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特斯拉、爱因斯坦那样的深度思考习惯?

宇程 2024-03-06 02:09:08

特斯拉,是如何思考的?

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

王阳明,是如何思考的?

这连接着未来一个非常巨大的全球化产业:

通过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格物」,也就是「看“意识影像”」,来提升一个人的学习力、理解力、创造力、洞察力和意志力。

这种「格物:看“意识影像”」所带来的能力,已经被全世界具有伟大创新能力的大师们亲身实践验证。

而今后在向更广大人群普及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人和地区受益。

拥有神奇大脑的爱因斯坦、特斯拉,享誉海内外的王阳明,都曾是「格物:看“意识影像”」的受益者。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的开创者,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写给法国数学家雅克·阿达马的一封信中,他揭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很少用语言来思考,一旦某个想法出现,我最后才会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它……”

此外他还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

他的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老师的思考过程:别人看到的是抽象的公式,而在爱因斯坦眼里,那是一个物理事实。

2、尼古拉·特斯拉

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在接受专访时说:

“在我把草图画在纸上前,整个想法已经在脑子里想好了。

我在脑海里改变结构,改进设备,甚至让它运转。

不用画草图,我就可以告诉工人所有的零件尺寸,工人加工完零件就能装上,就像我画了图纸一样准确。

对我来说,在脑海中运行我的机器,还是在车间里测试,都无关紧要。

我以这种方式构思出来的发明,总是奏效。

三十年来没有一个例外……”

3、中国的王阳明

王阳明对此的表述是:

「心外无物」、「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可以看到,这些大师的思考过程,都是非言语的,是一个个「看“意识影像”」的过程。

而语言,于他们的作用,只是把「看“意识影像”」的结果,表达出来的方式。

虽然,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能够描述出自己这种神奇的思考过程,但没有人能说清楚深层的原理,及到底如何培养这种「看“意识影像”」的习惯。

而中国文化中的「格物」,讲的就是「看“意识影像”」。

这是源自轩辕黄帝的开发人的生命智慧的方法「心智系统转换」的入门方法。

老子、孔子等在传承过程中,留下了古本《老子》、《大学》、《中庸》等经典。

其中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记录的内容,不但有详细的人体思维原理说明,还包含了怎么培养「看“意识影像”」这种思考习惯的具体训练方法。

「格物:看“意识影像”」是适用于生活、工作中,各个领域的深度思考能力。

这个未来的训练「格物」的巨大全球化产业,势必将由学会「看“意识影像”」的中国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率先开创与引领。

所以,静下心,好好跟着老子、孔子练习「看“意识影像”」。

未来的路,最终需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