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清明祭祖是感恩是守护是责

马兰文化 2024-04-07 12:32:35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风吹拂着大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这繁忙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放下手中的琐事,回归故土,去祭奠我故去的先辈。对我来说,回家乡祭祖,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种传统仪式,更是为了感受那份深沉的家族情怀,不忘初心。于是我和小弟在老伴的陪同下,来到了故乡山东莘县朝城韩马庄。

踏进家乡的田野,每一寸土地都深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而在其中,祖坟无疑是承载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村庄的悠悠岁月和厚重文化。莘县朝城,那里也有着几座这样古老的祖坟,其中安息着我从没有见过面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的父辈,但是它们却见证了村落的诞生、发展和变迁,承载着我们的乡愁与记忆。

然而,时至今日,这片祖坟已经面目全非。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原本嵌在苗圃中心地段的祖坟,周边被改造为鱼池,墓墙坍塌,坟冢塌陷,古老的墓地似乎在诉说着它的现状——荒凉与不堪。这让我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游子心中充满了遗憾与忧虑,我曾经多次再问:这样的祖坟,该如何继续守护,怎样传承我们家族的历史?

答案是明确的,家乡的祖坟必须修整,这不仅仅是为了修复一座建筑,更是为了守护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精神。祖坟的整修,既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它不仅关乎家族的尊严,更关乎一个家族的灵魂。

整修家乡祖坟的过程,将是一场文化的洗礼,也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参与其中,将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这不仅是一次整修,更是一次感恩、守护和传承。

祖坟修整,不能脱离家乡的风俗习惯,我首先征集家乡亲人和同族乡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整修意见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

在整修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保护祖坟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尽量恢复其历史风貌。对于墓碑时间久远,我买来毛笔和油漆进行修复,使其字迹清晰、形态完整;对于坍塌的墓墙,我按照原有的建筑风格重新加固加高,坍塌的坟冢我租来挖掘机进行提高和加固;我带着敬意,细心打扫每一座墓冢,修剪周围的草丛。此外,我还淋着小雨专程跑到20公里外的一家苗圃,买回几棵柏树,刻意为场地打造出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

整修祖坟的过程,不仅是物质上的修复,更是精神上的感恩。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敬畏祖先,传承家族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经过二天的整修,老家祖坟焕发出新的生机。墓碑斑驳的字迹、墓墙清新的风貌、墓冢庄重的氛围,共同构成了祖坟新的风景线。它不仅见证了村落的沧桑岁月,更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激发着游子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整修祖坟的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启示:守护家园,传承历史,是子孙后代应该肩负的责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祭之以礼,丧葬之事,哀敬为主”的观念。祭祖仪式的历史渊源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祖仪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每逢清明,不论贵贱老幼,都要回到祖先的墓前,进行祭拜。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族历史的铭记。

在当代社会,祭祖不仅仅是一种信仰,祭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墓前,我们应该明白: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我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清明祭祖”,这四个字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了子孙后代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是家族精神的传承。祭祖不仅是追忆先人,更是教育子孙后代,培养他们尊老敬老、饮水思源感恩的品质。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0 阅读:0

马兰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