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说翻脸就翻脸,家长怎么沟通?

艾玲知识 2024-10-21 08:42:24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有位妈妈跟我吐槽,说一天晚上和女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回来,这一路上都是高高兴兴的,到家开门时发现:灯一直没关。

于是,就对女儿顺口说了一句:你刚才出门,怎么又忘记关灯了?

哪知,女儿居然把手中的东西重重地往地板上一丢,气呼呼地跑回自己房间。

妈妈愣住了:这孩子以前很乖的,最近咋说翻脸就翻脸?

我问妈妈,你女儿多大?妈妈说,今年刚上初一,13岁。

我笑了,说恭喜你,你女儿进入青春期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妈妈一脸懵:青春期孩子都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我今天的文章,就按妈妈提出这三个问题进行分享。

01孩子翻脸,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著名的台湾作家在她的文章《目送》里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分离。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父母不断分离的过程。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说“不”阶段。

第一个是两三岁的时候,会不时打妈妈,还会说:妈妈坏、坏妈妈。

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会说“不”。那时候,孩子小,破坏性也小,不太容易引起家长的失控。爸妈会当做玩笑允许孩子按他的方向尝试。

青春期是孩子第二个说“不”的时期。十岁后的孩子,身高体重都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对抗力量,有力量有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破坏性极强。

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哭闹,折腾,而是直接时不时的给父母甩脸色,离家出走,甚至自伤自残,无论哪一个,都是父母无法接受的。

家长可能会问:有吃有喝啥都不缺的孩子,翻脸的动力是什么呢?那孩子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孩子表现出来的不乖、不听话、没礼貌,让父母不舒服,是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是在证明自己长大了,是独立的、是说了算的。

有了成人模样的孩子,特别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但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处理自己成长的烦恼。

因为他们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就相当于说,一部汽车,发动机马力十足,掌管刹车的制动系统还不完善。跑起来动力十足,却往往刹不住车。

估计很多人还记得上海那个一怒之下从车上跑下来,翻身一跃跳下大桥的高中男生。无法掌控自己的坏情绪的孩子,往往被情绪左右而失控。

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积压了很多无法排解坏情绪,该往哪儿倒呢?

朝陌生人发泄吧,那是肯定会遭到反击的。

朝老师、同学发泄吧,那肯定又会被认为是坏学生,被同学嫌弃。

把负面情绪倒给父母,肯定是最安全了。

所以,父母能接住并消化孩子的坏情绪,孩子的坏情绪得到宣泄,留下的面积极情绪会多,他会由此变得更加自信。

假如父母每次都把孩子倒出来的垃圾给顶回去,那孩子内心的情绪垃圾就会越堆越多,就像积压了无数的情绪炸药,一根小小的火星,就会引爆孩子的情绪炸弹。

所以,当孩子情绪上头时,父母千万不要跟青春期孩子较劲,不要跟孩子硬碰硬。

父母会说,好难呀,孩子翻脸时,不跟孩子迎着来,那该怎么应对呢?

02怎么应对孩子翻脸?

现在的社会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管教孩子却越来越难了。

这是为什么?

因为很多父母过于忙碌。他们觉得赚钱太重要了,没有钱拿什么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于是,把孩子交给父母,交给学校。把自己“卖”给了事业。跟孩子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青春期孩子表面上看,渴望自由,渴望独立,渴望自己说了算。但是,在他们心目中,仍然希望搞不定的时候,有父母的引导,陪伴,能和父母抱怨一下,发泄下情绪。

女儿上初中后,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妈妈,你在家我就很安心做事情。但是,你一说话,我就心烦。

是的,因为对孩子太多的爱和担心,很多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喜欢讲一大堆道理,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受。

他们需要一个“陪练”,不需要一个“教练”。

比如:还是文章开头那个“灯没关”对话。

如果那位妈妈说:“出门要记得关灯,不关灯浪费电”,这是教练——讲道理,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

如果那位妈妈说:“咦,刚才我们忘记关灯了”。这样是既提醒要记得关灯,又和孩子一起去承担了这个错误和责任,这是陪练。

所以大家记住,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担心孩子踩坑走弯路,这么做,会让孩子学会甩锅、不负责任。

我相信,当妈妈说“我们忘了关灯”,孩子就会知道:刚才自己走在最后面忘记关灯了。

没有一个人喜欢被教训,我们都喜欢默默替我们挡枪、背锅的人。孩子觉得我们跟他是一伙的、一个战壕里的“生死弟兄”。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尤其是孩子的青春期。

03父母该如何提升自己?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孩子做好榜样,从而熏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但是,没有任何人会天生就是好的父母,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所以,提升自己,要从学习亲子沟通开始。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一句话,语气不一样,效果完全不同。

就像上面的例子,那位妈妈说:你怎么又忘记关灯灯了?这句话里带着指责和对孩子做事的否定。

而且指责的对象十分明确是女儿。“怎么又”这三个字,带着强烈的夸大事实。可能10次有2次女儿没有关灯,“怎么又”这个说法,把女儿关过8次7次的事实忽略了,会引发对方想要证明自己曾经关灯的事实。

换成“我们出门忘了关灯了”,这个说法,责任方是母女两个人,“忘了关灯”是一个事实。既让女儿感受到妈妈没有推托责任,跟自己站在一起承担过程,也没有夸大事实——只是说这次没有关灯。

同样的话,不同的表达形式,效果则是迥然不同的。

所以,跟青春期孩子说话,父母先从这两点做起:

一是多用好奇的疑问句“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少用“祈使句”

二是人称代词多用“我们”,少用“你”开头。

例如:“你真是太过分了!吃完饭也不知道收拾一下!”这是“你”信息表达。

“我看到你吃完饭后碗放在桌子上。发生了什么事?”

感受一下,两种表达方式是不是非常的不一样?

最后,我建议爸妈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的少用一些负面词汇,比如,“为什么又”“怎么又”“上次你不是说”等等带有这种指责的词句。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