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废除了黑奴制,彻底地改变了美国的命运。但你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的背后其实是金融的较量。
内战初期,北方军队节节失利,战争资金告急。北方政府必须在短时间内筹集一大笔资金,否则军队开支无以为继。财政部决定马上发行5亿美元的国债。但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让北方政府的信用大打折扣,没有银行家愿意认购国债。几个月过去了,5亿美元债券才认购了28%,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士气更是低落。这时,一位叫杰伊•库克的银行家挺身而出。他设计了一套融资方案,改变向富人筹资的传统思路,转而向普通的美国家庭兜售债券。这个方策包括以下内容:
(1)降低投资门槛。为了适应普通家庭的购买力,债券发行面额降到50美元,保证普通人也能参与。
(2)地毯式宣传。库克深谙营销的重要性,雇用了大量的金融中间商,深人美国中部、西部的各个农村和小地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来做宣传。
(3)理念塑造。媒体和传单都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买债券是一个“爱国十投资”的双赢举动。一方面,投资人可以享受国债6%的利,息,而且利息是免税的;另一方面,只要北方政府取得胜利,债券就会疯狂涨价,投资人相当于以少量资金分享国家的胜利果实。
这个日后被奉为圭臬的融资方案大获成功,库克一年之内就为北方政府筹集了4亿美元资金,这些资金迅速被转换成了粮食、军备和医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战场上。
与此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南方的资金开始告急,军队的补给跟不上,战斗力下降。著名的小说《飘》里对此有一段特别传神的描述:大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南方士兵在战场上受伤溃败,流浪到斯嘉丽家的塔拉庄园讨生活。
南方军队的惨状是南方财政的一面镜子,战场上的失利又使政府的筹资能力更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南方政府在二年内印刷发行了17亿钞票。这种饮鸩止渴的方策虽然短期内让南方政府看上去有了钱,但是这些钞票“哗”地一下涌入南方市场,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整个南方的经济迅速崩溃。经济的崩溃加重了军事危机,南方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弗吉尼亚的阿伯马克托斯英。最后,南方联盟的总司令罗白特•爱德华•李将军不得不决定投降。
回看历史深处的细节,我们会发现,是资金集聚的效率决定军事力量的对比。战争胜背后其实是金融的较量。难怪有位南方的将军不无悲愤地说:“我们不是输给了北方的士兵,而是输给了北方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