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但当时执行军衔制度的情况比较混乱,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
比如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
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能授上将。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
1933年,当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934年决定重新评定军衔。
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农,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几级三个档次。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从1935年1975年,蒋介石独享此衔达40年之久。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此衔于1980年6月被台湾当局废除。
国民政府规定凡中将建有殊勋者,升任二级上将。再建殊勋者晋为一级毅将。但一级上将的员额有限制,一般占各军种上将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为度。
国民党军队的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可以统称上将。特别是对二级上将,许多场合都称为上将。如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就曾被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二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卜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但国民党的三星上将和四星上将之间的差别,并不同于美国的“三星将军”(中将)与“四星将军”(上将)。严格地说,国民党的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是上将衔中的两个半级。一级上将只是授予建有殊勋的二级上将,在编制军衔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别,类似于晚清军衔制上等第一级中的大将军、将军、正都统,三衔同为一级,但规格不同。
中将加上将衔的规定,是沿用了北洋政府的加衔制度。国民政府于1936年2月29日公布了《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中规定,陆军中将符合晋升上将条件者,因受员额所限可先加上将衔,待二级上将空出缺额再从中将加上将衔者择优正式晋升上将。但加衔制度仅限于陆军中将,其他军种、其他衔级都不能加衔。
由于中将加上将衔者,可以穿上将军服戴上将军衔,有人就把加上将衔和上将衔等同起来,看作是同一军衔,其实三者不是一码事。
虽然不少中将加上将衔者后来都正式晋为二级上将,如张治中、卫立煌、马鸿逵、胡宗南、汤恩伯等;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未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均、罗卓英等。
一些高级将领(通常是中将或中将加上将衔)死后,为表彰其功绩,国民政府追增其为二级上将。也有少数人被追赠为一级上将的。
如刘湘、宋哲元、陈调元,他们生前的军衔为陆军二级上将,在他们相继病逝后,被国民政府先后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甚至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死后,也被追赠为一级上将。曹、吴前半生显赫一时,都曾领有陆军上将衔;到了晚年,未屈从侵华日军的威胁利诱,拒不出任伪职,保持了民族气节,国民政府特在其身后追赠陆军一级上将以示表彰。
国民党军队在1935年以前,总共授了多少上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字;1935年整顿军衔制以后授予的上将,可以大致统计如下:
【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1935年3月31日国民政府授予蒋介石此衔。
【一级上将】: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授予以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等8人为陆军一级上将。以后,又先后授任和晋任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李济深、程潜、白崇禧、陈诚为陆军一级上将。
在大陆时期,国民党军队先后有13人被授予或晋升一级上将。
【二级上将】:1935年4月2日,国民政府授任白崇禧、龙云、刘峙、顾祝同、傅作义等20人为陆军二级上将。以后,又陆续授任或晋任了30位陆军二级上将。
【加上将衔】:
国民政府从1936年秋起,陆续晋授数十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其中,有30人后来正式晋升二级上将。
【追赠上将】:
追赠刘湘、宋哲元、陈调元、曹锟、吴佩孚5人为陆军一级上将。追赠陆军二级上将58人,追赠海军二级上将2人。
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在1935年以前授任的一些上将未计在内。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后,陆续晋任、追赠了不少上将,其中,一级上将20人,追赠一级上将3人,二级上将75人,追赠二级上将9人。
抗战期间,南京汪伪政权也自封了一些“上将”,如汪精卫、陈公博等,而国民政府未予承认。
还有,一些地方军阀集团,常常私自加封军衔,未经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而自封的上将为数不少,如“山西王”阎锡山手下的王靖国,就是阎锡山封的山西“上将”。像这种未经国民政府任命,未在铨叙厅备案的“上将”,究竟有多少,一时难以统计。
没听说李济深是一级上将
错字太多了看不下去了
张自忠是追授的,追授的仅是二级上将,军衔并不高,手下也不过两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