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集体退赛事件迷思:白色小球背后的灰色世道

调查清样 2017-06-26 21:19:21

《调查清样》—撰文 | 文一刀

近几天,国家乒乓球集体退赛事件闹得虽然沸沸扬扬,但对于事件前后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看了相关的大部分评论后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瞎子摸象。制造了这种瞎子摸象式局面的并非发声评论者,而是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公开行为,可以说如果不是发生了这次集体退赛事件,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体总又在搞所谓的管理改革,更不会知道围绕这种管理改革的残酷博弈,即使是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各方不得不有所回应之后,真相的轮廓都还谈不上雾里看花,最多不过是雾霾里看花。

此种情况下,对事件的分析、评论多发于主观感受、聚焦于情绪表象就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众多反应很快也形成两大阵营,当中凸显出靠专业行走者与靠体制吃饭人之间天然的理念分歧。

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立平的《血性高于是非》一文。孙立平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其所著“断裂三部曲”(《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2003年)、《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2004年)与《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2006年))影响广泛。

《血性高于是非》一文发出后存留时间不长,其内容摘录如下:

“昨天晚上,最吸引眼球的事情,也许就是参加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单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全部退出比赛。虽然我作为一个外人,对于其中的是非曲直并不全然知晓,但这个退赛是表达对刘国梁工作调动的抗议,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毫不隐讳地说,看到乒乓球队员退赛的消息后,我内心里对这几位队员产生了一种好感,甚至是有一点赞赏的感觉。我对其中原委不清楚,我对退赛队员有好感,这话我要说在前边。有人会说,连个是非曲直你都弄不清楚,你赞赏个什么?下面我说理由。

首先说我在看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时的心理。首先的一点当然是希望中国队或中国队员赢。在年轻的时候,也曾为此而激动,而癫狂。记得在北大任教的时候,有一次在二教阶梯教室上大课,估计大约得有两百人吧。那天上课时正好赶上中国足球队的一次重要比赛,什么赛事忘了,记得队员有傅玉斌、马林、唐尧东、李华筠等。去教室的时候,悄悄揣了个小收音机,本来是想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听消息。

结果是,讲着讲着,就听见学生那里很多收音机在小声地响,接着就是下面无数的窃窃私语,课堂秩序就有点乱。算了,这课也没法讲了。然后,我名正言顺地把自己的收音机拿出来,开大声音,放在讲台上,听实况转播吧。反正不怪我,是你们弄得我讲不下去的。于是,大家一起收听赛事转播,一起欢呼,一起叹息。

后来,中国足球队是越来越不争气,这个兴趣也就淡了。不听了,不看了,愿踢什么样就什么样吧。甚至,有时听说中国足球队踢输了,反倒有一种快感。我的意思是说,虽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多时候希望中国队赢,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中国队输了却觉得很痛快的时候。从灵魂深处检讨,也许就是爱国者们经常批判的“卖国心理”吧。

话虽这么说,但大多数时候还是爱国的,是希望中国队赢的。不过,高标准严要求地说,这种爱国精神也不是很纯净。比如说,同样是中国队员获得冠军,如果是看着很顺当、很有个性的队员获得的冠军,欣赏和激动就更多一些;如果是没有个性,靠机器人般的机械动作赢来的冠军,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这样的时候,如果对手是外国的一个很有个性、桀骜不驯的队员,会在心理上倾向于那个外国的队员。

这也许与我对于体育的理念有关。我总觉得体育应当是一帮有个性、有血性,甚至是桀骜不驯的人们从事的活动。不然的话,要那么健壮的身躯干什么呢?正因为如此,昨天晚上看到这个消息,就很自然地对那几个小伙子产生一种好感。而且,可以说,这在中国尤其难得。

我知道,即使我这么说,还是有人会说,即便是这样,你也不能在还没弄清是非对错的情况下就倾向于甚至赞赏这几个退赛的队员,也不能说血性高于是非啊。如果他们抗议错了呢?如果他们是被坏人利用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物以稀为贵。哪种东西重要?除了看其本身的重要性之外,还要看在特定的环境中最缺的是什么。对错重要不重要?重要。是非重要不重要?重要。但在我们的社会中,更多的时候,缺的往往不是分清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是缺少坚持捍卫对的、反对错的勇气和血性。也正因为如此,正义经常被遗弃在一边。

假定两种情况吧。一种情况是,面对是非,面对正义与邪恶的时候,人们都很成熟老道地缄默不语,当然这也就不会犯错。一种情况是,人们有勇气、有血性地维护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反对自己认为错的东西,但也有反对或维护错了的时候。你说这两种情况,哪种更好一些呢?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是后者。

就这次的事情来说,我们往最坏里说吧,假如最后证明刘国梁是个大贪官,这几位队员完全是被利用了,我会收回我上面的这些话吗?还是不收回。我仍然坚持血性高于是非。为什么?在一个社会中,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人们还是会对的多,错的少,坚持很重要。而且,如果错了,还可以改。但如果连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的冲动和血性都没有,那才是彻底没救了。你说呢?

就在这篇短文要收尾的时候,看到一条微博:“一周之内,国家队的那几个乒乓球队员们将公开致歉、表示后悔、恳求原谅。信不信?”信不信?我信。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只能说:悲哀。”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已看到,果然悲哀了。对孙立平“血性”论类似的是冯小刚,其微博中写道:“刘国梁是好样的,也赞许队员们的齐心和对前辈的尊重,他们是最知道刘国梁的价值的。人得有点血性,得有点爱谁谁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按计算器的。希望上面给球迷一个令人信服的交待。”

但与此同时,许多持另外立场的声音也开始如泉涌。比如有评论称:“清华孙立平这个人也高喊出血性高于是非这种违背常识的话。假设刘国梁真受到了不公,可这跟你代表国家参加世乒赛打比赛又有什么关系,退赛影响的是国家成绩,而不是体局总局或者某个领导个人。既然是国家培养了你,你因为某个人受到不公就退赛,这就不是血性,这就是意气用事”。

还有一篇《对孙立平“血性高于是非”的质疑》,文中将“血性”与“冲动”几乎划了等号,其实“血性”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牺牲,而“冲动”则是盲目利己下的“猴急”,机械简单地将这两个概念变相划等号,其动机是值得商榷的。

而对于冯小刚的支持“血性”论,亦有人携集体主义大棒以喝之:

几天下来,林林总总的各种动机下出现的各色言语看得人头疼,但归纳起来或许只有一句话——“世界前进得如此之少,就像开始时一样,依然需要用言辞来掩盖事实”。——《调查清样》

0 阅读:3

调查清样

简介:阅读清样,观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