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人们,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不仅促成了将相和,而且还让赵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让秦国颇为忌惮。
赵惠文王去世之后,赵孝成王登上了王位,秦国看到赵国局势不稳,于是,就派兵前来攻打赵国。
接下来,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后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役不仅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而且还让廉颇和蔺相如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状态,并最终遗憾离开了人世。
强大起来的秦国,顺势灭亡了其它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国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各个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也让老百姓遭受了太多的痛苦。
在公元前二八三年,齐国凭借强大的兵力,开始进攻弱小的赵国。
这时候的赵国,经过赵惠文王的改革之后,实力已经大幅增强。
为了打败齐国的进攻,赵惠文王特意派出了猛将廉颇,让他带着赵国的大军,驻扎在了两军阵前。
看到赵国毫不示弱,齐国将领立刻就磨刀霍霍,两军很快便杀在了一起。
结果可想而知,齐国因轻敌冒进,最终被廉颇打败了。
他们只好向赵国递交了合约,并仓皇逃回了齐国。
因为这次战役,廉颇一举成名,也被赵国百姓奉为了英雄。
回到朝中之后,赵惠文王当然对廉颇嘉奖了一番,并把他拜为了上将军,让廉颇的威名传遍了大街小巷。
不过,这时候的蔺相如,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门客。
恰在这时,秦昭王得到了一个消息,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儿绝世珍宝,名叫和氏璧。
于是,他就派出了使臣来到了赵国,声称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听到秦国使臣的来意之后,赵惠文王也知道,要想从秦国得到十五座城池,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面对秦国强大的兵力,赵惠文王也不敢不答应,因为他害怕秦国以此为借口,派兵来进攻赵国。
正当赵惠文王左右为难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推荐了蔺相如,声称他可以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如果不能换来秦国的十五座城池,必将和氏璧完璧归赵。
听到那位大臣的推荐之后,赵惠文王也将信将疑的召见了蔺相如。
和蔺相如简单交谈了之后,赵惠文王很快便放下心来,然后让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
看到秦王手中拿着和氏璧,却一直没有提交换城池的事情。
蔺相如便假意说道:“这块和氏璧虽好,但却有一处瑕疵,不如让外臣指给大王看吧?”
听到蔺相如的话语之后,秦王并不知道是计,所以他很快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重新拿到和氏璧的蔺相如,并没有指出和氏璧的瑕疵,反而退到了一根柱子上。
并对秦王说道:“看来秦王是不打算拿城池交换和氏璧了,那外臣只好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
看到蔺相如一副玉石俱焚的样子,秦昭王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他,恐怕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保住秦国的名声,秦昭王只好把蔺相如放回了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赵惠文王看到蔺相如果然不辱使命,而且还保住了赵国的脸面,于是就把他封为了上大夫。
这时候,蔺相如才开始和廉颇同朝为官。
不过,因为蔺相如是廉颇的下级,所以两人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负荆请罪,促成将相和在和氏璧这件事情上,秦国没有讨到便宜,也让秦昭王气急败坏了。
于是,他就找了个借口,开始大举进攻赵国了。
然而,秦昭王并不知道,此时的赵国,实力非常雄厚,再也不是那个待宰的羔羊了。
攻打了几个月之后,秦国不仅毫无进展,而且还损兵折将,战局进入了僵持状态。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寒冷,对秦国也越来越不利,秦昭王也着急了。
于是,他就提出了和谈,并和赵惠文王约定,在两国交界的渑池签订和平协议。
因为秦国乃虎狼之国,向来都不遵守约定,所以赵惠文王也害怕自己有去无回呀!
听到赵惠文王的担心之后,廉颇和蔺相如也纷纷苦劝他,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应该和秦王会晤。
为此,廉颇和蔺相如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调集了重兵,以防备秦国耍花招儿。
看到他们安排的如此周密,赵惠文王终于大了胆子。
于是,他就在蔺相如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渑池,和秦王举行和平谈判了。
果然,在谈判期间,秦昭王找出了各种借口刁难赵惠文王。
对此,巧舌如簧的蔺相如也不甘示弱,直接把秦昭王驳得体无完肤。
就这样,在这次会谈当中,秦国又没有讨到便宜,他们只能灰溜溜的返回了国内。
经过这次谈判之后,赵惠文王终于认识到了蔺相如的重要性,所以回国之后,他立刻就把蔺相如拜为了上卿。
看到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就爬到了自己的头上,久经沙场的廉颇不乐意了。
于是,在喝醉酒之后,廉颇就大放厥词,声称要给蔺相如好看。
听到廉颇放出的狠话之后,蔺相如并没有做出任何争辩。
不过,从此之后,蔺相如就躲着廉颇,目的就是防止和他起正面冲突。
走在大街上,蔺相如看到廉颇的马车之后,也会让车夫躲到小巷里。
直到廉颇的马车过去之后,蔺相如才让马夫继续前进。
看到蔺相如如此怕廉颇,大家也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向他表达了疑问。
这时候,蔺相如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自己连秦王都不怕,怎么可能会怕廉颇呢?
