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奇怪,平台上莫名其妙地出现大量转发自某音上吃瓜蒙主的视频。这种情况有点反常,很像是有组织的操作。
前些时间,我第一次看到此人的那一期视频,内容讲什么,我忘了,总之是在传递正能量,当时觉得她讲得很好。
但是,最近这些天看到的众多内容,几乎没一个可以认同,感觉她是故意在挑起争论,说的话不讲逻辑,甚至不讲证据。

比如,吃瓜蒙主在一些视频里几次说,阿拉伯数字是中国发明的,是汉族人发明的。其中有一期她具体说明了这种说法的来源。然而,看了这期视频之后,我发现她明显混淆概念,严重不讲逻辑。
吃瓜蒙主在视频中所讲的人和书,我查了一下,确实有:
人叫蓝丽蓉,是新加坡著名的中国数学史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位已经退休的教授,还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书叫《雪泥鸿爪溯数源》,论证了十进制及体系,还有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提出阿拉伯数字体系的十进位制及运算体系源于中国古代筹算和九章算术,阿拉伯数字起源于中国数字的草书。
据悉,2002年蓝丽蓉因其在数学史领域的杰出成果,荣获数学史最高荣誉:国际数学史学会颁发的凯尼斯·梅奖,她是第一位亚洲人和第一位女学者获此殊荣。

说回到阿拉伯数字的问题,请网友注意“起源”二字。什么叫“起源”?就是指源头,这与“发明”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意思,不能混为一谈。
然而,吃瓜蒙主在这个视频里,还能客观地说阿拉伯数字起源与中国,但到了其他的视频里,就直接说成是汉族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数字确实早就发明出来了,甲骨文里就有,但是,从甲骨文开始的中国数字,写法与阿拉伯数字是不同的,不是一回事,这个也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搞笑的是,吃瓜蒙主在这期视频里,竟十分荒谬地说,阿拉伯数字怎么写不重要,关键是十进制。这话说得,就显得太没逻辑了,就是在混淆概念。
讨论阿拉伯数字,扯上十进制,这二者有联系不假,但这是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回事,也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阿拉伯数字,本来就是强调其写法,怎么能说写法不重要呢?写成别的样子还能叫阿拉伯数字吗?写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能叫阿拉伯数字吗?

蓝丽蓉教授论证了中国数字的草书写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我看到一篇文章里提供了对照图,不知道这是蓝丽蓉著作中原有的,还是现在的网友制作的。
看图,确实可以看出阿拉伯数字和中国数字草书的渊源关系。且不论真假,姑且认为的确如此,可这里需要搞清楚一点:
中文数字草书形态,并不是中文数字的本来样子,没有在使用中形成定式,中国人写数字,还是按本来样子写,而没有固定写成阿拉伯数字的样子。

如上图。即便这是真的,也只能说,阿拉伯数字是中文草书演化后的结果,中文草书是阿拉伯数字的起源,而无论如何不能说成是中国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不管阿拉伯数字是不是印度发明的,总之,是发明阿拉伯数字者固定了数字写法,而不是中国人。这个是事实。
可以说,阿拉伯数字是根据中国数字的中文草书发明的,但把阿拉伯数字说成是中国发明的,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这就好比,日本人根据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你不能说中国创造了日本文字。
不知道吃瓜蒙主如何解释,说中国发明阿拉伯数字,为什么中国明代以前从没有把数字写成阿拉伯数字的样子?这不明显矛盾吗?
起源更关键,十进制更关键
各个文明在对物品数量产生概念时起,就应有一至九的区别。对于零这个概念的日常标准化理解和记录,才是基础数学的起源标志吧。
阿拉伯数字是汉字的草写,就像简体中文源自草书一样,西方一直都没有零这个概念何来阿拉伯数字
[捂脸哭]有书法大家出来论证一下吗,这10个数字在草书里怎么写,我看草书基本就和不识字的一样什么:“妇女之宝”“荡妇”……[哭着笑]
[抠鼻]就你能?是不是?抖机灵!就显你聪明!就显你懂逻辑!你对!得!你全对!对!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