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但却是中国民航工业的一个小小突破——越南最大的私营航空公司越捷航空将在4月15日首次使用中国商飞的C909客机运营国内航线!
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商用飞机终于要飞出国门,在国际航线上"大展拳脚"了。这件事可不简单,要知道全球民航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客这两大巨头垄断。能让一个外国航空公司选择中国飞机,背后故事肯定不简单。
那么,为什么是越捷航空?为什么是C909而不是C919?这次合作又会给中国商飞带来什么机遇?
越捷航空是谁?简单说,它是越南的"廉价航空之王"。这家公司2011年才开始营业,却迅速成长为越南第二大、也是最大的私营航空公司。目前它运营着197条国内和国际航线,覆盖越南全境以及周边国家。
它的机队规模也不小,拥有78架空客A320和A321飞机,每天要执行上百个航班。这么一家成功的航空公司,为什么突然对中国制造的飞机感兴趣了呢?
表面上看,这有点意外。毕竟波音和空客的飞机在全球民航市场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安全性和可靠性早已得到验证。但实际上,越捷选择中国飞机是有着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是经济因素。众所周知,航空业利润率很低,飞机采购和租赁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支出之一。中国商飞的C909价格比同级别的空客和波音飞机便宜约30%,对于一家以低成本运营为核心竞争力的廉价航空公司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其次是地缘因素。中越两国是近邻,地理位置相近意味着后期的维护、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都会更加便捷。如果飞机出现技术问题,中国工程师几小时内就能抵达现场,而不必等待欧美技术人员远道而来。
还有则是市场需求。越南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像昆仑群岛这样的短途国内航线需求激增。C909是一种支线客机,座位数在78-90个之间,航程2225至3700公里,非常适合这种中短程、客流量适中的航线。越捷航空计划先在河内和胡志明市到昆仑群岛的航线上试水,每天各4个航班,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越南民航局调研的是C909,而不是中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呢?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C909(原ARJ21)虽然个头小一些,但它已经交付了162架,累计运营645条航线,覆盖158个城市,安全运送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
这些数据意味着它已经是一款成熟可靠的产品。相比之下,C919虽然是中国的"明星机型",但投入商业运营的时间还不长,交付数量也有限,运营数据相对不够丰富。对于初次尝试中国飞机的越南航空公司来说,选择更成熟、风险更低的C909是一个更稳妥的决定。
越南航空市场目前主要依赖空客和波音的飞机,特别是空客A320系列。但随着越南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机队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根据预测,未来十年越南将需要约300架新飞机来满足市场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更多元化的飞机供应商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商飞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要让一架飞机在国外飞行,光有飞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关键的"通行证"——适航证。什么是适航证?简单说,它就是一个国家民航管理部门颁发的"飞行执照",证明这架飞机符合安全标准,可以投入商业运营。没有适航证,飞机就不能合法载客飞行,就像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上路一样。
这次越南民航局专门对C909进行调研,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适航认证。有意思的是,他们在调研报告中特别提到:"中越两国在适航标准上仅仅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句话很关键,因为它意味着越南可能会承认中国的适航认证,而不需要C909重新经历漫长的适航认证过程。
越南民航局甚至直接建议政府修改相关规定,"承认中国设计和制造标准"。他们的理由也很直接:"在该国飞机短缺的背景下",这样做"将为越南航空业开辟新的空间和发展动力"。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将极大地简化中国飞机进入越南市场的流程。
那么,中国飞机的适航证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吗?说实话,目前还不是。尽管C909已经获得了中国民航局(CAAC)的型号认证,但还没有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或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认证。这意味着它目前还不能在美国或欧洲国家运营。
为什么欧美不太愿意给中国飞机发适航证?表面上看是技术标准问题,但实际上更多是市场保护和国际政治因素。民用航空是一个高度全球化也高度垄断的行业,波音和空客长期主导市场,自然不愿意看到新的竞争对手崛起。通过设置认证壁垒,可以有效延缓中国飞机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不过,中国商飞也不是没有对策。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商飞采取了"区域突破"的策略——先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寻找突破口,通过与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合作,逐步积累国际运营经验,建立安全可靠的运营记录,然后再谋求更广泛的国际认可。越南就是这个策略的第一步。
越捷航空使用C909只是中国商飞国际化道路上的一小步,但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一次重要的国际认可。通过在越南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运营,C909可以积累宝贵的国际运营经验,为未来进入更多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越捷航空签署的只是租赁合同,从2025年开始租赁两架C909飞机。这是一种相对低风险的尝试方式——不用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飞机,先租几架试试水,看看效果和市场反应如何,再决定后续是否扩大合作。但即使是这样的小规模试水,对中国商飞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除了越捷航空,越南的国家航空公司——越南航空也表示了对中国飞机的兴趣。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黎红河去年11月曾表示,如果C919获得认证,会考虑订购。这意味着中国商飞在越南市场的潜力不仅限于眼前这两架C909的租赁合同。
那么,除了越南,还有哪些国家可能成为中国商飞的潜在客户呢?
老挝是一个很有可能的候选者。作为中国的友好邻国,老挝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包括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老挝国内航空市场虽小,但发展潜力大,特别适合C909这样的支线客机。
柬埔寨也是一个潜在市场。作为东南亚旅游热点,柬埔寨国内航线需求增长迅速,而C909的性价比和适应性正好符合其需求。
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也表现出了对中国商用飞机的兴趣。这些国家正经历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航空需求旺盛,但购买力有限,中国飞机的价格优势在这里尤为突出。
中国商飞要想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适航认证的互认问题。虽然与越南这样的国家可能相对容易达成适航互认,但要进入全球主流市场,获得FAA和EASA的认证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商飞需要继续完善产品,使其符合这些机构的严格标准。
其次是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飞机不同于一般商品,购买只是开始,后续的维护、零部件供应、技术支持等服务同样重要。中国商飞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网络,才能让海外客户放心购买和使用中国飞机。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商飞的国际化道路已经启程。从越南开始,中国制造的客机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你在国外旅行时,登上的可能就是一架印有"MADE IN CHINA"标志的飞机。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越捷航空的C909客机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中国商飞、对于整个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却可能是通往国际舞台的一大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架中国制造的飞机如何在湛蓝的越南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