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看过不少关于红军题材的文学。几乎所有红军题材的文学中都提到这样的细节:那就是很多人愿意参加红军,是因为自己是贫苦人出身,遭到了地主的迫害。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种情况在红军队伍里算是普遍现象。毕竟当兵意味着牺牲。如果不是遭到严重压迫,有不少人不会愿意冒着牺牲的危险当兵。

而今天本文要说的是,1947年的时候,解放军高级干部杜义德向上级首长申请回乡报仇。当然理论上说,这样做似乎好像不大符合规矩。但是呢,很多事情又是事出有因。
那么,杜义德为什么要向上级首长提出这个申请?
这一切,可谓说来话长。
1、杜义德参加革命杜义德出生于民国初年的湖北。和其他的农家子弟一样,杜义德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给地主家放牛。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2020年代的生育率还不如民国。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力培养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杜义德:对于民国这样的农业社会来说,劳动力基本上不需要接受任何教育就可以给家里提供助力。而对于2020年代来说,想成为劳动力,最起码需要中专及以上学历。这就意味着教育周期的加强。而且,很多人但凡上了个大专或者末流本科,往往就不大乐意做相对低端的工作,因此学历赛道空前卷。

杜义德17岁这年,红军出现在杜义德的家乡一带。杜义德了解到红军比较特殊:因为和之前的军阀部队、国民党部队不同,红军是给工农群体争取利益的队伍。所以杜义德参加了红军。
杜义德是一个出色的人。因此很快在红军里面闯出了名堂。同时,杜义德家乡的财主对杜义德也十分痛恨。在无法把杜义德怎么样的情况下,财主指派家丁绑架了杜义德父亲,并且还威逼利诱杜父:让你儿子“自首”,否则你没好果子吃。
杜父没有犹豫,选择了自尽:理由很简单,杜父知道,即便是杜义德被骗回来,自己和杜义德也不会有好下场,更何况杜义德做的事情,是为民请命——虽然杜父没系统了解过红军的主张,但骨子里还是知道红军都是为民请命的,相当于古代的侠客。
2、杜义德报仇父亲的死让杜义德很愤怒也很激动。为此当时杜义德的上级首长还做杜义德的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冲动,毕竟财主和国民党军警估计都设好了陷阱抓捕自己。而冷静下来的杜义德也清楚:如果不能结束这万恶的世道,单独诛杀个把个地主财主无济于事。因此杜义德把悲愤转化成动力,更加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终于到了1947年,杜义德的部队完成了战略计划。已经是解放军高级首长的杜义德,向上级首长邓总提出了亲家,希望能回家乡处理一些私人事情。邓总于是询问杜义德,是什么事情?杜义德于是把自己父亲的情况汇报了一番。

邓总得知杜父为了支持杜义德的革命而牺牲以后,也感到动容。同时还表示:可以批准,还打算让杜义德带着随从战士和武器回乡报仇,不过,可不能因为私人报仇耽误太多时间。事情完成以后,就得及时返回部队。
杜义德于是带着部分战士和装备返回故乡。当时那个财主手里还有一支民团武装,打算抵抗杜义德的部队。当然民团武装哪里能够和身经百战的解放军部队抗衡?所以很快,财主的民团被杜义德的战士消灭,财主被人也被处决。
杜义德大仇得报,此时距离杜父牺牲,已经十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