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面对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我军实施了自卫反击作战,而在我军做战前动员时,担任前指指挥的张国华中将,对部队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
“一定要活捉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记住,必须活捉”。
当时就有部下问张将军,“要是这达尔维在战场上自尽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张将军淡淡一笑,对提问的部下说,“要是这家伙在战场上自尽,那就说明你们的动作太慢”。
此话一出,众人哄堂大笑。
那么,这个被张将军点名要将其活捉的达尔维是何方神圣呢?我军最终有没有将其成功活捉呢?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当年的这段历史。
011959年,印度政府公然叫嚣,试图将中印边界东段约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西段约有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据为己有。
对于印度政府的这个无理要求,我方自然是予以拒绝,而在遭到拒绝后,印度政府反而变本加厉,持续在中印边界制造争端。
不仅如此,印度还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态度视为软弱可欺,继而得寸进尺的不断蚕食我国边境。
甚至在1962年上半年时,印度更是狂妄的声称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之后,更是大规模的在边境集结军队。展开其一系列侵略、行动。
面对印度的得寸进尺,我国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与忍耐,但鉴于印度“蹬鼻子上脸”的行为,最终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对入侵印军实施自卫反击。
按照军委指示,我军西藏、新疆的边防部队迅速集结并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分别成立前指(前线指挥部)。
这其中,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将军,主要负责边境东段指挥,西段则由时任和田军分区副军长何家产将军(少将)负责。
两位将军接到命令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为迎击入侵的印军做好了充足的战前准备。
且不说何家产将军是如何部署的,我们单说张国华将军这边。
张国华将军,是我军中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同时也是一位军政兼优的干才,当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国华将军带领的二野18军,曾和国军五大主力其中的“整11师”数次交手丝毫不落下风,最终,该师在淮海战役中北全歼。
新中国成立后,张国华将军以及18军虽说没有参加抗美援朝,但却在藏区多年,期间为稳定藏区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面对号称王牌的印军,张国华将军丝毫不惧,表示有极大的信心打赢这场边境自卫反击战。
当时,总长罗瑞卿就问张国华将军,有打赢的信心依据是什么?张将军就回答,“敌人虽号称是王牌军,但比蒋军可差远了”。
言外之意,蒋军都败在解放军的手里,更何况印军呢?
当然,信心归信心,充分做好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做好战前动员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战前的动员大会上,张国华将军提出的一个要求,却逗笑了所有人。
02这个要求,便是前文提到了“活捉印军准将达尔维”,之所以要重点提到此人,是因为此人以及其所在的部队,确实不简单。
达尔维
达尔维全名为季·普·达尔维,祖籍乃是印度孟买人,此人从军经历相当长,早在1942年便投身军旅,期间在1944年时,此人还参加了英帕尔战役,其所在的第17英印师尽管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但也给日军予以重创。
最终,日军不得不溃败而去,正是凭借此战中的战功,达尔维晋升为上尉连长
印度独立之后,达尔维印度陆军中历任多个职务,还曾官至陆军司令部参谋,而到了1962年,他开始担任了印度第7旅旅长一职。
说到这个印军第7旅,在印度的历史上也算是一支相当能征善战的部队。
印军第7旅,隶属于印度陆军西南司令部第1军第4师,而这个第4师,是印度的王牌部队,曾在二战时期转战非洲以及欧洲战场,其中在非洲战场作战时,痛击过有着“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军团。
而第7旅,则是第4师的精锐力量,所以,本身就有丰富从军经历,也自认为见识过大场面的达尔维,在出任该旅旅长后,可以说是信心满满。
在他看来,有这么一支精锐主力在手,什么样的军队都不足为惧。
不仅是手里有王牌精锐主力,同时,当时按照印度方面的部署,达尔维所在的第7旅驻扎在中印边境的克节朗一带,该地带山高林密,借助地形优势,第7旅在这里摆好了架势,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口袋的阵型。
既是精锐,又占据地利,还有阵型加持,因此,达尔维在当时更是自信爆了棚,他认为,中国军队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而相比于印军这支还算是赫赫有名的部队来说,我军当时的部队,至少在名气上,远不如敌人的名气大。
自印度在我国边境小动作不断后,我军西藏军区于1962年的6月,即组建前进指挥部,并成立代号“藏字419部队”。
这支部队虽说在藏区多年,但从未和印军交过手,所以,面对自己号称自己是王牌精锐的第7旅,战士们不免有些心里没底气打,担心自己要是打的不好,会给祖国抹黑。
对于这种情况,张国华将军看在眼里,而为了鼓励大家的士气,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高昂的士气,在战前,张国华将军特意做了一次动员。
动员大会上,张国华将军举了很多例子,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解放军与蒋军之间的战斗例子,同时告诉大家,对面的印军第7旅虽说号称所谓的王牌,但比蒋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张国华将军的鼓励下,官兵们有了充足的信心,而张国华将军见此情景,决定再给大家“添一把火”。
当时他就说,不仅要击败这个所谓的王牌精锐,还必须活捉对方的旅长达尔维。
张将军的言外之意,说白了就是减少大家对敌人的畏惧心理,让大家知道敌人并不可怕,所以才会特意叮嘱大家要抓活的达尔维。
此话一出,官兵们更是信心十足,当时就有个胆大的战士问张将军,“要是这达尔维因为战败,在战场上自尽咋办?”
