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清军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最终走向灭亡!这是一个历史事实。那么,这是不是表明,如果没有洋人,太平天国运动就不会失败,甚至可以推翻大清王朝呢?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作者就持这种观点。作者整个视频,是在说明满清统治如何不好,说满清的八旗军战斗力其实并不强,主要靠汉人打汉人,而且因为得国不正(乘明乱侥幸入主中原)而缺乏自信,使用阴谋诡计,时刻提防汉人,靠着高压统治维持二三百年。

这位作者因此认为,只要汉人起来造反,很容易就能推翻满清统治。所以她说,太平天国运动时,如果不是洋人支持、保护清廷,那时大清就灭亡了。
这样的观点,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这严重违背了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是,太平天国不是进步的,不具有先进性与建设性,仅仅具有一定的反抗意义,但其破坏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反抗精神带来的积极意义。

首先,太平天国以不伦不类的宗教立国,这种靠装神弄鬼愚弄人民的方式取得的政权,是不可能长久的,这相对于历朝历代的统治来说,包括相对于清王朝的统治,其实都是一种倒退。
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动不动就上帝附体,这只能欺骗文盲,稍读点书就能看穿其把戏,其不过是靠着武力维稳。在文明日趋进步的19世纪,这种统治失败是必然的。
其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已经完全腐化,贪图享乐,88个老婆的他,比咸丰皇帝过得还滋润,这根本不是长久之本。而咸丰皇帝反倒励精图治,想要中兴祖业。

第三,太平天国在1856年的内乱之后,已经元气大伤,衰败之势很难逆转了。韦昌辉之乱,石达开出走,导致信仰崩塌,人心涣散,很难再凝聚起来,如果不是李秀成、陈玉成苦苦支撑,早就失败了。
第四,洋人并未一开始就支持清廷,先是中立观望的,而且一开始洋人甚至是要与太平天国合作的。
实际上,也有洋人参加了太平军,是在《北京条约》之后,洋人才最终把宝押在清廷一边,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第五,清王朝当时虽然已经衰败,统治集团也很腐朽,但是面对破坏力空前的太平军,面对反儒教的太平天国,统治集团还是非常团结的,也能招揽到人才。
相反太平天国却人才匮乏,只不过聚集了很多社会底层的想改变命运的穷苦人,堪称乌合之众。
总之,说如果没有洋人,满清就会被太平天国推翻,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洋人只是在太平天国弊端显现之后,才决定支持清廷。太平天国中后期也想获取洋人支持,只是其政策、实力、前景未能赢得洋人之心而已。
清军虽然打不过洋人,但如果举全国之力打太平军,还是能打过的,虽然初期失利,但时间一长,随着太平天国弊端越来越严重,以及清军实力逐渐加强,胜败是注定的。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听说后,曾为之振奋,将其称之为“中国革命”,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但是,随着后来太平天国各种弊端的展现,马克思从一个太平天国的鼓吹者,变成了批判者,在《中国纪事》里说: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所以我认为,没有洋人,太平军也是推翻不了清朝的。而且我还以为,太平天国独尊不伦不类的上帝,反儒家,斥佛、道诸神为妖,这就注定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