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1640-1715),别号柳泉居士,济南府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先生像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蒲松龄先生写的《聊斋志异》,语言简洁生动,寓意内涵深刻,通过鬼怪故事的荒诞离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和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的爱慕和憎恨之情。据说书稿完成之后,当时就有人要用三千两黄金买断他的书稿去刊印发行。《聊斋志异》为什么能受到读者的广泛推崇和欢迎呢?蒲松龄大脑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故事呢?这是许多看过《聊斋》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蒲松龄的社会实践和其《聊斋》的写作过程中得到答案。
蒲松龄先生画像
据说,蒲松龄在最初开始写作《聊斋》的时候,整天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可就是写不出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闭门造车,结果不言而喻,没有一点效果。眼看冬天过去了,春天也过去了,夏天又来临了,可是他的写作计划还一点也没进展。后来实在写不下去,他只好把笔放下,到门外散步权当是散心休息。
走在村外的大道上,他看到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行人,忽然想到家乡的一句俗语,说是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凑成一本戏。我要是能把乡亲们脑子里的故事都收集起来,不就有东西可以写了吗?于是,他说干就干,立即行动起来,他携带着芦席、烟草和茶水来到村口的路边上,在大树荫下铺好芦席,殷勤地邀请过往行人在此歇息,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收分文,作为交换条件,只是请他们每人至少要留下一个故事。凡是听到了有趣味的段子,他就随手记录下来,晚上回到家里后根据笔记再加以润色整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他掌握了大量的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从此以后,他再写起来就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聊斋志异影印件
在他搜集素材和写作过程中,有一位驼背的乡亲大爷向他提了几点建议,他说,你要想成功,就要做到苦、辣、酸、甜四个方面。所谓苦,就是写书要做到数九寒冬不怕冷,炎夏三伏不怕热,缺衣少食不怕苦,再苦也要坚持下去;辣是说你写的故事该辣的时候就要辣,不要怕伤人,只有辣了才能警醒世人;所谓酸是说心肠要软,要富有同情心,写故事的人如果是铁石心肠,就写不出动人的故事来;最后再说甜,就是嘴巴要甜,待人接物要和气,说话要好听,男女老少都要接近,乡亲们才会自觉自愿地把故事说给你听。
聊斋志异新评书
蒲松龄听了驼背老人说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一丝不 苟地照着他的话严格去做。经过了二十多个寒来暑往,蒲松龄终于成就了《聊斋志异》这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伟大著作。
蒲松龄是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谢谢阅读!
严正声明: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搬运、抄袭、拆解和洗稿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