),一面是泥金(金屑涂料,用于书画和涂饰等)‘百寿图’(以百个不同体式的“寿”字组成的“寿”字图案)的,是头等(上等,最好)的。还有粤海将军(镇守南粤海疆的武官。粤海:指广东一带的海域)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好好)搁着,我要送人的。”凤姐儿答应了。

鸳鸯忽过来向凤姐儿面上只管瞧,引的(得)贾母问说:“你不认得他(她)?只管(只顾)瞧什么。”鸳鸯笑道:“怎么他(她)的眼肿肿的,所以我诧异,只管看。”贾母听说,便叫进前来,也觑着眼(眯缝着眼睛)看。凤姐笑道:“才(刚才)觉的(得)一阵痒痒,揉肿了些。”鸳鸯笑道:“别又是受了谁的气了不成?”凤姐道:“谁敢给我气受,便受了气,老太太好日子(喜庆日子,这里指寿辰),我也不敢哭的。”贾母道:“正是呢。我正要吃晚饭,你在这里打发(照料)我吃,剩下的你就和珍儿媳妇吃了。你两个在这里帮着两个师傅替我拣佛豆儿(旧时风俗之一。生日这天,众人一面念佛,一面拣豆,叫“拣佛豆儿”),你们也积积寿(这里是积德,使寿命延长的意思),前儿你姊妹们和宝玉都拣了,如今也叫你们拣拣,别说我偏心(偏向一方,不公正)。”

说话时,先摆上一桌素的来。两个姑子(尼姑)吃了,然后才摆上荤的,贾母吃毕,抬出外间。尤氏、凤姐儿二人正吃,贾母又叫把喜鸾、四姐儿二人也叫来,跟他(她)二人吃毕,洗了手,点上香,捧过一升(量粮食的器具)豆子来。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佛经中的唱词),然后一个一个的(地)拣在一个簸箩内,每拣一个,念一声佛。明日煮熟了,令人在十字街结寿缘(将拣来的佛豆煮熟,在街口分送行人,以求添寿,叫做“结寿缘”)。贾母歪着听两个姑子又说些佛家的因果善事(指佛教所宣扬的为来生得到好报而行善的事)。

鸳鸯早已听见琥珀说凤姐哭之事,又和平儿前打听得原故。晚间人散时,便回说:“二奶奶还是哭的,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难堪)。”贾母因问为什么原故,鸳鸯便将原故说了。贾母道:“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为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这是太太素日(平时)没好气(不高兴),不敢发作(发脾气),所以今儿拿着这个作法子(意即“扎筏子”。指惩戒某人,以威慑众人),明是当着众人给凤儿没脸罢了。”正说着,只见宝琴等进来,也就不说了。

贾母因问:“你在那(哪)里来。”宝琴道:“在园里林姐姐屋里大家说话的。”贾母忽想起一事来,忙唤一个老婆子来,吩咐他(她):“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用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形容非常势利。体面眼:专仰视体面人的眼,犹势利眼),未必把他(她)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她)们,我听见可不依。”婆子应了方要走时,鸳鸯道:“我说去罢。他(她)们那(哪)里听他(她)的话。”说着,便一径(径直)往园子来。

先到稻香村中,李纨与尤氏都不在这里。问丫鬟们,说“都在三姑娘那里呢。”鸳鸯回身又来至晓翠堂,果见那园中人都在那里说笑。见他(她)来了,都笑说:“你这会子(这时候)又跑来做什么?”又让他(她)坐。鸳鸯笑道:“不许我也逛逛么?”于是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李纨忙起身听了,就叫人把各处的头儿唤了一个来。令他(她)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无须多说的意思)。

