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脾胃科宋金玲,从医已经近40多年了,你是否常感浑身无力、胃口差,甚至终日精神不振、嗜睡懒动?这可能是脾气虚弱、体内湿气过重所致。
脾虚之人往往容易湿气缠身。脾主肌肉,当脾虚时,肌肉张力减弱,人自然就容易感到疲劳。而湿邪滞留体内,更会让人感觉身体发沉、头脑昏蒙。观察舌苔,若见白腻,这便是湿气的典型表现。
湿气究竟从何而来?
一是饮食油腻,消化不良,堆积成湿;二是内脏消化能力不足,即便少量进食也易腻滞成湿;三是受环境、季节等外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湿。
脾虚湿盛之人,常有以下症状:食欲差、腹胀、大便溏黏、舌边有明显齿痕、腹痛腹硬、身体浮肿且按压凹陷、皮肤失去弹性且易出油长痤疮,甚至空气稍潮湿便易得湿疹。
而湿邪与寒、热结合,又可分为湿寒与湿热两种体质。
湿寒者舌淡红、舌苔白腻、大便稀烂或如水状、女性白带偏多、手脚冰冷且怕冷易水肿;湿热者舌偏红、舌苔黄腻、大便质黏臭秽、肛门灼热感强烈、大便量少色黄、女性白带量多色黄味重,且多面油易生暗疮粉刺、体味重、眼干目赤。
当然,无论是湿寒还是湿热体质,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如容易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身体沉重疲倦、头重脚轻以及眼睛面部容易浮肿等。

张女士,45岁,近期总是感到头重头晕、四肢乏力,工作上也提不起精神,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同时,她还出现了明显的食欲不振,饭后腹胀腹痛,并伴有腹泻、白带增多等症状。经查体发现,张女士面部暗沉,舌苔白厚,舌边有明显齿痕,被辨证为寒湿困脾证。
寒湿内盛:寒湿之邪容易阻滞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头重头痛、四肢沉重等症状。
水湿泛滥:寒湿之邪使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下注于大肠,出现大便溏泄。
中阳受困:寒湿之邪使脾胃阳气受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针对张女士的病情,以健脾利湿、温中散寒为调理原则,采用了中药方剂——健脾温中散寒汤进行治疗。
该方剂由干姜、苍术、桂枝、肉桂、羌活、藿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燥湿健脾、祛风止痛的功效。
温阳散寒:干姜、肉桂等药物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有助于驱散体内寒湿之邪。
燥湿健脾:苍术、藿香等药物能燥湿健脾、调和脾胃功能,使脾胃能正常运化水湿。
祛风止痛:羌活等药物能散风寒、胜湿止痛,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经过两个月的中药调理,张女士的头重头晕、肢体乏力的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大便泄泻、白带增多的情况也有明显改善。她的面部气色逐渐好转,舌苔也变得薄白,舌边齿痕减轻,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