“之所以躲着廉颇,就是怕两人起了争执,让秦国乘虚而入,对赵国不利呀!”
听到蔺相如的解释之后,大家也感到心悦诚服,蔺相如的胸怀太宽广了。
这件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廉颇的耳中,他也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就脱去了上衣,然后背着荆条来到了蔺相如的家中,这就是有名的负荆请罪。
看到廉颇之后,蔺相如也赶紧把他扶进了屋中。
从此之后,赵国将相和,也让秦国颇为忌惮,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进攻赵国了。
长平之战,郁郁而终。过了几年之后,赵惠文王因病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承了王位。
看到赵国政局未稳,秦国也觉得这是攻打赵国的好机会。
于是,秦国又派出了大军,来到了赵国的边境,试图灭了赵国。
这时候,赵孝成王也派出了廉颇,让他带着大军来到了长平,准备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看到秦国来势汹汹,廉颇并没有着急应战,他反而依据有利的地形,建立起了坚固的堡垒,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进而达到挫败秦国进攻的目的。
这时候,着急取胜的秦国,也多次来到了赵国的阵前,然后向廉颇挑战。
可无论秦国将士骂的多么难听,廉颇均严令部下坚守不出,绝对不能轻易和秦国对战。
就这样,双方在长平坚持了三年,秦国却始终没能前进一步,也让秦昭王感到非常着急。
要是再这样下去,恐怕最先拖垮的不是赵国,而是他秦国呀!
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秦昭王也把谋士范雎找了过来,想让他想个办法,尽快打败赵国。
范雎认真研究之后,决定采取反间计,让赵孝成王换掉廉颇,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
这时候,赵国同样非常困难,毕竟,和秦国的战争持续了三年,赵国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听说秦国害怕赵括,赵孝成王并不知道是计,所以他立刻就换掉了廉颇,任用了赵括为帅。
赵孝成王之所以如此轻易的上当,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赵括是名门之后。
他的父亲赵奢是赵国有名的将领,他也曾经多次打败秦国的进攻。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赵孝成王也相信,赵括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秦国的军队赶跑。
听说赵孝成王临阵换帅,已经卧病在床很久的蔺相如,也赶紧让人抬着来到了赵孝成王的面前。
向他苦苦劝说,坚决不能让赵括换了廉颇呀!
可心意已决的赵孝成王,根本不听从蔺相如的劝告,他还是发出了诏书,把廉颇从前线召回来了。
这时候的廉颇,虽然有心继续对抗秦国的进攻,但他也不能不听从赵孝成王的号令!
在临走之前,廉颇还特意把自己的作战计划,详详细细的告诉了赵括。
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反而认为廉颇一味防守,根本就是畏秦心理,所以他也把廉颇的劝告当成了耳边风。
接下来,赵括就采取了轻敌冒进的策略,最终中了秦国的埋伏,损失了赵国四十多万军队。
听说赵国遭遇了惨败,蔺相如当时就吐了一口鲜血。
即便御医采取了急救措施,也没能救回蔺相如的命,他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看到秦国的进攻越来越猛烈,赵孝成王也赶紧派使者去寻找廉颇了,想让他继续挂帅对抗秦国。
可那位使者被廉颇的政敌买通了,所以他回去之后,也向赵孝成王报告,廉颇已经老了,无法再上阵杀敌了。
听到那位使者的报告之后,赵孝成王就决定不再任用廉颇了。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廉颇只好离开了赵国,并来到了魏国任职。
魏王虽然听说过廉颇的美名,但他看到廉颇垂垂老矣,也没有重用他。
后来,郁郁不得志的廉颇,最终客死他乡,再也没有回到赵国去。
结语廉颇遇到了蔺相如是幸运的,他们在赵惠文王在位期间,也为赵国的强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当新的君王上位之后,廉颇和蔺相如因为年龄越来越大,所以也受到了新君王的猜忌。
秦国就是抓住了赵王的这一心理特征,然后采取了反间计,最终打败了赵国,让廉颇和蔺相如郁郁而终。
后来,一家独大的秦国,最终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举灭亡了其它六个国家,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国。
这虽然是历史的进步,但对百姓们来说,也是一场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