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就是“救助3.0”时代。
文 | 世昕
编 | 石灿
“北京4月25日新增32例本土确诊病例.......”
看到手机上推送的消息,我急忙打开微博,开始“摄入”各种北京疫情的各种相关信息。哪里是中高风险区,要不要囤些物资,疫情的发展态势如何,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正透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我的生活是否会伴随态势改变,我又该如何应对。
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已成为了这段时间的生活常态,尤其在上海、吉林等疫情较严重地区的人们。当我们身处疫情之中,不得不切断线下的联系时,网络及信息平台就成为了解外界、传递信息、甚至寻求帮助的唯一渠道。
近三年过去,疫情仍然能够轻易改变我们的生活。
打开微博,随便刷新主页,你能够看到疫情中的人间百态,也能见证无数善意与爱心:许多大V似乎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主页上的内容变成了抗疫,在为疫情中的求助者奔走;许多互联网平台、企业进入了抗疫叙事,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而志愿者、医护人员们的身影则被影像记录下来,无声中展现他们的努力与疲惫。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把所见所闻,记录成这一篇属于2022年春天的抗疫图鉴,在这个瘟疫与悲伤肆虐的春天,讲述一些关乎善良、帮助乃至救赎的故事。
穿越赛博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博文截止到4月26日,上海大多数地区已经封控超过一个月。伴随着日增几千例的触目惊心,这个超大型城市也陷入静默。但因人力不足、政策触达难等诸多因素的阻碍,许多次生问题不断滋生,对于一些上海居民来说,封控之下连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困难。
首先是生活物资,这是上海疫情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面对上海物资紧缺的情况,很快,全国公路、铁路网上,各省市的物资奔驰着,向上海的方向前进。
而在上海的各个街道小区里,除了官方的基层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外,京东、盒马、饿了么等企业的外卖员也成为了疫情中重要的力量之一。在空荡荡的城市里,他们飞驰在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成为这座城市特殊时期的“红细胞”。
4月25日,上海的天气异常恶劣,暴雨伴随8级大风降临这座城市,但成千上万的人仍在马路上飞驰着,以维持这座城市的运转。在暴雨中,一辆车正向徐汇疾驰,开车的人并非外卖员或官方志愿者,之所以要在这般恶劣天气中出门,是因为他载着别人的“救命药”。
他是微博网友@成天宅在导管室的江南 ,他的身份其实是上海的一名心内科医生,自4月中旬起,他开始在空闲时间为上海需要帮助的居民运送药品,点开他的主页能够看到这样的介绍:“主业心内科医生,偶尔心血来潮送点药品快递,不收跑腿费,定向接单。”
上海疫情带来的无数阴霾下,除了生活物资的缺乏,更让人揪心的是许多其他病患面临的困境。对于许多有基础病的老人及其他病症患者来说,药是必需品,但因运力、人力缺失、沟通不畅、资源分配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官方渠道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微博也成为了重要的求助渠道。
而@成天宅在导管室的江南 ,正是为了帮助这些求助者。微博是他“定向接单”的主要平台,而他的搭档则是微博大V@午后狂睡 。4月25日暴雨中的徐汇送药,正是他们的一次搭档救助。
4月24日深夜,一位求助者联系到了@午后狂睡 ,表示他患重度抑郁症的朋友因隔离而断药,又无法通过官方渠道解决,于是他决定向@午后狂睡 求助。得到消息后,@午后狂睡 迅速帮忙找寻药物,并找到了身处上海的@成天宅在导管室的江南 帮忙送药。
25日深夜,药品终于被送到了患者手中。而光是这一天里,@成天宅在导管室的江南 就要送十几单药,“门诊下班,快递上岗”,他这样打趣自己的日常,在工作时间里,他每天还要接诊一百多人。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送药流程已经再熟悉不过,根据@微博小秘书 的记录,@午后狂睡 和@江南 两人已经帮助了几十位因缺乏药物在微博上求助的求助者,他们帮助过近90岁的老人,被隔离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各种身处上海较偏远地区买不到药的病患。
