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海:河北美院的书法作品在中国高校层面上看是独具鳌头的

书法世家 2024-09-02 17:40:54

胡传海 1956年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曾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杂志执行主编、编审。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员,郑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中日书法研究中心、河北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河北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之路

文/胡传海

中国当代书法的展赛机制彻底改变了传统书法的学习方式,展览的宏大的空间感对用笔、造型、章法、用墨、用纸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必须从案头精品、小品走向鸿篇巨制,情感的挥发也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而比赛的时间感又对人的心理、感知、理解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这种在时间的压缩和空间的展拓这一对矛盾中,现代书法的学习者已经完全和传统意义上师生传授,闭门修炼是完全不同了,也就是说,当代的书法学习要放到问题情境中,一种必须具有压力感的学习态势当中去,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河北美院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 王浩 河南商丘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45cm×62cm

河北美院的书法作品在中国高校层面上看是独具鳌头的,它的学生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占比远超中国任何一个大省,它学生作品的出彩程度也比之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丝毫不逊色,它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创作成才的机制模式,它是中国唯一一家连续两次上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的高等书法院校,这是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和河北美院书法学院陈阳静院长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 赵震远 山西运城 刘兼《春晚闲望》 245cm×124cm

我觉得教育方法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他采用了类似“毛坦中学”的“全封闭”的集群式强化训练,请来了当今书坛的一流书法家来授课,强调实用化教学,学以致用,临创合一,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正是由于“封闭”的作用,起到了一种强化的作用,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借鉴,互相赶超,彼此影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引发焦虑感,如何让这种焦虑转化成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这就是一门学问。第二个特点就是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在学中致用,倡导以临摹促创作、创临结合的教学思路;以行草来带动篆隶楷书的教学,激发学生审美与创作中的知识积累和灵感;建立“一三一”联动课程和“四层四阶”实践教学体系,倡导博学与专攻,让创作意识贯穿每门实践课程,保证学生在书体和创作风格方面各有所专,各有所长。

▲ 范宽 安徽滁州 节录 司马相如《子虚赋》 248cm×110cm

第三个特点就是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古人的经典在电脑上加以集合分析,并与当今书坛的潮流相结合,创造出亦古亦今,变化多端,引领潮流,独具特色的作品,在这整个过程中将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地浓缩了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各门各派的精华,同时也掌握了这种独特的学习方法。第四个特点就是以展览带动创作,让学生的作品不断地放置到展览的情景中去观摩、比较、分析、改进。一方面让展览的喜悦促进学习的主动,另一方面让比较分析融入今后的自主学习中。所以,不断地让学生参与到比赛和展览中来,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加强实战意识的结果,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既能直面自己,也能正确对待他人的长处,不断调整自己,直到发挥出最佳的状态中来。

▲ 随文豪 河南汝州 黄宾虹《古画微五品》 150cm×38cm

从这次赴京展览来看,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而且这些学生对不同书体都有着自己最好的艺术表现,河北美院在当今能够创设出这样一条学习之路,是和陈阳静院长超前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为我们的书法学习提供了一个积极有益的模式。那就是强化的、封闭的、集中的、多元的、临创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0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