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撤退苏联以后,周保中一度和苏联军官产生不愉快,原因何在?

人文之光啥 2025-02-14 05:48:54

东北抗联,虽然在规模上不如关内的红军(包括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但是却坚持和日寇斗争十四年,并且,东北抗联不论是对中国还是苏联,都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东北抗联的牵制,让很多东北的日本无法投放到关内作战,为关内的抗日做出了贡献。同时,东北抗联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了日本人进攻的步伐。

不过,在1940年以后,抗联的主力因为形势恶化问题,而被迫撤退到苏联。但是,当时苏联的一个高干说了一番话,引起了当时抗联将领周保中的警惕。并为此还产生不愉快,那么,周保中警惕了什么?

这一切还得从东北的近代情况说起。

1、东北近代背景

早在晚清时期,沙皇俄国和日本人就盯上了我国的东北,并且打算盘踞我国的东北。庚子国变期间,沙皇俄国占领东北全境,并且打算殖民整个东北。沙俄的这个行为引起了清朝和日本的不满。不过清朝没有能力赶走俄国人,所以清朝和日本人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这个背景下,日俄战争爆发了——日俄战争也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因为实际上,日俄战争之前的1890年代,欧洲各大列强就已经做好战备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日俄战争的结局是日本人惨胜,东北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后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在革命的烈火中崩溃。这期间日本也一度占领西伯利亚,打算干涉俄国革命,不过最终被苏俄的红军打败。之后苏俄和日本开始围绕东北和外蒙古问题进行斗争。这种情况在之后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持续。

其实张学良之所以愿意接受东北易帜,放弃北洋正统的地位,服从国民党号令,根本原因也在于,面对日本和苏联的虎视眈眈,张学良无力招架,所以张学良是本着抱大腿的想法,才宣布服从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的号令。但是,从事后的历史来看,张学良的这个行为其实也没能实现保住东北的目的——那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还是被占领了,而国民党非但没守住东北,连热河都没守住。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可能华北各省也会丢失。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日苏之间关系恶化。东北抗联在斗争中,其实也受过一定程度的苏联支持。毕竟,东北抗联的存在,也帮助了苏联军队消耗了日本的实力。

2、周保中与苏军军官的不愉快

1939年,抗联主力部队不足两千人,因此抗联需要休整。但是此时,抗联和延安方面无法取得联系。所以,抗联的领导们只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抗联的前途。最终,抗联将领周保中认为,现在抗联需要保留火种和实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撤退到苏联,请求苏联方面容留,之后从长计议。

因此1940年的时候,周保中联系上苏联军方,希望苏联能根据国际主义的原则,接收抗联撤退。当然周保中表示,抗联不会长期在苏联的土地上逗留,而是会在休整以后,返回东北继续抗战。

苏联军方很快同意了周保中等人的请求。因此这年冬季,抗联的残余武装秘密撤退到苏联境内——虽然一开始在苏联境内的待遇并不是太好,但是要知道,在东北那会儿,抗联战士连个踏实觉都不敢睡,因为日本人随时随地可能追杀来。

不过,刚到苏联那会儿,抗联和苏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那就是彼此关系定位问题。苏军认为抗联既然有求于苏军,所以在指挥方面和一些任务安排方面,苏联方面经常直接找具体的抗联军官和战士出去执行,而绕开抗联的党委(当时因为无法和中央联系,所以抗联的党委成为抗联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抗联表示,抗联是中国的抗日武装,不能直接服从苏联号令,苏联的号令,必须经过抗联的党委之后,才能决定是否执行。

所以,在一次会议上,苏联的军官直接表示:抗联党委应该解散,抗联应该直接服从苏联军方的号令。

这个主张引起了周保中的抗议。周保中表示,苏军军官的这个主张,是破坏中苏两党关系的主张,并要求苏联方面换一个负责和抗联交涉的军官。

之后苏联经过考虑,也答应了周保中的要求。

而周保中在这件事里,警惕性很强:因为如果抗联失去了独立性,那么,无疑容易给我党在事后很多工作方面都带来被动一面——最起码各路敌人都可以攻讦我党没有独立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