@午后狂睡 的“工作”还不止送药这一项,他同时还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帮忙各种需要住院收治的病患,还帮忙联系过手机、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身为科技博主,如今他的主页上一半的内容都被各种求助微博占据,一条条微博通过抗疫超话,穿越赛博空间,直达线下,最终得到解决。
和@午后狂睡 一样的大V博主还有很多,他们时常出现在微博抗疫频道以及疫情求助超话中的博文下,除了简单的转发扩散外,他们借助社交平台的连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切实的为求助者们解决问题,让一条条求助信息打上“小蓝签”。
“小蓝签”是微博为抗疫推出的功能之一,代表着求助者明确收到了救助,问题已经被解决。根据微博官方数据,自3月29日#抗疫求助#超话建立起至4月24日17:30,微博共向吉林、上海相关政府部门报送5752条有效求助信息,实现救助781起,对已明确完成救助的151条求助打上#微博小蓝签#。
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理性客观的数据本身,更代表着上百个家庭希望的燃起。
去,完成一场爱心接力在各地疫情之下,除了各种药物、生活物资缺失下的个体求助案例外,各种特殊群体的命运同样需要关注,他们可能是空巢老人、患病儿童或者残疾人,如何帮助经常被“忽视”的他们,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在老年人口众多的上海,这样的问题尤其凸显,如何从宏观上解决这一群体在疫情中面临的困境,在政府及基层组织的整体帮扶下,难免有不会使用网络或信息不全的独居老人被“遗漏”。
抗疫求助超话再次起了作用,在超话里,老人的子女、熟人或邻居帮忙发帖求助,微博随即第一时间上报给政府及官方组织,信息被打通,许多老人的生活问题也随之解决。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帮扶空巢老人群体,许多公益组织、民间力量也参与进来。
比如公益机构@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 ,他们与微博微公益达成合作,在微博官方的推动下,众多大V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话题的传播。很快,上海市华侨基金会调拨物资和人力,陆陆续续将一份份“温暖包”,送到社区老人家中。截至4月20日,项目已收到1,799人次捐赠的123,909.02元善款。
除了独居老人群体外,许多特殊患病儿童的生活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上海就有这样一批需要“特食”的儿童,他们身患甲基丙二酸血症,只能饮用一款圣元的特奶,如果特奶无法续上,这些孩子非常容易出现危象。
第一个就此发声的是@病痛挑战基金会 的创始人@奕鸥 。4月16日,她在微博上发出紧急求救,希望能够联系到品牌方为这些患儿家庭捐赠或提供采购的渠道。
情况紧急,一场接力随即开始。
最早做出反应的大V里仍有@午后狂睡 。在得到网友的消息后,他想起了微博母婴、奶制品领域的知名博主@奶霸知道 ,在武汉疫情期间,@奶霸知道 曾帮忙协调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在这方面,他是十足的专家。
接过接力棒,@奶霸知道 迅速联系到了特奶生产品牌@圣桐特医 ,得知厂家已经协调好了一批特奶奶粉,预计将在两三天内运往上海。“奶粉已经搞定” 他发布微博更新进展 “放心吧”。
圣元集团@圣桐特医 宣布捐赠物资,物资来源得到解决,接下来最大的难点即是物流。求助微博发布5小时后,@奕鸥 再次更新进展,“@菜鸟CAINIAO @阿里巴巴 的伙伴协调捐赠特别物流通道,力争这批特食能够以最快速度到达病友手中。”
4月17日下午五点,经过@病痛挑战基金会 交接,十箱特奶由菜鸟、阿里巴巴及阿里健康员工运送,自北京南站出发,4月18日早上,特奶已经在菜鸟及阿里巴巴的配送下运往患儿家庭。
18日下午三点,所有患儿家庭都拿到了这批特奶物资,此时距离@奕鸥 发出求救信息还不到48小时。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微博大V、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在极高的效率下完成了爱心接力,这场在微博发起的公益活动“完美收官”。
这无疑是令人感动,他们打通的不仅是特食的输送渠道,更是几十个孩子的“生命通道”。微博几乎成了这些公益行动的“中台”,“连接”成为了最大的主题,借助快捷实时的消息传递,多方力量得以携手。
“救助3.0”时代我始终难忘一个画面:
在上海疫情最为严重期间,上海许多市民自发组织起了私家车配送队。而在其中有一对夫妻,他们在18天里为几百户居民送菜,与众不同的是,他们会坚持给每一位送过菜的居民挥手,无论距离多远,他们都会借助这一简单的肢体动作传递乐观。
而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也有“破防时刻”。在视频里,妻子对着电话痛哭流涕,她正为居民们的善意所感动,“那姑娘在22楼大叫我的名字”,遥遥相望中,只是简单的挥一挥手,一句感谢的呼喊,就能让人热泪盈眶。
