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司马被全网禁言,现在不能发声,所以本不该再议论大司马。但是总有大司马的拥趸出来给大司马招惹一番,让人看了,忍不住就想说上几句。
比如,有个人发视频,呼唤大司马快回来,说“我们老百姓都在想你,支持你”。真是这样吗?
我就想问这个作者两个问题:第一,你是怎么知道老百姓都在想大司马的?第二,你怎么知道老百姓都支持大司马?
又跑出来代表老百姓!你又不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代表,你只能代表你自己,只能说你自己想大司马了,只能说你自己支持大司马,别动不动就代表别人。

不可否认,肯定有老百姓想大司马,支持大司马,或许还不少。但是,无论如何肯定不会是“都”,说老百姓都想、都支持大司马,这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
且不说网上那么多人反对大司马,就问问那个拒绝与大司马握手的人,问问那个握着大司马手不放的人,他俩支持大司马吗?他们难道不是中国老百姓?
还有一个人,就更过分了,发了一篇题为《大司马列传》的文章,极力歌颂大司马,但却说是deepseek写的。这简直就是对deepseek的污蔑抹黑!
请看看这篇文章:

看这篇文章,几乎全是赞语,虽有“毁誉参半”一词,但前面又置“树敌无数”之语,尤其是在第四自然段末尾,竟说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样写,明显就是反向褒扬,是明贬实褒。
这篇文章,全文就是一篇献给大司马的赞歌。deepseek能写出这样有失客观的拍马屁文章?deepseke也是大司马的粉丝?很明显,如果真是deepseek所写:
第一,可能这并不是全文,写大司马反面的地方,被人工删掉了;
第二,可能这不是deepseek自主写的,而是接受了人的写作要求。

诚然,大司马作为一个著名的正能量旗手,有被人肯定和支持、点赞的地方,但他并不是没有问题。他若没有问题,会被全网禁言吗?会受到那么多人反对吗?
大司马前后矛盾,左右互搏,公然撒谎,不是一次两次,这都已经是板上钉钉、众所周知的。这些方面,网上有大量的内容。deepseek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抓取、整合信息,怎么可能光说好的、不说差的呢?
在百度上搜“大司马是一个怎样的人”,百度AI第一句话就说,“大司马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形象的人物”,然后指出其正的一面,最后再说明其有争议的地方。这才是客观、中立的态度。

此外,既然写的是《大司马列传》,肯定要写出人物主要事迹。可是那位自媒体作者发的那篇文章里,除了写到大司马早年反伪气功,其他便没有一点事了,全是空话,这叫什么列传?
大司马与崔永元的矛盾,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去美被电梯暗算,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打扮成李白朗诵《将进酒》,不应该写进去吗?
大司马在沙滩上向比基尼美女单膝跪下,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在美国买房做反美根据地,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去美国大使馆刺探敌情,难道不应该写进吗?
大司马批评某想莫言,难道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畅游日本,穿和服喝清酒,难道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去胖东来直播被拒,难道不应该写进去吗?大司马与周立波论战,难道不应该写进去吗?

重要的东西都不写,叫什么“列传”?deepseek这么杰出的人工智能,会如此“孤陋寡闻”吗?肯定不会,所以必然是人为删减掉相关内容,或对deepseek下了写作要求。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到底还是要受制于人工。人工智能再怎么中立、客观、公正,但人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与喜好进行取舍,甚至篡改。但如果这样做,就不应该再说是deepseek写的。说是deepseek写的,就是在污蔑和抹黑 deepseek。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写作方面,与人工相比,尽管有词汇量与信息量上的优势,但是在立意、构思、布局上,还存在短板,至少目前还不能取代人。未来能不能,不得而知。
所以现阶段,写《司马南列传》,还是人工胜于人工智能。来看看下面这篇,比上面那个就明显要好,要实在:

当然,这篇自然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要想写出一篇上好的《大司马列传》,需要秉持一颗公正的心,充分搜集材料,尽量还原事实,记下大司马经历的事,做出的行为,说过的话,留给读者去评论。如果做不到客观公正,那就不是“太史公”而是“太屎公”。
最后要提醒一下大司马的拥趸,大司马复出,肯定要有很大的变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实际上,大司马被禁言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司马看风向的本事,本来就很不一般,尽管也有看错的时候,但毕竟那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