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育儿干货内容,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文 | 大果小果妈妈
昨天有位粉丝私信问我说,她家孩子现在3岁,就已经有很强的好胜心了,每次自己输了都哭得很伤心,赢了就开心得不得了。
比如说,跟小朋友玩游戏,追不上或者被追上了,马上站住不动,就怵在那一个劲地哭。
跟他讲道理吧,没用,还是一直哭,只有让大一点的孩子假装让他赢了,这事就算过去了。
你说现在在家里,有人让着,哄哄就好了,可到时候去上幼儿园了,谁还愿意让着他,真是愁人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位妈妈的担忧,也是很多家长曾头疼过的问题,孩子喜欢争又输不起,一输就哭闹耍赖,要是养成了这种习惯,长大了该如何是好?
人不可能一辈子是赢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挫折和挑战,如果孩子只想一直赢,却害怕输,那么未来只会输得更惨,而且是必然的事。
面对这类“输不起”的孩子,我们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赢不喜欢输?首先父母要弄清楚,自己家孩子为什么好胜心这么强,喜欢事事争第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
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好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比较“厉害”,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好胜心”也就由此而来。
可以说,好胜心是孩子的身心正常向前发展的一种标志。
另外,父母回馈给孩子的反应和态度,也会一定程度上催化孩子的“好胜心”。
比如说,孩子赢了,父母很开心,各种夸赞孩子厉害;孩子输了,父母感到失落,即便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孩子捕捉到父母情绪后也能感知到,输赢的重要性。
其次,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的孩子“输不起”是正常现象,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输后难免会出现一些抗拒的言语或者动作。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赢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输会给他们带来挫败感和沮丧感,孩子自然会追逐愉悦的心情,喜欢事事争第一。
二、孩子有好胜心是好事,但也要有输得起的能力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
一定程度上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好胜的内驱力可以激发人的成就欲望。
但好胜心太强的孩子做事往往求胜心切,一旦取得了优势容易骄傲自满,盲目自信,难以取得大的成就;一旦失利不能取胜时,便不能承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产生种种问题。
比如说: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毕业于香港名校,回港工作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因受伤未能取得第一,从而患上了抑郁症,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中,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之前还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初一学生,总是考第二名,怎么也无法超过第一名,于是,他举刀把班里第一名的同学给杀了,事后他很平静地说:“把他杀了,我就是第一名了!”
可怕吧,为了争个第一,不惜犯法,这又何尝不是输得更惨呢。
一直在“赢”的人,心性太高,很难输得起,一旦输于别人,容易情绪低落、颓废,难以客观看待问题和汲取教训。
而那些对待输赢从容的人,既有赢的能力,也有输得起的能力,他们的反弹力很强,能很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他们只会越挫越勇。
所以,让孩子学会“输得起”,远比追求一直“赢”更重要。
三、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处于“输不起”的状态?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当孩子面对挫折、失败时,会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
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比跑得快,跑到一半发现落后就直接放弃不跑了。
另外一种是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或是做什么事情比不过别人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宣泄。
还拿比跑步来说,有的孩子坚持跑到了最后,依然没能赢,这个时候就会很沮丧,控制不住地大哭。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两种表现时,先不要着急,因为这恰恰是最好的教育时机,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应景教育。
四、如何教孩子正确看待输赢?父母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输赢,对孩子来说,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我们可以从这四点入手。第一点安抚孩子的情绪,第二点强调享受的过程,第三点让孩子关注自身的成长,第四点创造机会让孩子输。
1. 安抚孩子的情绪
面对失败,孩子的情绪会比较激动,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这个时候,你跟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没有。
你得站在他的角度,去体会他的心情,比如说“你很伤心对不对?”,孩子感到自己情绪被认可后,你再来引导他就容易多了。
2. 爸妈的态度很重要,要强调享受的过程
孩子很在意输赢,除了好胜心外,还跟父母的态度有关。
父母或许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赢,但如果对孩子输和赢时的态度没有适当的表达,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连结和归因。
例如,孩子赢时大力称赞奖励,输时却摇头不语,甚至一副不应该的样子,这种反差就会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不论输赢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和享受这个过程。如此,孩子反而能更从容地面对,与竞争。
3. 引导孩子关注进步,而不是局限在输赢上
告诉孩子,好胜的对象应该是超越自我。
他人胜利时,并不代表自己很差,而是自己还有进步和挑战的空间。
关键的是自己在过程中是否积极努力地去面对,是否比上一回更进步,这远比“输赢”这个结果更重要。
越努力越幸运,你的每次努力,也不会被辜负的。
4. 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
好胜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有时候我们为了逗孩子开心,故意让孩子赢,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让着孩子,可能就错失了一个教育孩子客观认识自己的好机会哦。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渐渐地也要让孩子尝试“输”的滋味。
然后,引导孩子对此失败作正向的归因与思考,胜不骄,败不馁,让孩子能够对失败结果加以释怀;同时,家长自己输了的时候,用积极正面的态度来面对失败,就是很好的榜样作用。
我是两孩妈妈 - 果妈,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正面管教践行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及干货文,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