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把地图倒过来,关于中国的地理逻辑更好理解了?

给女儿讲史地 2024-12-26 09:24:23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上北下南”的地图约定,当然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妨碍我们通过地理解释地球、地区、国家的地缘历史。但如果把地图倒过来看,换个视角,虽然几乎不认识中国了,但很多地缘逻辑似乎更好理解也更加明显。

反过来看中国,有点不认识了?

倒过来看的东亚/东南亚,高地对低地的影响

传统的地图,似乎更加符合作为农耕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观,特别是从中原视角去看塞北、西域和雪域,沿着长江、黄河的河谷平原,有一种“逆流而上”的征服感。

倒过来后,从草原/雪域的视角看东亚/东南亚,中国版图的扩张过程就不仅有农耕民族的“逆流而上“,游牧/渔猎民族的“顺流而下”更加明显,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较量,处在低位的农耕族群虽劣势尽显,最终凭借规模和秩序,融合了所有。

“人往高处走”更多的是形容精神和财富追求,在亚洲东部季风区,人往往更愿意往低处走动,而中国历史恰恰由这种“走动”而带动:

1、从北方高处的戈壁/草原,沿着阿尔泰山、祁连山、至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游牧族群往往会从河西走廊,穿过黄河河套地区,沿着渭河、泾河、洛河上游谷地,向农耕地区迁移,越往南水草越丰茂。早期匈奴、突厥南侵路线(图中①)进入第一个大型农耕地区就是关中平原,这客观上让关中地区武德充沛,成为农耕抵抗/压制游牧的前沿,所以隋唐前,这里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2、当游牧地区从中原不断获取治理智慧,塞北被更大规模、更强秩序地统一(辽金蒙古),同时由于华北地区平原的农业持续发展(很多大型湖泊萎缩),游牧/渔猎民族可从燕云一带南下获取资源(图中②③),于是北京取代长安成了农耕的前沿,以及中国的政治中心。

值得注意:从农耕出击塞北往往有两条路线,汉唐明更倾向于沿着河西走廊(路线①),而蒙古/清朝更倾向于沿着蒙古高原(路线②),结合倒过来的地图看,显然是不同的战略格局。

3、长安和北京处在前沿,驱动大量人口南迁和江南发展,中原移民进入岭南山谷和西南坝子,进一步沿着横断山谷,驱动南方的百越等民族南迁至东南亚,改变中南半岛的政治格局,不过在这里缺少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对抗,中国南方的族群,带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制霸半岛。

4、中原人口南迁的路线还包括左路,即进入东南沿海平原,在两宋开始,这里被深度开发,人口激增,向大海讨生活成了选择,从中国东南亚沿海到东南亚形成了亚洲版海洋贸易圈。

以上几点,1和2代表了过去2000多年,中国地缘历史的主线逻辑,驱动了中国政治中心的转移,3和4则构成了近千年来的副线剧情,东南亚被中国从两个方向压制/牵引。

不过近百年,主线逻辑已内化为中国的内部治理,而副线逻辑反倒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中国海陆并重的地缘依赖。

事实上,古代由于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有限,各地的地图以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为上的形式都存在,后来随着航海的需求,北极星、指南针等围绕着“北”的方位指引,逐步牵引地图演化为以北为上。

中国古代崇尚坐北朝南,因此才会有江左(长江以东)、陇右(陇山以西)等叫法。另外,如果仔细看内蒙古地图会发现很多盟旗(比如阿拉善左/右旗等),都是左在西,右在东,也许这也是一种草原民族靠拢南方的结果。

8 阅读:4306
评论列表
  • 2024-12-26 17:03

    你到底想说啥

    老框 回复:
    让大家把地图倒过来看:因为听说小日子就是倒过来看的……?[吃瓜]
  • 2024-12-30 13:11

    收复台湾对中国无比重要

  • 2025-01-06 16:57

    古代也是以北为上,看看皇帝登基,面南背北,宫殿都是北门为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