让我难忘的不仅是平凡人在特殊时期展现出的强大能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
在2019年末武汉疫情刚刚爆发初期,这种人性的微光已经在不断闪烁,而在2022年的上海、吉林,乃至全国各地,这种参与及帮助越来越多,也通过个人或者官方途径传递到了各行各业。
无论是全国各地的相互援助、抗疫人员及医护工作者的废寝忘食、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还是民间组织的自发努力,部分物流、外卖企业的逆势驰援,抗疫叙事的主体正在越发多元,更多的力量加入这场疫情攻坚战中。
而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样借助自己的优势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对政府及官方组织的协助,根据微博官方消息,自3月29日#抗疫求助#超话建立起至4月19日17:30,微博政务共向吉林、上海相关政府部门报送5194条有效求助信息,@长春发布 @朝阳发布 @今日闵行 @love浦江 @健康闵行 等政务官微也在微博上积极响应网友求助,进行线上公开回应,进一步推动了抗疫的人性化,补全了行动中的信息差。
而凭借自身的特点,在抗疫的过程中微博也成功“进化”,借助广场式的平台及覆盖面极广的用户圈层,求助消息能够得到进一步扩散,而充足的各领域大V、专家储备则为多方力量的加入提供了机会。
回看自疫情出现后的两年多,微博的救助体系也在不断迭代。武汉疫情时期,微博跟进建立求助超话,实时将求助信息报送给当地政府部门,此时微博的救助模式,还是简单的二元结构;而在河南暴雨、陕西疫情爆发期间,微博的救助模式进入了2.0时代,新的力量开始参与进来,除了基本的产品+报送模式外,还能够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媒体、政务部门及民间救援力量。
年初,西安及河南的疫情中,陕西蓝天救援队、河南共青团组织的相关志愿者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个春天,上海等地疫情爆发开始,微博发布了“抗疫守护计划”,支持更多社会第三方力量加入抗疫队伍,拓宽抗疫求助的渠道。也正是在这样的支持下,不仅有@午后狂睡 @碎叫 @奕鸥 等大V、名人参与进来,微博还成功联合疫情地区的媒体,以及饿了么、盒马这样的爱心企业,共同助力抗疫。“公共资源”被充分利用,最终以较高的效率为求助者解决问题。
这或许就是“救助3.0”时代。
而之所以能够做到救助模式的不断迭代,本质上还是微博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在转型升级中,越来越多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并逐渐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中找准定位,通过实践找寻、提升平台自身的公共价值。
一张更加庞大的社会应急协作网络被构建起来,这也是更适合平台,更具效率的救助模式。这种“升级”更是全方面的,不仅在传播、应对、反馈的深层机制上进行了优化,在具体的产品体验上也更加便捷。相比旧版本,现在微博的抗疫频道流更加“专业”,用户不仅能够直观的看到救助信息及解决状态,还能以最快捷的入口发起求助,提升救助的效率。
抗疫频道新旧版本对比
同时根据不同城市的疫情发展情况,抗疫频道流也能推送不同地区的疫情相关信息,提供义诊地址、疫情地图,让最有用的信息高效的触达用户,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也在进一步的承担社会责任,这一事实在此次的疫情中体现的更加鲜明,无论是叮咚买菜、美团这样力保供应的社区团购平台,还是饿了么、京东这样打通生命线的外卖、物流企业,都在上海等地的疫情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而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或许没有不能深入一线,但通过平台整体的传播协调,以及出色的反馈机制下,共同组成了疫情中的“社会力量”。
“救助3.0“并非某一平台或企业独立能够达成的,而是在以官方力量为核心的情况下,机构、企业、个人的共振。
尾声说回开篇的北京疫情。
4月23日,知名摇滚乐队新裤子的成员庞宽搬进了一个北京一个老旧小区的画廊中,他将在画廊的一个大箱子上生活14天,并将这14天“画地为牢”的生活在全网直播。
除了各种有趣的调侃外,对于这场行为艺术,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疫情时代中的自己:14天代表着什么,似乎不言而喻。
然而就在行为艺术开始的第二天,北京市朝阳区报告出现多个病例,为了配合防疫防控,庞宽行为艺术展也暂停对外开放。网友们戏称他“喜提14天真隔离”。
我们的生活就是面临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个“黑天鹅”丛生的时代里,我们或许见证了太多悲伤与愤慨,观点的冲撞与驳斥,但翻开这幅抗疫图鉴,我们感受着瘟疫时代的温度与爱,在触动的同时,我们或许应该坚信一点:
一切都会过去。