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教训:闷声搞钱,绝不带熟人!

元柳谈商业模式 2025-03-14 10:16:51

迪士尼百万美食博主大表哥怎么也想不到,一条仅亲友可见的接广朋友圈,竟成了他职业生涯的滑铁卢。

当他还在为接到推广欣喜时,他的朋友反手就把他给举报了——那些曾为他点赞的"亲友",转身就将截图发到了迪士尼总部。

这个用五年时间搭建的梦幻事业,在熟人嫉妒的暗箭中轰然崩塌。

这让我想到新车开回村的那个春节,让我看清了人性深渊。

大前年我把新车开回老家时,正沉浸在过年团聚的喜悦里。

可第二天清晨,车子的保险杠就被被人划了一条很深的伤口,且一看就是很重的钝物所刺,因为是监控盲区,至今都不知道是谁。

那些“熟人”他们可以笑着夸你"出息了",也能在暗处用钝器发泄扭曲的快感。

朋友圈太容易成为熟人茶余饭后的毒药

今年我弟因工作原因被派去俄罗斯出差,本着想记录心情,发了朋友圈,没有屏蔽亲友。

那些人表面上笑着夸赞我父母教出来的孩子有出息,背地里又狠狠的嫉妒着我们家。

他在成为亲戚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时,也在激起某些人嫉妒的心理。

后来我总结了一些“保命建议”

●朋友圈一定要设结界:所有涉及工作成就、资产变动的内容,必须屏蔽"亲戚""同乡""老同学"三大高危群体。

●必要时家族群上演苦情戏码:教会父母用"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公司裁员人心惶惶"当护身符。

●当邻居试探时,要让他们听见信用卡账单的无奈,而不是银行卡余额的回响。

●重要隐私上物理锁:给老家门窗加装智能摄像头,贵重物品存放银行保险箱。别让那些突然登门的"热心亲戚",有机会窥见你真实的生存状态。

心理学中的"螃蟹效应"在熟人社会尤为致命:当竹篓里有一只螃蟹快要爬出时,其他螃蟹会疯狂地把它拽下来。那些笑着夸你出息的人,往往最先准备好拽你的钳子。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刻在人性基因里的生存本能——你可以优秀,但不能比我优秀太多。

以下是职场人的"暗度陈仓"搞钱指南

同事不是战友,而是潜在竞争对手。真正的聪明人会在办公室把"搞钱"的痕迹伪装成"躺平"的模样。

1. 副业防暴雷

接单尽量用「代号」:给客户备注"张建材""李灯具",聊天记录定期迁移到云端

收入走「防火墙」:用父母/配偶银行卡收款,绑定非本人实名支付账号

2. 职场晋升要低调

涨薪要说是"公司普调3%"

升职后立刻买杯奶茶在工位叹气:"管理岗真不是人干的"

被夸业绩时转移焦点:"多亏王哥教我那个公式"

3. 资源掠夺反制策略

当同事试探你客户资源时:

❌ "最近确实签了个大单"

✅ "别提了,甲方换了三波人,尾款还没结清"

当领导关心你职业规划时:

❌ "准备冲击管理层"

✅ "就想跟着您多学几年"

调查显示,72%的副业曝光和升职被停源于熟人或同事的"偶然发现"。

成年人的体面,是从学会"藏富"开始。

闷声搞钱的真谛不在能力,而在演技:

工资到账立刻还房贷截图发给父母:"又月光了"

跳槽涨薪50%要说时:"新公司离家近"

副业月入过万想发朋友圈时:"终于把花呗还清了"

下回聚餐,当同事炫耀新客户时,记得举起杯子苦笑:"真羡慕你啊,我那个客户昨天刚破产..."

你要让熟人都觉得你勉强温饱,才能偷偷筑起自己的财富堡垒。

能让熟人知道的,永远要比真实情况低三个档次;让父母传递的,必须比实际情况惨五分颜色。

这不是虚伪,而是给生活穿上的防弹衣。

-END-

0 阅读:11

元柳谈商业模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