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不要高估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人性的逐利规则

元柳谈商业模式 2025-03-20 13:08:34

《天道》是根据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我多年前看过这部剧,今年再次二刷。

《天道》中,丁元英用一场“杀富济贫”的商业实验,撕开了人际关系的温情面纱,也揭穿了人性最原始的生存法则——利益面前,情义可折腰;规律之下,道德需让路。

人到中年,最怕两件事:

以为自己是别人世界的主角,却活成了他人棋盘上的弃子;

以为感情能跨越利益的沟壑,却被现实的冷水泼得猝不及防。

这本书用一记耳光提醒世人:别高估关系,别低估人性。

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道德恩典

王庙村的村民曾以为丁元英是救世主,跪求他“给条活路”。但当格律诗公司濒临破产时,叶晓明、刘冰等人连夜退股,生怕被拖累;冯世杰虽保留一线良知,却仍选择明哲保身。

《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非道德施舍。

丁元英用王庙村实验证明:救世主从不存在,真正的破局者,永远是那些能提供“认知差”的人。

人性逐利是天道,道德只是遮羞布

乐圣公司董事长林雨峰,曾是音响行业的“江湖大哥”。

他重情义、讲规矩,却在丁元英的“价格战”中一败涂地,最终驾车冲下悬崖。临死前他怒吼:“强盗!你凭什么!”

丁元英曾说“生存法则很简单,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人性的逐利规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赤裸。

公司裁员时,HR不会因为你是“十年老员工”而手下留情;

朋友合作时,对方不会因为“当年情分”而放弃利益最大化;

婚姻破裂时,财产分割的算盘声往往比誓言更响亮。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他们的自利心。”

承认人性的逐利性,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破局之道:把自己活成“规则”,而非“关系”

书中真正的赢家,是肖亚文。

格律诗危局中,叶晓明等人仓惶退场,她却抵押房产逆势接盘;

诉讼谈判时,乐圣公司威逼利诱,她靠法律条文和商业逻辑破局;

成为董事长后,她冷静踢走贪得无厌的刘冰,毫无道德包袱。

丁元英评价她:“你这类人,骨子里是强势文化属性。”

反观刘冰,至死都抱着“靠关系上位”的幻想。他私藏公司文件要挟肖亚文,得到的只有一句:“你找死。”

丁元英有句金句“想要干好事,别把自己太当人;想要做好人,别把别人太不当人。”

真正的强者,既能俯身与弱者共情,也能抽身用规律破局。

写在最后

《遥远的救世主》中最深刻的启示,不是“天道酬勤”,而是“天道无情”:

丁元英布局再精妙,救不了王庙村的“等靠要”的弱者思维;

芮小丹活得再纯粹,逃不过暴徒的枪子;

刘冰算计再多,抵不过人性贪婪的反噬。

人活一世,与其期待救世主,不如成为自己的“天道”:

看透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互换;

接纳人性的底层是趋利避害;

用规律代替情感做决策,用规则代替道德判是非。

正如书中所言:“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真正的救赎,从不是他人的怜悯,而是对规律的敬畏,对人性的清醒,以及对自我的永不辜负。

0 阅读:3

元柳谈商业模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