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停战在即?兰德公司预测俄军重建的四种可能路径

实事大家谈 2025-04-03 19:04:16

近期,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积极投身于俄乌冲突的斡旋之中,这场已持续三年之久的战争似乎迎来了一丝停战的曙光。美乌代表团在沙特的会谈成果初现,乌克兰已表示愿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为期 30 天的临时停火提议,只要俄罗斯点头,停火即可迅速实现。俄罗斯方面也回应称正了解相关声明,并计划与美方接触获取更多信息。倘若战争真的终止,历经战火洗礼的俄军势必会对这场冲突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对此,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俄军此轮重建可能实施的四种路径,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重建途径 1:绍伊古计划(一)主要内容

俄罗斯意图重建其武装部队,使总兵力规模超越 2022 年 2 月冲突爆发前的水平。鉴于俄乌冲突以来出现的新威胁,比如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扩充兵力成为当务之急。在重建过程中,陆军成为重点关照对象,毕竟在乌克兰战场上,陆军遭受了相当惨重的损失。在质量建军方面,俄罗斯采取选择性策略,这或许意味着要对国防采购战略进行调整,尤其可能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外,寻求某些先进技术。

(二)支持该重建计划的论据

部分观点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受挫并非源于军队的结构性缺陷,而是在高冲突环境下,领导层的指挥出现了问题。因此,俄罗斯有望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升军队质量,来弥补这些不足。

(三)前景展望

对于 “绍伊古计划” 的可行性,俄罗斯问题专家们意见不一。一些地区观察人士直言该计划不切实际,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他们觉得俄罗斯领导层也清楚计划存在的缺陷。还有人指出,虽然从理论上讲增加军队员额并非不可能,但要在提升部队质量方面进行大量投资,难度极大。在国防工业能力方面,同样存在争议。一部分人觉得俄罗斯有能力实现 “绍伊古计划” 的目标,至少在兵力数量上可以达标。因为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国防部门的财政投入,国防部门也有能力通过提高工资和提供其他激励措施来吸引劳动力。然而,另一些专家却指出,俄罗斯在劳动力、技术和供应链方面面临诸多掣肘,其科学资本和技术基础也在持续下滑。而且,俄罗斯民众是否愿意长期支持该计划所需要的高额国防投资,还是未知数。再者,工业产出的增加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国防生产力的提升,国防工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可能会让增加的国防预算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四)伙伴国的影响因素

俄罗斯与伙伴国的关系对 “绍伊古计划” 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此前,伊朗向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的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朝鲜方面,除了能提供苏联时期的军火库存外,其在经济和技术上,难以给予俄罗斯足够的支持,以助力 “绍伊古计划” 的成功实施,尽管朝鲜最近有派遣军队进入俄罗斯境内。

二、重建路径 2:重回旧模式(一)重建主要内容

这条路径意味着俄军将回归到 “新面貌” 改革之前的模式,打造大规模、机械化且以消耗为基础的军队,高度依赖征兵和动员。此模式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更加倚重并注重投资发展核威慑力量,而在提升军队常规质量方面的投入则相对较少。俄罗斯主要依靠国内技术,试图通过兵力数量优势或者采取非对称手段来弥补技术差距,而非从盟友处采购先进技术。

(二)支持该重建计划的论据

事实上,在乌克兰战争期间,俄军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得不重拾这种旧模式,例如依靠旧装备系统、凭借压倒性的火力以及兵力数量优势来作战。

(三)前景展望

从可行性角度来看,“重回旧模式” 对俄罗斯而言或许是一条更为现实的选择。有专家指出,俄罗斯军队长期以来形成了 “以数量为导向,以指挥官为中心” 的作战思维,这种思维的延续性使得回归旧作战模式的可能性增大。还有专家认为,俄罗斯可能会 “押宝” 数量建军,而非质量建军,军事决策者们或许认为可以通过数量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另外,“重回旧模式” 更加重视俄罗斯的核力量,而俄罗斯国家核公司 Rosatom 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该公司垂直整合,涵盖了从铀矿开采到核燃料生产、浓缩,再到核武器制造的整个周期。俄罗斯的核工业不仅能保障核力量的发展,还能向其他部门输送高科技。

(四)伙伴国的影响因素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紧密伙伴关系,将为这种侧重于数量增长的重建路径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合作,俄罗斯能够增加国防工业生产,获取更多的人员补充,从而进一步强化数量优势。此外,这种重建路径或许也反映了普京总统对战后重建的个人偏好。正如北约成员国的一位官员所说:“普京愿意承担更多风险,但他不愿意做出重大改变。所以,俄罗斯将依靠数量。因为时间紧迫,俄罗斯只能依赖现有的资源和熟悉的方式,也就是数量。”