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得)到(周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年纪轻,体力强。壮:健壮)的人捆上十个(形容很多人加在一起)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形容乖巧机智,略含贬意),还离脚踪儿不远(这里形容接近贾母的水平。脚踪儿:脚印儿)。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她)也可怜见儿的(可怜的样子)。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比喻细小的差错),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做人)是难作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灵活处事的手段),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指下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本意指治了这病,却添了那病。这里比喻顾此失彼)。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手下)奴字号(指奴仆身分的人)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稍微)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说闲话),就是挑三窝四(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平静无事的日子)。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哪)里较量(计较)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指普通人家)人少,虽然寒素(家道清贫)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形容女孩子非常高贵)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宝玉道:“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这里指庸俗的话),想那俗事(指日常生活中的事),只管安富尊荣(指尽情享受富贵安乐的生活)才是。比不得(不能相比)我们没这清福(悠闲自在的福气),该应浊闹(胡闹,这里指糊涂地混日子)的。”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形容心中毫无牵挂),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玩)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往后的事情)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指不务正业,不求上进)的,终老(一直到老)在这里,难道他(她)姊妹们都不出门(出嫁)的?”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这里是凭空、白白地的意思)长了一个胎子(模样,形貌),究竟(终究)是个又傻又呆的。”宝玉笑道:“人事莫定(指人生变幻无常,难以把握),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称心如意)一辈子了。”众人不等说完,便说:“可是又疯了,别和他说话才好。若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喜鸾因笑道:“二哥哥,你别这样说,等这里姐姐们果然都出了阁(出嫁),横竖(反正)老太太,太太也寂寞,我来和你作伴儿。”李纨、尤氏等都笑道:“姑娘也别说呆话,难道你是不出门(出嫁)的?这话哄谁。”说的(得)喜鸾低了头。当下已是起更(指夜间第一次打更)时分,大家各自归房安歇,众人都且不提。

且说鸳鸯一径(径直)回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角门虚掩,犹未上闩。此时园内无人来往,只有该班(值班)的房内灯光掩映(若隐若现),微月半天(新月挂在半空中)。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偏生(偏偏)又要小解(小便),因下了甬路(指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寻微草(小草)处,行至一湖(这里是片的意思)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睛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她)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丛藏躲。鸳鸯眼尖(形容眼光敏锐),趁月色见准(看到)一个穿红裙子梳鬅头(一种发髻高而松的发式。鬅:péng,头发散乱的样子)高大丰壮(丰满壮实)身材的,的是(的确是)迎春房里的司棋。鸳鸯只当他(她)和别的女孩子也在此方便(婉辞,指排泄大小便),见自己来了,故意藏躲恐吓着耍(戏耍),因便笑叫道:“司棋,你不快出来,吓着(吓坏)我,我就喊起来当贼拿(捉,抓)了。这么大丫头了,没个黑家白日(不分白天黑夜)的只是顽(玩,闹)不够。”

这本是鸳鸯的戏语(玩笑话),叫他(她)出来。谁知他(她)贼人胆虚(比喻人做了坏事或见不得人的事而心中不安),只当鸳鸯已看见他(她)的首尾(指男女间的暧昧关系)了,生恐(生怕,惟恐)叫喊起来使众人知觉(知晓)更不好,且素日(平时)鸳鸯又和自己亲厚(指关系亲密,感情深厚)不比(不同于)别人,便从树后跑出来,一把拉住鸳鸯,便双膝跪下,只说:“好姐姐,千万别嚷!”鸳鸯反(反而)不知因何,忙拉他(她)起来,笑问道:“这是怎么说?”司棋满脸红胀,又流下泪来。鸳鸯再一回想(回忆,细想),那一个人影恍惚(不真切,模模糊糊)像个小厮,心下便猜疑了八九,自己反羞的(得)面红耳赤(形容羞愧、窘迫的样子。赤:红),又怕起来。因定了一会,忙悄问:“那个是谁?”司棋复跪下道:“是我姑舅(姑表)兄弟。”鸳鸯啐了一口,道:“要死,要死。”司棋又回头悄道:“你不用藏着,姐姐已看见了,快出来磕头。”那小厮听了,只得也从树后爬出来,磕头如捣蒜(形容频频磕头)。

鸳鸯忙要回身(转身),司棋拉住苦求,哭道:“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比喻宽容或开脱)要紧!”鸳鸯道:“你放心,我横竖(反正)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一语未了,只听角门上有人说道:“金姑娘已出去了,角门(指院子的旁门)上锁罢。”鸳鸯正被司棋拉住,不得脱身,听见如此说,便接声道:“我在这里有事,且略住手(停手,这里是等一下的意思),我出来了。”司棋听了,只得松手让他(她)去了——

0 阅读:4

芹梦轩红楼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