听到这个问题,张将军就明白,大家已经有了充足的迎敌信心,而他也十分幽默,对这名战士说,“要是达尔维自尽,就说明啊,你们的动作太慢,不然,哪里会有他自尽的机会?”
简单几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确实,要是能动作更快的活捉到这个达尔维,那自然是不会让他有机会自尽的。
就这样,原本面对不熟悉的敌人所产生的底气不足心理,在张将军的巧妙动员鼓励下,至此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战士们高昂的士气和饱满的信心。
所以说,评价张国华将军是一位既能征善战,且军政兼优的全才,一点都不为过。
奔赴战场的藏字419部队
031962年9月11日,印军第7旅自达旺出发,其先头部队第9遮普营于当月14日抵达克朗节河谷,该旅其余部队也在不久后分别抵达预定位置。
随后,在印军陆军参谋长考尔的强硬要求下(当时达尔维曾申请炮兵掩护,但考尔却电告达尔维说,“英勇的步兵不需要炮兵掩护”),达尔维只得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往我军尺东哨所接近。
但印军刚进入尺东地区,就被我军发现,并被我军予以重创。
由于遭遇重创,达尔维曾向考尔电告可否再做打算,但当时已经被极度膨胀的印度陆军哪里会同意?依然要求达尔维按照原定计划进攻。
面对上司的毫不通融,达尔维也是发了狠,他认为之前的失败只不过是意外而已,加上自己手里拥有精锐的第7营,所以鼓起精神,准备筹划进攻事宜。
但我军这边,自然不会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在1962年的10月20日,随着张国华将军一声令下,我军炮兵群共计190余门各口径火炮,朝着克节朗河南岸的印军步兵第7旅展开了猛烈进攻。
此次炮火进攻,前后持续15分钟,霎时间可谓是天崩地裂。
这一点,在达尔维后来所著的回忆录《喜马拉雅的失策》就有详细的描述,他在书中就这么形容当时的场景:
三号桥对面的中国军队打了两发信号弹。紧接着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的炮弹倾泻在前沿山坡上。....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的炮响,有几分钟把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在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几分钟之内,第7旅即分崩离析。......我同各营的通讯联系很快也被切断
作为一名从军多年的军人,达尔维也预想过假如没有顶住解放军第一波攻势后的应对措施,因此他原本就设计了第二道防线,即在一个叫做章多的地方,利用地理优势组织部队固守。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解放军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更没想到自己的部队溃败的那么快,这第一波攻势下来,印军的信心就彻底被打崩。
所以,达尔维只能逃,在没有被炮弹击中之前,能逃多远逃多远。
而在逃跑的过程中,达尔维悲哀的发现,自己的部队不仅被解放军打的“七零八落,头尾不能相顾”,同时,他袁先生设计好的第二道防线所在地章多,也已经被解放军占领。
所以,再往章多跑就没有意义,达尔维只能换个方向,往深山里跑。
而在这座名为“扯冬摩天岭”的大山里,达尔维是吃尽了苦头,地形复杂难走不说,还缺乏食物,但他和身边的少量人员也不敢停留,生怕被解放军抓住,只能拼了老命往前逃去。
终于,在两天后,也就是10月22日,达尔维走出了这座大山,此时的他无比兴奋,因为他觉得,正是自己选择了“正确且高明的路线”,才逃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
但是,达尔维的高兴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我军追击印军的部队已经发现了他们。
当天上午,藏字419部队154团迫击炮2连奉命追击溃散的印军,为防止溃敌负隅顽抗,该连出发时携带了6门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以及充足的弹药。
这么一来,该连人均负重就达到了70斤以上,并且还要在高山地区行军,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但是该连全体不仅没有叫苦,反而个个斗志昂扬,在整个追击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掉队。
而在行军途中,该连就发现了不远处的森林里似乎有人影闪过,随即连长吴栓柱亲自带队冲入森林之中,确认是一股溃散的印军后,迅速采用我军的绝技“迂回穿插”,最终成功的将这支印军堵住。
不用说,这支被堵住的印军,正是达尔维一行。
而在被解放军堵住之后,达尔维一行只能缴械投降,不过在最开始,我军战士们并不知道俘虏中居然有印军的准将。
还是在当天晚上,藏字419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魏克发现了达尔维的身份,当时魏克派了一名翻译去落实和登记俘虏身份时,达尔维痛痛快快的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说了出来。
据魏克回忆,当时达尔维已经两天多没吃过东西,精神都有些恍惚,承认身份后第一件事,就是请求解放军给他一些吃的。
达尔维的被俘,是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印军被我军俘虏的级别最高的长官。
被俘的达尔维(居中者)
最后:
我军在克节朗地区的作战取得胜利之后,中央再次发表声明,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但印度方面对此却置若罔闻,反而继续在边境集结兵力,并多次对我边防部队进行反扑。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对入侵的印军再次展开自卫反,这便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作战,自当年11月16日打响,至11月21日胜利结束,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此战中,张国华将军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也成了我军一直沿用的响亮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