三、重建路径 3:新的 “新面貌” 改革(一)重建主要内容

与 “重回旧模式” 截然不同,此路径强调俄罗斯将把投资重点放在提升军队质量上,而非增加数量。按照这一路径,俄罗斯将打造一支规模较小但质量上乘的部队,同时进行重大人事改革。俄罗斯会优先发展和运用非对称能力,以及强化情报、安全和特种部队建设。私营军事公司和其他非正规部队也将得到更具战略性的运用,并与正规武装部队实现更好的融合。

(二)支持该重建计划的论据

从本质上讲,“新的‘新面貌’改革” 是对路径 2(重回旧模式)的一种反向操作。它聚焦于质量建军,而非数量堆积。改革内容类似于 “新面貌改革” 初期的举措,不过重点放在那些改革不太成功(如人事改革)或者资源投入不足(如非接触作战能力)的领域。

(三)前景展望

然而,俄军长期以来对数量的依赖,使得领导层可能不太倾向于选择这条重建路径。尽管如此,仍有可能在俄罗斯武装部队的某些部门尝试推行这种模式,从而形成专家所说的 “专业化岛屿”。俄罗斯实现质量建军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和应用高科技的水平。

(四)技术的作用

俄乌冲突中,即便乌克兰军队使用的是较为老旧的西方装备,但这也足以让俄罗斯见识到西方技术的优势。俄罗斯意识到西方军事能力的相对领先地位,这或许会促使其领导人考虑采用 “新面貌” 改革的路径。但专家们也提醒,俄罗斯想要在整个武装部队全面实现质量提升并非易事。俄罗斯军队向来在留住技术人才方面存在困难,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大量技术专家纷纷离开俄罗斯,军工复合体内部现有的技术人员队伍也在不断老化。此外,随着制裁的持续,俄罗斯进口关键组件(如微芯片)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这也成为制约其质量建军的一大瓶颈。

四、重建路径 4:“新作战模式” 路线(一)重建主要内容

此路径意味着俄罗斯将在国防体制内进行重大的体制改革。为了在未来保持战略竞争力和军事关联性,俄罗斯武装部队将依据新的作战模式进行重建,这种新模式可能会融合现有其他模式的要素,比如借鉴美国和西方模式,或者参考中国模式。在重建过程中,俄罗斯将有选择性地进行质量建军,借助外部专业知识来改进作战理念和战术,利用关键的外部关系获取新技术,并积极发展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支持该重建计划的论据

苏联时期以及俄罗斯现有的作战模式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不佳,这一事实凸显了变革的必要性。这条重建路径承认 “新面貌” 改革以及当前的作战模式在乌克兰行不通,因此俄罗斯的国防机构和战略需要进行彻底重构,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三)前景展望

从战略角度看,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关联性,俄罗斯武装部队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作战模式,或者吸收其他先进模式(如美国、西方或中国模式)的优点。这种路径的出现,可能源于俄罗斯国内有影响力的军事思想家对未来冲突性质和军队架构的理论探索,进而推动领导层考虑实施更为激进的改革。然而,俄罗斯当前的政治和战略文化对采用新的作战模式形成了一定阻碍,尤其是那种以任务式指挥为核心、依赖下级主动性的作战模式。在俄罗斯的政治和战略文化环境下,军官在没有上级明确指令时,往往不敢擅自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专家指出,在这种 “被动选择” 的体制下,表现过于突出甚至可能受到惩罚。当然,如果在俄乌冲突中那些被迫在战斗中主动采取行动的地面部队指挥官能够在俄罗斯国防机构中获得晋升,那么向以任务式指挥为中心的作战模式转变或许会更具可行性,但就目前来看,俄罗斯改变其武装部队作战方式的可能性较小。

(四)伙伴国的影响力

在这条重建路径中,俄罗斯将积极寻求国外的专业知识,以改进自身的作战行动和战术,并利用与伊朗、朝鲜等国的关键外部关系,获取新技术,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可能会认为,自身可以且应该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而不必过度依赖他国。

随着俄乌冲突停战曙光的出现,俄军的重建方向备受关注。兰德公司提出的这四种重建路径,为我们分析俄军未来发展提供了多个视角,究竟俄罗斯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实事大家谈

简介:与读者分享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