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发力,为A股慢牛打好坚实基础

闲闲投资 2025-03-03 04:30:12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2025年的货币政策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明确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根据权威专家解读,过去14年我们一直采用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描述, 上一次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9年和2010年。

那么,“适度宽松”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为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央行行长表示,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以及融资成本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在低位水平。

工商银行董事长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工行计划未来3年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

闲闲财经认为,当前正值两会召开前夕,不排除会有更多刺激市场的消息发出,都可能会直接提振A股。

时隔14年,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显然跟全球宏观环境有关。

如果说,上一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法是在2009、2010的话,本质上是因为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重大衰退,全球股市暴跌。

闲闲财经想要说的是,虽然上一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在2009、2010年,而在实操上,2008年底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当年的4万亿刺激措施,就是发生在那个时间点。而相关政策结束的时间,并非是在2011年,而是在2010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2010年我们进行了两次加息动作,一次是2010年10月20日,一次是2010年12月。

之所以这么快就加息了,是因为2008年底刺激太猛。

本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从“实操”的角度来看,显然也不是2025年才开启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2024年11月通过的一揽子5年合计12万亿元的化债新政,这标志着货币政策已经从“稳健”转向了“适度宽松”。

也就是说,从货币政策提法上来看,2025年有点类似2009年。

货币政策开始积极有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当然是绝对利好,因为流动性大了,自然就可以水涨船高。光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就可以推动整个A股市场进行重估,进而推动指数以及全市场的上涨。

当然了,本轮货币周期跟14年前还有本质区别,14年前我们最熟知的“4万亿刺激”,主线条是基建与房地产的投资拉动,带动国民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加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之心不死,科技霸权与卡脖子问题待解,而不是14年前的一次单纯全球经济危机。基于当下的主要矛盾,我们给出的“药方”是金融扶持科技,以及提振内需拉动消费以抵消外需疲软。

不难看出,当前的国际环境要比14年前复杂得多,中国经济想要长期稳健发展,单纯的一次刺激措施是无法实现的,仍需要久久为功。所以,刺激措施不能太猛,同时也要好钢使在刀刃上。闲闲财经认为,对内需拉动刺激肯定会很大,对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定然也会很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国软硬实力才能真正崛起。

股市上涨既可以拉动消费,又可以扶持实体、科技,当然是重头戏,A股长期慢牛可期。

0 阅读:0

闲闲投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